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暴雪,洪灾、飓风、冰冻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光德国民间的救灾组织就有三十多个,仅在联邦公民保护和灾害救助署登记注册的志愿人员高达120万。一般情况下,德国国防军不会轻易出动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但是在重大险情出现的时候,其又会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  相似文献   

2.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9,(11):27-29
美国一份秘密文件显示,德国纳粹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开始密谋通过中立国的挂牌公司转移资金,为战后建立“第四帝国”做准备。许多德国大企业参与了这个邪恶阴谋,为战后德国经济重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德国警察整体素质较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院校教育及职业再培训制度比较完善,并注重不断改革创新。通过赴德国考察学习,从思想政治建设、教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德国要人防护局招募警卫人员的理念是“把一名警察变为一名警卫”,而且要求应招者必须经过三到五年的警察培训,并且具备射击、法律、搏击等方面的基础。中国警卫人员招募途径多元,强调严把“入口关”。德国警卫部门在教育训练方面强调“完全贴近实战”。中国警卫部门则采取多种教育训练模式,强调“战训合一”。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德国警卫部门在人员招募与教育训练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值得中国警卫部门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纳粹德国装甲部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虽出身旧式骑兵军队,却投入了毕生精力研究装甲兵作战理论,并在二战初期用其亲手缔造的德国装甲兵横扫欧洲,写下了一段罪恶的战争史。同时,他也以其在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革新以及由此引起的战争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被西方军界奉为经典。其肖像今天仍挂在德国装甲兵的军营中,被称为“装甲兵之父”、“闪击英雄”。  相似文献   

6.
1909年英国海军部基于德国海军快速扩建的现实威胁和相关情报,向政府和社会发出了严厉预警,掀起了“海军恐慌”。在“海军恐慌”到来之前,英国海军部已经将德国视为“海上首要敌人”,但英国政府内部总体上对此并不认同,而是倾向于同德国谈判、协商解决海上矛盾,并限制海军军费的飞速上升。但“海军恐慌”发生后,英国海军部对德国海军扩建的威胁认知,在英国内阁、议会和社会中迅速扩散蔓延,引发了内阁和议会在建造主力舰数量问题上的严重分裂与博弈。最终英国政府接受了将德国海军扩建作为其妄图挑战英国海上主导权和谋求欧洲霸权的铁证,德国由此被标记为英国的首要甚至唯一敌人。英国对德国威胁整体认知的转变,对一战前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为管控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德国是世界上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不久前,兵团行政学院一行8人赴德国执行"小城市(镇)规划建设管理综合培训"项目。在德国培训期间,培训团集中考察了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三个城市,同时参观了十几个德国小城镇,了解了德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保、交通等十几个项目,学习了先进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理念。一、德国城镇化及城镇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1944年春天,在东线作战的德军损失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苏联土地上浸透了德国士兵的鲜血,他们的坟墓数不胜数。火车每天将数万伤员载运回德国,医院爆满,德国的城市和乡村出现了越来越多肢体不全、拄着拐杖或瞎眼的士兵。此战,使、希特勒失去对曼斯坦因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德国的统一和冷战的结束,德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国对其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进行了战后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调整。在军事战略思想上,从过去主要针对前苏联、华约集团的“前沿防御”变为准备应付各种危机的  相似文献   

10.
徐安强 《环球军事》2008,(15):38-39
二战期间,尽管日本建造的潜艇型号众多,但是日本还是使用了其他轴心国的潜艇。二战中,日本海军共获得了其它轴心国的8艘潜艇,德国的6艘,意大利2艘。这些潜艇的获得一是通过向德国输送各类战略物资、交换武器装备而获得,二是在德意两国相继宣布战败投降后,将在日本控制下的以东南亚为基地活动的6艘德意潜艇收笼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