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1):14-15
在距2001年“9·11”事件10周年不到5个月的时候,本·拉丹于巴基斯坦一处小镇被从天而降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虽然这是一次让美国期盼已久的胜利,但美国人也知道,此次可以弹冠相庆的只是抓捕行动本身,而不是美国全球的反恐战争。应该说,倒在海豹突击队枪口下的只是本·拉丹一个人而已,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基地”恐怖分子仍然很活跃。那么继本·拉丹之后,哪些地区将会成为下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2.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被美军击毙以后,他的继任者究竟是谁成为全球分析家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究竟谁会接替本·拉丹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掌门人,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谁会是下一个“本·拉丹”。  相似文献   

4.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4):29-29
互联网上有关突袭本·拉丹藏身地的新闻铺天盖地,有传闻称一条狗也参加了海豹突击队的行动。实际上,动物成为战场上的士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除了狗外,猫也被美国政府用于冷战,这绝不是在开玩笑。在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行动,对抗苏联,其中就包括“猫特工”。  相似文献   

5.
林赤清  涂彪 《环球军事》2011,(13):42-43
6月16日,“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发表声明,宣布推举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接替5月初被美军击毙的本·拉丹。  相似文献   

6.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2,(10):18-19
2011年12月8日,美国一架隐形无人侦察机RQ170被伊朗截获。这架被称作“坎大哈野兽”(又称“哨兵”)的无人机,曾在去年5月美军击毙本·拉丹的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2010年才开始为外界所知。伊朗一名专家称,他们利用美国无人机的导航系统漏洞,重构了RQ-170的GPS坐标,使其降落在伊朗境内。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集中了大量美国先进隐形飞机的机密,它被成功迫降,为伊朗的无人机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击毙了奥萨马·本·拉丹,世人对于这24名突击队员的功绩依然津津乐道。事实上,按照美军一位著名将领的说法,此次行动“其实易如反掌,与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数周来执行的任务相比,这次行动要简单得多”。这并不是说此次行动不够大胆,危险性不够高,抑或是任务执行得不够专业。为了能够一举成功,美国花费了9个月的时间进行情报收集,并且建造了目标地点的等比模型供海豹突击队实地训练。在行动过程中,海豹突击队员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全力保障,整个行动都进行了实时直播。  相似文献   

8.
暗杀成功却“死不见尸”,着实有些反常。正如阿根延第一夫人伊娃。贝隆的尸体神秘失踪16年一样,着实令人不安。除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话以外,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本·拉丹确实死了。无论是否具有煽动性,不久之后,奥巴马都将被迫公布这位被击毙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5):50-51
在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击毙奥萨马·本·拉丹之后,白宫公布了一幅照片,照片中,奥巴马总统和他的内阁坐在战情室,监视这次大胆突袭行动的全过程。当时,中央情报局(CIA)的一名分析师也在战情室,但并未在这幅著名的照片中出现。这个人就是约翰。正是他出色的情报分析工作和作出的准确判断促成了此次突袭行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本·拉丹,这个和“恐怖主义”如影随形的名字,曾一次次牵动世界的目光和神经。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隐居”了将近10年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最终没有逃过美军的追杀。下面,让我们从其经历和经事去看看本·拉丹其人。  相似文献   

11.
从特战电影《冲出亚马逊》,到震惊世界的电视直播“击毙本·拉丹”,身怀绝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技能高超、所向披靡的特种兵形象就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里。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俄罗斯的阿尔法突击队、法国的黑豹突击队、英国的哥曼德特种部队、德国的欧洲捷豹特种部队、以色列的红魔鬼特种部队、日本特别攻击队以及我国的雪豹突击队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了观众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10月7日,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向以色列发起了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陆、海、空三栖突袭行动。遭到沉重打击的以色列随后宣布动员,集结重兵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铁剑”的报复行动。  相似文献   

13.
25年前,美国采用“外科手术”式打击方法对利比亚发动了代号“黄金峡谷”的大规模突袭行动。25年后的今天,当利比亚出现内战风暴时,美国又在蠢蠢欲动,不过这—次——  相似文献   

14.
据外刊报道:根据美国总统布什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签署的密令,中央情报局可在世界各地展开捕杀“基地”组织成员的秘密行动,因此,凡在海外为“基地”组织效力的美国人都将“合法地”成为中央情报局捉拿的目标并可能被当场击毙。不过,中情局表示,只有在其他方法都无法将敌人制服的情况下,才能发出“击毙同胞”的指令。此外,一旦配合美国行动的外国政府“工作不力”,中情局则可调用无人驾驶飞机对恐怖分子发动“准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21日,韩国海军特种部队经过近5个小时的军事行动,成功营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货船“三湖珠宝”号,船上21名船员全部获救。行动中,韩国海军特种部队击毙8名、生擒5名海盗,有5名特战队员受伤。韩国海军这次代号“亚丁湾黎明作战”的行动非常成功,其中有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史放 《环球军事》2010,(14):56-58
说起德国伞兵在二战中的作战行动,许多读者一定会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的很多。是的,无论是突袭埃本·艾马尔要塞、还是艰苦的克里特空降、或是造就“绿色魔鬼”名声的卡西诺之战,对许多人来说,所有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17.
“技术突袭”(Technology surprise) 和“技术预警”(Technology Warning) 是美国人提出的两个相关概念。“技术突袭”是指以独有的技术成果或压倒性技术优势突袭对手;“技术预警”则是指对潜在对手可能形成的“技术突袭”事先发出警报。“技术预警”不同干一般的技术展望,它是从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保持己方军事优势、防止敌人“技术突袭”为宗旨的技术发展预测。自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美国一直高度重视技术预警工作。在美国国防情报局的倡导与支持下,美国科学院下属国家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5月发布的  相似文献   

18.
“巴巴罗莎”行动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苏联西部边界的10多个野战机场同时遭到德国空军轰炸机的突袭。随着Ju-87、Ju-88、He-111轰炸机群对苏联空军第一波成功打击,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闪击战——“巴巴  相似文献   

19.
“阵风”、“幻影一2000”战机‘在北非上空呼啸,“战斧”巡航导弹撕裂地中海空气……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3月19日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这是继1986年美军发动“黄金峡谷”大规模突袭行动后,利比亚再次遭到西方的军事打击。军车被炸、建筑毁坏、平民伤亡……一已然动荡的利比亚,在轰炸中面临新的战火与危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陆军第160特遣队,从建立以来,便以其神秘、机动的夜暗行动特点赢得了“夜暗潜行者”的美誉。一旦需要,便切入夜暗天空,抑或白昼出动,随时待命。为达成隐秘渗透的特战任务,第160特遣队走过了一段辉煌而悲壮的道路。“鹰爪”折损:“海狮”催生了“夜暗潜行者”1980年,为营救在伊朗遭恐怖主义分子拘禁的美国人质,美国国防部发起称为“鹰爪行动”(EagleClaw)的联合军种特战行动。计划由海军舰艇运送,海军陆战队直升机战术机动,陆军特战部队则执行陆上突袭。该次行动以半途而废的悲剧收场:在还没有抵达目标区前,就因直升机于沙漠集结地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