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晓光 《现代军事》2009,(12):48-51
2008年5月29日.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某海域成功试射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防空武器系统-IDAS潜空导弹,标志着德国海军在常规潜艇主动防御武器系统研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按照德国联邦国防军总体规划.IDAS潜空导弹将于2014年正式部署于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届时德国海军212A级潜艇的主动防御作战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IDAS——德国潜艇的防空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5日,德国联邦国防技术采购总署(BWB)在其北部的WTD-71测试中心对新型潜艇武器系统IDAS原型进行了成功试射。除德国联邦部队和相关的公司以外,来自其他13个国家的海军也观看了此次试射。IDAS潜空导弹的试射成功一时间引起各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型导弹具有全自主攻击能力、超音速飞  相似文献   

3.
据国外媒体报道,第4艘212A型潜艇于2005年7月1日在德国的埃姆登下水,并命名为U34。目前,U34是德国海军订购的4艘212A型潜艇中的最后一艘,有了这4艘212A型潜艇,德国海军就拥有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常规潜艇。212A型潜艇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它比其他常规潜艇拥有更长的下潜时间。长时间下潜基于一种新型的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燃料电池把氧气和氢气转化成电能。该动力装置可以为下潜状态下艇上的螺旋桨发动机和电气系统提供能量。德国第4艘212A潜艇下水  相似文献   

4.
212型潜艇是德国HDW船厂于1990年在209级1200型潜艇的基础上,加装燃料电池系统,并换装性能更先进的声呐、潜望镜及武器系统而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型装备燃料电池AIP系统的潜艇。后来,德国海军根据意大利海军的要求对212型潜艇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潜深增大,并采用了改进的外部通信系统和更好的逃生设备,称作212A型潜艇。该型艇既能反舰,又能反潜和攻势布雷,是一型设计新颖、性能优良、能较长时间在水下进行战斗活动的新型常规潜艇。  相似文献   

5.
潜艇对抗反潜机中潜空导弹的使用是一个对潜艇生存概率产生重大影响的复杂的决策过程,运用贝叶斯网络将过程指标体系作为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先验知识。首先建立潜艇发射潜空导弹后潜艇生存概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根节点的先验概率,通过专家经验法确定了子节点的条件概率,并给出了模型的具体求解步骤。最后将先验概率与条件概率输入Netica仿真软件,对贝叶斯网络进行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潜空导弹发射后潜艇的生存概率问题,为完善潜艇的作战理论和潜艇生存概率评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德国214级常规动力潜艇吸取了209级潜艇的成功建造经验,沿用了212A级潜艇的全新技术,借鉴了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的设计特点,其设计方案经过了20多个国家潜艇设计师的研讨和补充,被公认为采用最新技术设计而成的顶级常规潜艇。德国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厂(HDW)用于出口希腊的第一艘214型潜艇于2001年1月16日动工,于2004年4月22日下水,原计划2005年9月30日交付首艇。希腊是第一个订购德国209级潜艇的国家,如今又成为第一个采购214级潜艇的国家。希腊海军对德国潜艇的青睐程度,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德国潜艇技术的先进性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航空兵在大西洋上与德国潜艇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较量,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潜空对抗战以航空兵反潜胜利而告终。航空反潜走向胜利的背后是德国潜艇防空作战的失败,这场潜空对抗战的结局对二战后潜空对抗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致二战后潜艇都取消了防空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潜飞机。直升机对潜艇的威胁日益增大,一旦潜艇被飞机发现仅靠机动规避生存概率已不大,潜艇不得不重新装备对空武器一潜空导弹。在潜艇即将重获防空武器的今天,重新考察二战的潜艇防空,对于提高未来潜艇的防空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潜艇是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潜射导弹武器也得到飞速发展,使未来海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潜射导弹分为潜射弹道导弹、潜射巡航导弹、潜舰导弹和潜空导弹等类型。潜射弹道导弹现在世界上仅有美、俄、英、法与中国五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国家“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结构中,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强而成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中坚,是最有效的核报复力量。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9.
浅谈“空优潜劣”格局在潜空对抗中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的潜空对抗中,由于当时潜空双方装备技术水平的不同,潜艇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几十年的潜空对抗中形成了"空优潜劣"的格局.随着高新技术在潜艇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可打击反潜飞机的潜空导弹的研制成功和逐步列装,现代潜艇的战技术性能得到迅速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也大大增强,"空优潜劣"的格局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潜空对抗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期德国海军潜艇大部分已超期服役,故使用和维修费颇高。尽管这些潜艇进行了大修,但仍陈旧不堪,不适合目前作战要求。为取代上述这些老艇,德国海军决定建造一批现代化的新型潜艇。80年代末,德海军便提出建造U-212级潜艇计划。 1994年7月6日,德国BWB公司和包括HDW公司、蒂森北海船厂等在内的德国潜艇建造集团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法国宇航公司宣布:该公司和德国MBB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独眼巨人”潜空光纤制导导弹按计划将于90年代后期装备潜艇使用,此信息立刻引起潜艇兵器界的强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亚太地区海军纷纷购买潜艇以增强本国的情报搜集和制海能力。据防务分析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亚太地区海军将采购50艘新潜艇。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潜艇制造商都在积极向该地区推销潜艇,包括法国的鱿鱼级和阿戈斯塔90B级,意大利的下一代214级、荷兰的海鳗级、德国的U212和U214级、俄罗斯的基洛级636型和阿穆尔级等。  相似文献   

13.
德海军研制成功最实用的潜射防空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明 《当代海军》2008,(12):53-55
21世纪潜艇在濒海隐蔽作战和特种作战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水面舰艇普遍搭载反潜直升机后,海水已变得更加“透明”,潜艇面临的非对称威胁越来越大。潜艇急需行之有效的对抗方法和武器系统,美、俄、英等国很早以前已开展潜空导弹的研究,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潜空导弹研制,但因资金问题和美国海军自认为占据海上绝对制空权、又是远洋深海作战而搁置了该种导弹的后续研制。  相似文献   

14.
潜艇面临的威胁及潜空导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中心战的发展,潜艇出海作战将面临更大的威胁。着重分析了潜艇的空中威胁,概述了国外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潜空导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德国214级常规动力潜艇吸取了209级潜艇的成功建造经验,沿用了212A级潜艇的全新技术,借鉴了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的设计特点,其设计方案经过了20多个国家潜艇设计师的研讨和补充,被公认为采用最新技术设计而成的顶级常规潜艇.  相似文献   

16.
祝弘 《当代海军》2006,(3):27-29
在美海军现役的18艘“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导弹舱里,并列布置着两排垂直的导弹发射筒,每排12个。导弹发射筒的长度略大于压力壳的直径,因此导弹发射筒突出在压力壳之上约0.76米,这样便要求上层建筑有一段呈平台形状的结构来覆盖24个导弹发射筒。“俄亥俄”级潜艇的压力壳直径之所以定为12.8米,主要是考虑到在该级潜艇进入量产的1989年,要在艇上装载长度为13.41米的“三叉戟”Ⅱ型潜射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17.
国外潜射防空导弹普遍采用从空空导弹移植的方式进行改进和研制.概括了潜空导弹的作战环境,提出了对红外导引头的研制要求,论述了潜空导弹导引头的相关研究内容,并对关键技术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潜艇加装有效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固体导弹的飞行试验阶段。该试验分3步进行: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定型试验。1.先期准备60年代末,为适应导弹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试验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由海军试  相似文献   

19.
自从潜艇用于海战,反潜战就开始了。经过数十年的反潜实践,航空反潜成为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空潜对抗优势一直是向飞机一方倾斜的,然而新出现的潜空导弹将使航空反潜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侦察机通过数据链向潜艇传递目标指示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侦察机能更及时、准确、可靠地为潜艇提供目标指示,使之进行导弹超视距攻击,介绍了与潜艇通信有关的地-舰(潜)/空数据链、舰(潜)-舰(潜)数据链及舰(潜)-空数据链。然后探讨了侦察机通过数据链向潜艇传递目标指示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潜艇可以实时接收数据链信息和不能实时接收数据链信息的情况下的直接指示法,及侦察机通过岸上指挥所、海上联合编队指挥所中转信息的中转指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