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贡再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的话对今天我们如何考察识别干部仍有借鉴意  相似文献   

2.
军事外交家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子贡概说子贡,复姓端木(一作端沐),名赐,又字子赣,春秋末期卫国人。司马迁说他比孔子小31岁,又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据此则子贡生于卫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子贡大约是在孔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时随孔子受业的,其时已二十多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尚见述及子贡,这时子贡52岁,其后事迹无可考。据《史记》所载,子贡卒于齐国。子贡是孔子的及门弟子。《论语》中记载的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谈话,以子贡居多,给人很深的印象。孔子认为他的许多学生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  相似文献   

3.
榜样的标准     
正孔子门下有个鲁国弟子,名叫子贡。子贡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便自己掏钱将他赎了回来。当时,鲁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若发现本国人在他国做奴隶,只要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是,子贡却认为自己家境富裕,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于是,他当  相似文献   

4.
梅荣 《政工学刊》2014,(12):89-89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5.
下了公路,拐上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这是通往马点的唯一的路。马点周围十余公里没有人烟,用木板、树枝、泥巴等物品搭建起来的简易房子,似乎不能经历风霜雨雪。而就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一个有着14年兵龄的老兵却在这里坚守了十来年。他就是黑龙江省军区鸡西军分区边防某团马点护马员赵林。我们来到马点,远远看到,不起眼的房屋前矗立着旗杆,五星红旗沐浴着如瀑的阳光,鲜艳夺目。四下望  相似文献   

6.
子贡(公元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在孔子高足弟子中,他以卓越的外交才能活动于各诸侯国,尤其是在军事外交方面留下令人称慕的业绩,他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军事外交家。 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剧烈变革时期。现存时制度、规范、教条受到了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广泛冲击和全面挑战,大国兼并,列强图霸,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呈现出多彩的局面。各侯国为了夺取军事优势。都采取了武力威摄和外交均衡的双重战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着摄相鲁国,在“夹谷之会”①中挫败齐国武力劫持鲁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人都知道沼泽地的危险:一旦步入,将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甚至丢掉性命。每个人都有欲望,切合实际的欲望是正常的,但如果欲望太强,变成了贪婪,那就十分危险,预示着他已步入了欲望沼泽。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位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然够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一天,农夫在野地里偶然挖到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高兴不已。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别人问他:“你已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农夫回答:“俗话说十八罗汉,那另外十七个罗汉又在…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找各种解救办法,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嚎叫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再费那么大劲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  相似文献   

10.
知足是福     
刘建明 《政工学刊》2013,(11):64-65
曾经读过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辛勤劳动,收获甚微。一位天使可冷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你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你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你所有。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可是,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1.
作家毕淑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接到了马连长的结婚请柬,听说马连长的未婚妻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这让大家思堆立刻兴奋起来:这个马连长是怎么把人家姑娘追到手的?婚礼那天我们向马连长起哄说要他谈谈他的恋爱史,唉,这个马连长,只是憋着一张大红脸,一个动地“呵呵”傻笑,什么也说不出来。还是新娘子大方,俨然一副主持人的模样,说:“这段故事还是我来说吧。”  相似文献   

13.
说起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县长、国动委主任马文龙同志,人武部官兵总讲不完他爱国防、抓武装的事。人武部部长张泽泉说:"马县长爱国防、抓武装,不仅因为他从小在营区长大,对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更因为他深知肩上的责任和重担"。经济、国防协调发展,优先计划武装县长不能只当经济专家,还要当好"武装专家"。不为国防做点事,我这个军人后代的藏族干部就有愧部队!这是马县长上任后常说的一句话。为争当"武装通",马县长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总是挤时间学习武装专业理论知识。在他的办公桌和床头枕边总能看到《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西南民兵》等报刊,这些都成了马县长干好武装工作的良师益友。凭着执着的学习,马县长很快成了抓武装懂国防的行家里手。在平衡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中,马县长优先筹办了  相似文献   

14.
沈志君  李妮 《兵团建设》2013,(19):36-37
"奶奶,您多保重。我到部队了,正在参加训练,力争留在部队,为祖国的边防事业贡献力量。"9月15日,在军营刚参加完训练的哈萨克族青年吐马别克心情激动地给年过七旬的奶奶达力汗打来了电话。9月5日,18岁的吐马别克经过层层筛选,光荣应征入伍,成了全家人的骄傲。"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解放军,也很向往部队,今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相信他在九泉之下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会很高兴。"吐马别克的伯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的楚庄王酷爱养马,有一天,他最心爱的马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都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相似文献   

16.
贺啸威 《兵团建设》2012,(10):13-15
正兵团精神需要发扬光大,需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力,更需要一个个像马军武这样,在平凡生活中践行兵团精神的"普通职工"关键词:艰辛"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羊牛。"——这是马军武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歌谣,也是他24年来守土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转民》2013,(5):1-1
五月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风景在远处妖娆,麦浪蔓延成远方的地平线。天空明净,大地辽远,万物如白云一样轻歌曼舞。我们和五月一样年轻,我们如五月一样纯净,我们和五月一道滋滋生长,生命早已渗透于庄稼吱吱的拔节声里,早已融入了机器隆隆的轰鸣声里。五月是一个追梦的季节。美轮美奂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承  相似文献   

18.
<正>重新梳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概念的提出到形成著名篇章,再到写入党章的历史过程,既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为民情怀,又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初心使命。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  相似文献   

19.
画里话外     
小幽默抗旱的办法农夫甲:"去年大旱,我吃足了苦头,今年我想了个办法,保证不怕旱。"农夫乙:"太了不起了,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农夫甲:"我在每一行麦子旁边,都种一行洋葱。洋葱一长出来,麦子就会呛得整天流泪,依我看来,还要经常排水呢。"表白某局的梁科长掌握人事大权,平常下属来"进贡"的不少。年底,局里大抓廉政工作,梁科长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来客欢迎;送礼不要。春节这天,过往行人纷纷停下来观赏这副对联,梁科长正在洋洋得意,却猛然发现对联被人加了几个字:  相似文献   

20.
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羊?”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羊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羊,你值得批评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