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2.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
事件     
《环球军事》2013,(13):4-4
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23-23
“天宫一号”的发射触动了一向紧盯中国太空动向的外媒的敏感神经。美国《探索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在此之际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大步进展。《纽约时报》则这样评论:“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基金,在2077年前不会发射新的载人火箭,而俄罗斯也表示载人行动不再是其太空计划的首选。如今当美俄对太空失去积极性的时候,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航天力量。”。  相似文献   

6.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预示中国航天已越过建立空间站的一道关键门槛,并向2020年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的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  相似文献   

7.
李万顺  赵岩 《环球军事》2012,(13):30-30
人类—直怀着“上九炙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载人航天器和深海载人潜水器正是人类探索太空和深海奥秘的重要工具。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载着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飞上蓝天,奔向在天宫等候261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成功下潜至7020米深度,在这个世界最深海沟写下了目前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深纪录,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44-45
浩瀚太空,再次书写中国航天新传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重要一步。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单人单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行走到航  相似文献   

9.
事件     
《环球军事》2012,(13):4-4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与另两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一道,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出征太空。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0.
浩瀚苍穹,璀璨群星,共同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的精彩对接。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28分,神舟八号上的对接环触到天空一号对接机构;1时36分,两个航天器成功对接。为了这7分多钟的完美一瞬,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奋斗了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并安全返回,13天的时间内创造了6项新记录,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掀开新篇章。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到6月29日10时许安全返回,在这13天的时间内,中国航天创造了6项新记录: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首次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军事文摘》2023,(8):4-9
<正>2023年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在除夕万家团圆之际,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中国空间站给孩子们送来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通过CCTV13“瑞兔呈祥中国年”特别节目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向春而行欢聚这一刻”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3.
神舟九号最令人关注的是载人交会对接,但是,无论是自动交会对接还是手控交会对接,都要在测控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测控通信系统是最重要的支持与保障系统。相对无人交会对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对测控系统建设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系统设计上着重进行了怎样的优化与完善?神九飞天,是不是因为有航天员在太空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测控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海洋深潜器分探险型和作业型两大类,我国的"蛟龙"号属于作业型深潜器,它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的最新纪录。今年6月24日,是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在距离地面343千米的浩渺太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手控交会对接。同一天,我国"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海平面以下7020米处坐底,成功完成系列科学考察,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在探索浩瀚太空的征途上又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在为之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同时,也不禁要问:是什么支撑了酒泉中心接连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功?答案也许见仁见智,但悬挂于发射中心主礼堂前的大幅标语或  相似文献   

16.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出色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5-15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习近平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航天梦再添鲜活的注脚。在以航天为代表的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中,总有一群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因为他们,航天和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价值取向闪耀着光芒;因为他们,国防科技工业成为中国力量的代表性符号。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从中国大地上腾空而起,直飞苍穹。火箭升空585秒后,“天宫一号”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在浩瀚的星空拥有了自主研制发射的空间实验室,并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一时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国航天高技术水平、高可靠性能的最新代言.“天宫一号”在突破技术难关.开启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大幕的重大工程中,承担了哪些任务,又作出了哪些贡献?  相似文献   

20.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顺利进入太空,经过40余小时的空间飞行,于13日13时18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再一次实现"天神之吻"。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行进的宏伟蓝图上留下历史的定格。一次次的神舟升空,都在递进着中国速度。载人飞行走过十年、神舟系列十发十捷、10名航天员遨游天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