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5月1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直接指挥下,美军出动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在巴基斯坦境内一举歼灭了世界头号恐怖大亨奥萨玛·本·拉丹,从而达成了美国发动大规模反恐战争10年以来的最重大目标。完成此次任务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长久以来却一直处于非常神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被美军击毙以后,他的继任者究竟是谁成为全球分析家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究竟谁会接替本·拉丹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掌门人,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谁会是下一个“本·拉丹”。  相似文献   

3.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本本·拉丹,这个和“恐怖主义”如影随形的名字,曾一次次牵动世界的目光和神经。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隐居”了将近10年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最终没有逃过美军的追杀。下面,让我们从其经历和经事去看看本·拉丹其人。  相似文献   

5.
从特战电影《冲出亚马逊》,到震惊世界的电视直播“击毙本·拉丹”,身怀绝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技能高超、所向披靡的特种兵形象就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里。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俄罗斯的阿尔法突击队、法国的黑豹突击队、英国的哥曼德特种部队、德国的欧洲捷豹特种部队、以色列的红魔鬼特种部队、日本特别攻击队以及我国的雪豹突击队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了观众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6.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4):29-29
互联网上有关突袭本·拉丹藏身地的新闻铺天盖地,有传闻称一条狗也参加了海豹突击队的行动。实际上,动物成为战场上的士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除了狗外,猫也被美国政府用于冷战,这绝不是在开玩笑。在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行动,对抗苏联,其中就包括“猫特工”。  相似文献   

7.
闻舞 《环球军事》2011,(10):16-18
经过了近10年的追捕,本·拉丹终于死在了美国人手里。为了抓住这个让整个美国胆战心惊的大胡子,10年来,美国军方的投入可谓是金山银海,研究了各种战术,甚至专门为杀死本·拉丹研发武器。而有些武器恰恰因为与本·拉丹有关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8.
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击毙了奥萨马·本·拉丹,世人对于这24名突击队员的功绩依然津津乐道。事实上,按照美军一位著名将领的说法,此次行动“其实易如反掌,与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数周来执行的任务相比,这次行动要简单得多”。这并不是说此次行动不够大胆,危险性不够高,抑或是任务执行得不够专业。为了能够一举成功,美国花费了9个月的时间进行情报收集,并且建造了目标地点的等比模型供海豹突击队实地训练。在行动过程中,海豹突击队员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全力保障,整个行动都进行了实时直播。  相似文献   

9.
暗杀成功却“死不见尸”,着实有些反常。正如阿根延第一夫人伊娃。贝隆的尸体神秘失踪16年一样,着实令人不安。除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话以外,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本·拉丹确实死了。无论是否具有煽动性,不久之后,奥巴马都将被迫公布这位被击毙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侯永波 《环球军事》2011,(10):M0001-M0001
5月1日以来,有人欢呼庆祝,有人扬言报复,在反应不一的国际舆论背景中,本·拉丹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然而,这次他的引人关注,是以彻底告别这个世界的形式出现的。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了正式演说,痛陈近10年来拉丹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给美国社会造成的沉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0):12-13
几天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突袭行动,突袭奥萨马‘本·拉丹位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成功击毙这位“恐怖大亨”。完成猎杀本·拉丹的任务后,行动指挥官报告:“GeronimoEKIA”(意为此次突袭的目标人物--本·拉丹已在行动中被击毙)。  相似文献   

12.
林赤清  涂彪 《环球军事》2011,(13):42-43
6月16日,“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发表声明,宣布推举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接替5月初被美军击毙的本·拉丹。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精英力量,美军海豹突击队无论在越战期间,还是在海湾战争,或是在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等行动中,他在侦察情报、排雷破障、解救人质、反恐怖、佯动欺骗等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骄人的战绩。但美军“海豹突击队”并不是在每次执行任务时都非常顺利,实现美军“零伤亡”的目的,有时还会因遭对手的强烈抵抗或用兵不当而带来惨重的伤亡.  相似文献   

14.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1,(8):12-12
驻日美军公开"俄亥俄"号核潜艇7月14日,驻日美国海军横须贺基地向媒体公开了停靠中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俄亥俄"号。据美海军介绍,"俄亥俄"号是美国最大级别的核潜艇,船员约160人,目前被部署在关岛。该核潜艇可运载"海豹突击队"支援特种作战,还可携带最多约150枚巡航导弹。(日本共同社)  相似文献   

15.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2,(10):18-19
2011年12月8日,美国一架隐形无人侦察机RQ170被伊朗截获。这架被称作“坎大哈野兽”(又称“哨兵”)的无人机,曾在去年5月美军击毙本·拉丹的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2010年才开始为外界所知。伊朗一名专家称,他们利用美国无人机的导航系统漏洞,重构了RQ-170的GPS坐标,使其降落在伊朗境内。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集中了大量美国先进隐形飞机的机密,它被成功迫降,为伊朗的无人机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一枚美国导弹准确地击中了在也门沙漠中行驶的一辆吉普车,车上6人全部死亡。后来证实.被炸死的全部是“基地”分子,其中还有“基地”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阿提夫;发射导弹的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中情局成员和美军特种部队始终在伊拉克中西部地区活动。在美国人怀疑可能藏匿有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索马里、也门等地,美国的准军事部队和美军特种部队也在秘密进行着“反恐战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美国中情局和美军部队的秘密军事力量正在悄然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近期,美国情报官员和反恐官员披露了一个惊人的内幕:当藏匿于巴基斯坦部族地区的“基地”组织尚在重建之际,“基地”新一代领导人也在本·拉登的阴影下悄然崛起,不仅加强了对这个恐怖组织行动策划的控制,一系列的恐怖阴谋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8.
既然总统普京决心重建俄罗斯的武装力量,因此组建“俄版海豹突击队”自然是势在必行。俄罗斯很早以前就将美国的特种作战部队当成俄罗斯版特种部队的建设模板;因此只要环境和手段允许,俄罗斯国防部就会从五角大楼中寻找组建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9.
“基地”组织是本·拉登于1988年在阿富汗成立的一个国际性的伊斯兰恐怖集团,总人数约1.3万,主要有阿拉伯人、巴基斯坦人、菲律宾人、车臣人等组成。阿富汗战争打垮了“基地”组织体系,摧毁了其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消灭了部分有生力量。同时,国际社会对逃往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严密搜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全力搜捕的22名“基地”组织高层头目中,已有2/3的人以及3000余名“基地”分子被打死或抓捕。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头目的被歼情况。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6月10日宣布,美国有关部门上月逮住了一名美籍“基地”组织成员,从而挫败了一起恐怖分子企图用放射性“脏弹”袭击美国大城市甚至是首都华盛顿的阴谋。这一消息令美国公众震惊不已。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基地”组织多次扬言要对美国发动报复性袭击,美国政府也多次发出“狼来了”的警告,但“狼”毕竟始终没来。绝大多数美国民众已对此类警告感到麻木甚至厌烦。而阿什克罗夫特的宣布就像一颗炸弹,使美国人稍有放松的神经重新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