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尔伍德太太义务向苏联提供情报四十年—87岁的她面对媒体说:我对此并不后悔,如果有来生,我还会这样做. 1999年9月11日,英国的《时代》杂志登载了一篇曝炸性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时代》杂志的这篇文章说: "1992年,苏联的一名克格勃特工,苏联克格勃总部的档案管理员米特罗金,叛逃来到英国.此人后来向英国情报部门交待,英国公民,现年87岁的老太太梅丽塔·诺尔伍德是个年代很久的苏联间谍,她完全义务的向苏联提供了大量原子核武器的机密资料,并通过秘密情报网送到了莫斯科,诺尔伍德就住在伦敦郊区,她与苏联驻英国的情报机构有秘密联系渠道关系……"  相似文献   

2.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其窃听计划——“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精心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 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苏  相似文献   

3.
2月10~18日,俄军按计划举行了“安全-2004”战略演习。这是22年来俄最大规模的核遏制力量演习。尽管演习实施前莫斯科向华盛顿通报说,这次演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俄罗斯有效应对恐怖威胁的能力”,但华盛顿和莫斯科对此都心知肚明:功用核力量对付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恐怖分子,实属“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那么,俄罗斯选择这一时机实施核遏制力量演习的真实意图何在? 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督导这次演习并指出,核力量是“保障我们安全的关键之一”。普京认为,俄罗斯必须时刻保持核力量。他说,“苏联时期,苏联的存在以及它的核力量曾是世界的强有力的稳定因素”,“现在形势变了”,但是世界的安全也  相似文献   

4.
双钓美人计     
今年8月,78岁的海军退役军官叶夫根尼·伊万诺夫在莫斯科自己的寓所里去世了。这位前苏联克格勃中赫赫有名的人物20世纪60年代在苏联驻英国大使馆任海军武官助理。这期间他在伦敦导演了一场间谍史上的“双钓美人计”。  相似文献   

5.
1986年12月14日,先后在莫斯科和维也纳的美国大使馆担任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克莱顿·罗尼特勒中士向中央情报局官员自首,声称他向代号为“萨沙叔叔”的一个苏联克格勃特工出卖了机密情报。闻听此言,联邦调查局马上着手展开调查,最终发现克莱顿并不足单枪匹马,大使馆很多警卫都陷入其中,参与了这起以克莱顿为首的间谍行动。  相似文献   

6.
13年轮回重返广场 9月11日,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的全身青铜雕像被莫斯科市政部门重新安放在13年前它曾经所在的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七。俄当局称是为了纪念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诞辰127周年。因为他是"克格勃"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7.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4):56-58
约织印染翰·华尔克1955年加入美国海军,1967年开始为苏联提供情报,1985年因犯间谍罪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抓获。18年间,他受雇于苏联,向莫斯科狂泄大量美国海军的各种绝密情报,包括密码本、武器声呐系统、海军战术、恐怖威胁、水面、潜艇、训练、战备等方面的情报。  相似文献   

8.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0):54-55
冷战期间,苏联情报机构一直秘密执行从西方刺探科学技术情报的大规模情报搜集行动。1970年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格勃情报部门“科技理事会”(简称T理事会)。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科技情报搜集行动早有觉察,也进行了长期的反侦察,但一直无所突破。直到1981年,随着一名克格勃间谍维特罗夫叛变法国,出卖了4000多页有关克格勃“科技理事会”情报行动的文件,这些文件被法国情报部门标记为“告别档案”。  相似文献   

9.
1973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2集谍战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上映后顿时在整个苏联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奇观。那些天,一个19岁的青年同大家一样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整个片子,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为祖国而战的特工的志向。2年后,这名青年从大学毕业,果然成为了一名克格勃特工。而28年后,这位名为弗拉基米尔·普京的青年已经成为俄罗斯总统。在一次采访中,普京承认自己选择特工之路是受到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1年9月30日,纳粹德国集中约200万人的大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代号为"台风"的最后攻势,苏联军民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在红场阅兵的图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但谁又能想到,这次战役的过程中,苏联政府也作好了最坏打算——放弃莫斯科,并开始安排特工人员潜伏下来,抵抗纳粹占领军。最近,俄罗斯的一些媒体披露了其中的不少细节。  相似文献   

11.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报道,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0年之后,以色列历史学家雷梅兹和吉诺尔新出版一本名为《迪莫纳上空的米格-25:苏联核游戏》的书,该书披露苏联蓄意策划了这场战争,目的是终止以色列的核计划,但苏联人失算了。刺激阿以开战苏联于1948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亲上加亲"。但在1960年克格勃间谍发  相似文献   

12.
克格勃曾经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也是最庞大的情报机构之一。巅峰时期,它的间谍人数竟然达到数千人,遍布苏联本土和世界其他地方。然而,近几年揭秘的克格勃绝秘文件显示,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在人类意念的无形空间也进行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情报争夺战,其中就包括克格勃对超常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85年9月12日,伦敦白厅新闻处,应英国外交部邀请来的大批新闻记者正在焦急地等待一场新闻发布会。虽然他们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一无所知,但是小道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据称此会与一名重量级的克格勃间谍有关。终于,白厅新闻秘书安德鲁·克里斯多夫出场了,向闹哄哄的记者宣布:“女士们,先生们!……我宣布,苏联驻英  相似文献   

14.
“西罗维基”在俄政坛权势增长12倍前特工在俄政坛占据25%的高级职位 1991年8月,100多名苏联民主人士突然冲进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克格勃”总部大楼门前,推倒了“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塑像。随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也随之改称“卢比扬卡广场”。当时。人们都以为“克格勃”从此将一蹶不振。销声匿迹。谁成想,“克格勃”并没有因为其创始人塑像的倒塌而瓦解。近年,随着有16年“克格勃”经历的普京当上总统。许多前“克格勃”人员被提拔重用,在俄政坛形成了新的政治势力,并随之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西  相似文献   

15.
1962年春季的一个夜晚,一个矮个子的苏联人走进了FBI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主动提出为美国充当间谍。这个39岁的苏联人名叫阿列克谢·库拉克,是克格勃驻纽约的一位特工,平时以联合国科技官员的身份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6.
谢米恰斯内曾是前苏联1961~1967年的克格勃主席,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国际事件。俄罗斯《莫斯科时报》3月16日刊载了他今年1月10日去世前披露的克格勃最大鼹鼠案内幕。 导弹危机中露马脚 对于西方情报界来说,彭科夫斯基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军情5处、6处都把他看作冷战时期最  相似文献   

17.
格瓦拉这位古巴革命英雄,人们对他的迷恋和崇拜堪与对黛安娜相媲美。最近解密的苏联克格勃档案资料表明,格瓦拉之死与一个女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她就是苏联克格勃间谍活动的专职教官、人称“猛禽”的罗拉·马丁内兹。 ——编者  相似文献   

18.
费韦尔,一个神秘的苏联克格勃间谍,西方观察家对他的评价是,由于这位克格勃官员的倒戈,从而大大加速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步伐。此话虽有吹嘘之嫌,但美国前总统里根却有如下判断:“这可能要算是20世纪最大的一桩间谍案了!”  相似文献   

19.
据俄罗斯《真理报》2005年12月13日报道,二战之后的许多年间,苏联内务部和克格勃仍在不断追踪那些战时为法西斯卖命的罪犯。安东尼娜·马卡洛娃便是这些罪犯中的“佼佼者”。这位苏联出身的纳粹女刽子手双手沾满1500人的鲜血,但在逍遥30 年后,还是难逃法网。她也成了苏联时期唯一一个被执行枪决的女犯人。  相似文献   

20.
《军事史林》2008,(1):61-61
莫斯科2007年8月国际航空航天展是自苏联解体以来,饿罗斯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航空航天展,也是俄罗斯军事力量复苏的明显象征。8月,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业已老化的战略轰炸机群已经恢复了“战备执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