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有识之士“练兵强国”的热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新式练兵运动,小站练兵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胡熵菜、袁世凯等人均本着“参用西法”的宗旨,其部队装备均为当时世界先进的火器,并采用西法编练,由此开创了我国近代陆军的先河,并对今后我国的陆军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所谓“小站练兵”时期,特指从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5年1月22日)至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1900年4月29日)在小站地区编练成军的定武军、新建陆军和武卫右军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一些史学工作者注意研究清廷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军制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已发表的论著和论文来看,大多侧重于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和兴办军事学堂。派遣军事留学生方面。其实,这是一次以编练新式陆军为中心,进行发展近代军事教育、废止武科考试,改革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加强军事统率机构等全方位的改革。这里,着重对除编练新式陆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改革,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实施,作一简要的述评。发展近代军事教育,废除武科制度甲午战争前,洋务派首领为适应制器、练兵和海防建设的需要,开始萌发新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3.
北洋六镇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有感于清军战斗力的衰弱,决定仿西洋之法编练新军。起初,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组织实施,所练新军命名“定武军”,聘请德国人为教官。次年改派袁世凯督率训练,更名为“新建陆军”。戊戍政变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奏设武卫军,将袁世凯之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1901年,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人们也就把他的武卫右军改称“北洋新军”。  相似文献   

4.
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经制兵八旗和绿营的衰败 ,于 1 9世纪 5 0年代初产生了另立新章的湘军 ,并于 6 0年代初衍生了率先全部装备洋枪洋炮的淮军。 6 0年代至 90年代初 ,部分八旗兵、练军和防军 ,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方面实现了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决定变革军制 ,编练新式陆军 ,实现全面近代化。本文还论述了晚清陆军实现近代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 ( 1 83 7— 1 90 9) ,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 1 881年底补授山西巡托以后 ,便由“清流派”主将转变为洋务派大吏 ,倡言“洋务最为当务之急”。后在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任上 ,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强、求富活动 ,成为后期洋务派的挂帅人物。他在创办近代轻重工业、推行近代教育和兴修铁路的同时 ,还在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举办近代军事教育、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近代海防等方面 ,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现将他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作一简要的分析研究 ,以便从中得…  相似文献   

6.
川军兴衰录     
商豫 《军事史林》2010,(6):35-39
二刘争霸 1910年,清政府废除绿营制度,建立新军,规定全国共编练三十六个镇(师)。四川因省区较大,兼控康藏地区,因而成立了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个镇。为适应编练新军的形势,四川省相继设立了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  相似文献   

7.
北洋军阀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洋军阀创始于袁世凯的编练新建陆军,兴盛于北洋六镇的设置,形成于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北洋军阀兴起的轨迹。一、从新建陆军到北洋三军这是北洋军阀的胚胎时期。清朝原有的武装力量是八旗,入关后衰落,绿营兵起而代之;平定三藩主要依靠绿营,后来绿营也衰落了;太平军兴起,清臣不得不使用由地主阶级组建的湘、淮军。这些军队都是用封建思想、方法和旧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旧军。这些旧军面临近代以来的种种“内忧外患”而暴露出存在的弱点。于是朝野上下纷纷建议改革旧军。甲午战  相似文献   

8.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邹鲁民值此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之际,华夏出版社出版了石家在陆军参谋学院丛笑难同志撰写的《甲午战争百年祭》。拜读之后,我深感此书不仅吸取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有独到见解;不仅有较强的学术性,而且有较强的可读性;不仅能激起我...  相似文献   

10.
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甲午风云》,使许许多多个中国人了解了“甲午战争”,了解了民族英雄邓世昌,同时也“认识”了邓世昌的饰演者——李默然。当今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来临之际,我很想写一写那次难忘的采访。那是前年“八一”建军节前的一个晚上,夜色蓝蓝的,好美!在海面搭起的简易舞台上,没有七彩的灯,只有轻歌曼舞和不时响起的笑声、掌声,我所在的海军某部正与青岛市南区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之夜·军民联欢会”。主持节目的就是特邀嘉宾、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岁月  相似文献   

11.
陆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清陆军在甲午战争的表现作负面评价是片面的。清陆军在各次大战前有计划有准备,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阻击战,组织过多次反击战。清陆军将士奋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彪史册。清军陆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昏庸腐败,具体体现在战争中无明确的战略方针、战术失误、无视民众的作用和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12.
近日,英国《国际防务评论》和美国“战略之页”网站相继报道,俄罗斯陆军完成了BMP-4型步兵战车的样车“库尔干人-25”的生产。这不禁使人想起,此前美陆军宣布拟于2012年推出的“M2改”型步兵战车可至今仍未面世。  相似文献   

13.
军事观念的革新是北洋海军创建发展的思想前提。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其武器装备和海防建设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北洋海军集中展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军制变革、作战方式革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同时也暴露了甲午战前中国军事变革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4.
美国陆军航空兵是一个在现代战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兵种。在近代战争史中,陆军装备最具革命性的发展就是直升机,它使传统的陆军摆脱了地面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空地一体化的作战形式转变。未来陆军的发展趋势是摆脱地面限制向空中发展,而直升机的活动空域是“一树之高”的低空或超低空,是陆军最直接的受益者和亲密伙伴,因而,加强陆军航空兵建设,已成为美国陆军建设的革命性思想。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军研究陆航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热情空前高涨,并将陆军航空兵作为陆军建设的主战兵种,予以重点和优先发展,一支编制体制合理、作战能力强大、平台…  相似文献   

15.
载洵、萨镇冰出国考察海军始末周京南清朝末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积弊日久,已无力对付帝国主义列强的汹汹气势。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更如雪上加霜,使当时中国极为有限的海、陆军事力量损失殆尽。为挽救危亡局面,1909年(宣统元年)清廷重提振兴海陆军之议,于是年5...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以编练新军为契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军事改革,军事后勤近代化也由器物层面上升到体制层面。在军事后勤指导思想、军事后勤体制和后勤保障内容以及军事后勤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近代化改革,使中国军队后勤近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实现了中国军事后勤从传统形态走向近代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陈阵 《政工学刊》2020,(5):18-20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陆军领导机构自成立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下,人民陆军重组重塑、开新图强,转型发展提挡加速、扎实推进,厚植了“基本军种”底蕴、涵养了“大国陆军”气质,部队建设发生了内涵式巨变。习主席关于建设新型陆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陆军仍处在一个大调整、大转型、大发展时期,要深刻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建设新型陆军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相似文献   

18.
8月18~25日,中国陆海空三军共7000多人的部队参加了中俄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在这些参演部队中,有被誊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的陆军某装甲步兵团,有被誉为“陆上猛虎,海上蛟龙”的海军陆战队,有被誊为“空中铁拳”的空军航空兵某团以及屡立战功的海军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空军的轰炸机、运输机、空降兵部队,等等。他们高昂的斗志、精湛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勇猛的行动充分展现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使世界看到了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相似文献   

19.
在一战中坦克初次出现时,意大利陆军就对这种新式武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早期坦克的可靠性差,对于意大利这样的半岛山地形国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意大利陆军认为自己的山地步兵和山地骑兵采用突袭战术,完全可以击退沿山谷行进的且不时需要停下维修的早期坦克部队。 然而战争末期坦克可靠性大大提高,被称为“地上铁乌龟”。特别是近代坦克的始祖法国的“雷诺”FT17的出现更吹响了坦克时代到来的号角。  相似文献   

20.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