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我们的越野车一直在帕米尔高原崇山峻岭中蜗行,路面永远都没有平坦过——刚经历了提心吊胆的上坡,紧接着又是胆战心惊的下坡。而车旁,永远都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后,傍晚时分,车子终于驶进了一个小小的山坳。我们采访的主人公——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就住在这里。院子紧贴着山脚。院落四周靠墙根处放着一堆堆石头,石头正反两面全都刻着字,一面是汉语,一面是柯尔克孜语。所有石头上的字都一样:"中国"。随行的翻译艾尔肯说,这一块块"中国石"都是布茹玛汗大妈亲手刻的——这是她心中的"界碑"。  相似文献   

2.
界碑     
2004年8月1日,我凝望策克边界线上那块鲜红的界碑:“中国572”,深深地感动着。界碑头顶炎炎烈日,静静伫立在坚硬而粗糙的茫茫戈壁滩上,庄严、肃穆。是的,除了庄严、肃穆,还有什么能形容我此时的心境呢?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不是来自苍穹下偶尔孤鸟的飞鸣,也无关身后绵延不绝的铁丝网的威慑力,而是因为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门,使得长条形的石头上“中国”两个字在国徽的映衬下变得太沉太重太醒目,让我不由自主地轻触它鲜红耀眼的字体,在一横一竖中慢慢融入我的脉搏我的心跳和我的呼吸。  相似文献   

3.
刘贵平 《国防》2013,(6):80-80
界碑,是站立在边防线上终年守望的士兵士兵,是行走在边防线上有血有肉的界碑、碑是历史的笔墨立起来的,是民族的灵魂铸起来的,是一册合起来立放着的书,让每一个在它面前行走或站立的人,都用一颗滚烫的心去虔诚翻阅。来到界碑跟前,过往的游人都会感慨许多?站在界碑旁边,守防的军人就会想起许多不知历史的了解历史,懂得过去的重温过去。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会想起熊熊大火燃烧过后的圆明园.那废墟上数十年都不倒的断壁残垣,是血泪凝固的身躯,也是站着警示中华子孙的耻辱。  相似文献   

4.
遥望界碑     
一次又一次,透过雨雾笼罩的巨山和森林,我遥望那国防线上的界碑,在巍巍青山墨绿色的背景衬托下,庄严、神圣等许多关于界碑的形容词总会浮现于我的脑海。它让我深深体会到,在西南边陲神秘的密林和深谷之间,绿色与红土交织着永恒的魅力。 从穿上军装汇入绿色方阵的那天起,我用我的神思去追逐界碑那恰似大海般深邃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吕政保 《国防》2008,(11):82-82
作为昆仑山上的军人 他们的足迹 在没有足迹的地方 像江南的杜鹃 满山灿烂 他们扛着枪 每天都要看望 一块块界碑 就像看望 自己心坎上的情人 他们慷慨地把青春和热血 交给寂寞、苍凉  相似文献   

6.
对于许多人来说,边界线可能是陌生、遥远而抽象的。它似乎只存在于地图之上,是勾勒雄鸡状中国地图的简单线条。然而,对于边界测绘官兵来说,每一寸边界线都是具体、亲切、生动、美丽的,每一个界碑和界桩都是一个国家主权与尊严的象征。事实上.也就是这样一群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生命默默地丈量、梳理、捍卫着我们神圣的边界.清晰地勾勒出了长达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  相似文献   

7.
在中越边境广西段西路88号至89号界碑之间,有一座海拔高700多米、形似燕尾的山峰,燕尾山便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广西靖西县其龙国防民兵哨所的哨员恪尽职守,把对祖国的忠诚写进了界碑,写进了燕尾山。  相似文献   

8.
李冲  钱定瑞  刘思祺 《国防》2016,(9):85-88
"责任"是三疆卫士精神的固有品质——边防无小事,责任重于山 每逢新兵下连之前,该团都组织新兵上"土字牌前一堂课",为的是第一时间给战士们注入"责任"的基因. 界碑无言,默默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1860年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东北大片领土,"土字牌"就是沙俄瓜分东北领土后而立的界碑,本应立在距图们江入海口9.8公里处,却因当时负责立碑清兵的懒惰而立在了防川.  相似文献   

9.
无悔边     
伍仁仟 《国防》2014,(1):81-81
还在母腹就到过边陲,还在襁褓就见过界碑。  相似文献   

10.
科边警抓走伊平民 观察员妙计息祸端 1993年11月,联合国主持的伊科边界重新勘界工作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从第98号界碑至106号界碑间,原伊拉克大片农田被划归科威特,港口城市乌姆卡瑟也被一分为二。时值深秋,农田里的蔬菜和水果丰收在望。伊拉克农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被毁,心中自然不平。他们不断地在  相似文献   

11.
界碑!界碑!     
上级指示:贡山县人武部必须组织民兵到N号界碑一带进行一次武装巡逻。 界碑密藏于中缅边境西北段的得那拉卡雪山山心中。这是一片诺大的无人区,深壑交错,山峰刀切斧劈,热带丛林尤如密网,冰山雪岭突兀,恶虫猛兽出没无常。 巡逻来回一次需要整整15天。自  相似文献   

12.
陈典学 《国防》2006,(3):85-85
太阳吻别戈壁的脸,慢慢隐去它那火热的笑容,徘徊在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上,打算好好地睡上一觉。也许是奔波了一天的缘故,光线里已没有了灼热和威力,但余晖却穿透云层,光芒四射。满天云霞立刻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充满了梦幻般的感觉。我站在高高的哨楼上,面对广袤的沙漠,面对渐落的夕阳,面对灿烂的晚霞,面对巍峨的界碑,面对雄壮的国门,顿时感觉到那茫茫的戈壁大漠,神圣的国门界碑,连同蓝蓝的天空,都笼罩在了这瑰丽无比的晚霞里。这就是边关的晚霞!边关的晚霞实在是太美了!站在夕阳晚照里,漠风柔柔地吹在脸上,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伫立晚霞…  相似文献   

13.
正每次巡逻到界碑时,捷尔塔总要将界碑擦拭一遍,他说这是他神圣的职责时间:10月2日。地点:农五师八十四团乌图布拉格沟夫妻民兵哨所。人物:蒙古族护边员捷尔塔和他的妻子、女儿。关键词:神圣使命。场景一:一大早,哨所背后的阿拉套山还没苏醒,边境护边员捷尔塔就起床忙碌起来。他今天要干的事很多。——今天是"双节"黄金周的第三天,地处边境的乌图布拉格沟的风景是  相似文献   

14.
"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边关军魂》道尽了共和国约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上、约37万平方公里领海之中,中国军人的崇高与孤独。边防军人是中国军人的典型符号,他们把最灿烂的岁月挥洒在大多数人的视线之外。2013年,《解放军生活》开办了这个新的栏目,我们带着全军读者的视线一起,与庄严而沉默的界碑一同见证中国边防军人的无悔青春。  相似文献   

15.
农十师一八六团建团45年来,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边境线上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有力地维护了边防一线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成为共和国永不换岗的国门哨兵和永不移动的有生命的界碑。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沙头角有一条街,叫中兴街,又叫中英街,宽处六七步,窄处仅三、四步,街中心有几块界碑,把街分成两半。一边为我所管,另一边暂为英方所治,在街中可看到的一块界碑跟前,长着一棵老榕树。它的根深植于我方一侧,而茂盛的枝叶,却覆盖在对面的上空。这棵大榕树经历了几个朝代的风风雨雨。它见到了祖国领土的分割,又还等来指日可待的香港回归;它是中兴街两边的骨肉同胞  相似文献   

17.
中老边界第17号界碑耸立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云南边防某团七连通往该界碑的巡逻道被战士们自豪地称为“17号国道”。 不少初来乍到的人还以为这是地理交通概念上的国道,认为官兵们肯定是乘巡逻车在国境线上巡逻。其实,这是云南边防较长的徒步巡逻道之一,地处典型的热带山岳丛林。记者查阅了由原昆明军区编写的一本《热带山岳丛林战研究》专著,看到对热带山岳丛林的特点这样解释:山高林密,山的比高一般为250米至500米,有山就有林;河溪纵横,大部分河流可以徒涉;道路多为崎岖小径,通行骡马困难;雨雾多,气温高,湿度大,气候变化异常;人烟稀少,野兽出没,传染病多。 官兵们把这条巡逻道称为“17号国道”,有其特定含义;通往国门——17号界碑的道路。按照有关规定,连队每月不得少于4次  相似文献   

18.
戍边岁月     
康士建 《国防》2009,(11):75-76
七绝·夜巡国境线 2009年8月30日于呼伦贝尔边防调研时口占。 边关晓月羞背云,轻骑凌霜竟夜巡。 途遇界碑勤拂拭,荣卫吾华赖诸君。  相似文献   

19.
马志丁 《国防》2010,(11):81-81
千里雪飞沙,四季无苟同。盛夏依旧寒风,滴水即为冰。坠阳深处眺望,界碑炎炎正兴,钢枪卫神圣。国旗猎风展,尽染万山红。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台湾海军,"阳字号"舰不是指某一级军舰,而是二战结束后对很多级别的驱逐舰的通称。这些驱逐舰以中国城市为舰名,但每艘驱逐舰的舰名中都带一个"阳"字,即在选取舰名时都挑选带有"阳"字的中国城市名。最早的"阳字号"驱逐舰是二战结束后日本赔偿给中国的一批驱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