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垦丰碑     
风景秀丽、闻名遐迩的石河子,是兵团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垦区。50年前,她是兵团的发祥地;现在,她是兵团的缩影和象征。1950年的石河子,望眼所及,戈壁茫茫。1965年7月,陪同周总理来到石河子的陈毅元帅,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白杨梯堤护农地,水道纵横育稻苗。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历史,留给了石河子太多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2.
政策热线     
《兵团建设》2012,(14):49
生存认证无需每个月都进行读者:我母亲原来是工一师五团(现兵团五建)的"五七工"。由于她眼睛不好,年龄也大了,我就从石河子把她接到乌鲁木齐市来生活。但每个月都需要回石河子按手印认证后才能领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是1987年新疆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三个城市之一,素有"戈壁明珠"美称。石河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她已具备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呈蓄势待发的态势,应作为兵团"军垦文化"的"特色旅游区"进行开发培育。一、建设"石河子特色旅游区"的五大优势作为"石河子特色旅游区",它的定位是建设成融兵团"军垦文化"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议和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区,这个旅游区的开发有五大优势:(一)特色资源优势:石河子是兵团的一个窗口,军垦文物最多,最集中,最能体现兵团军垦文化特色。(二)地缘优势:石河子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新疆重点发展的区域,十五期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3,(3):46
读者:我母亲原来是工一师五团(现兵团五建)的五七工。由于她眼睛不好,年龄也大了,我就从石河子把她接到乌鲁木齐市来生活,但每个月都需要回石河子按手印认证后才能领到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兵团工作后,我才开始接触《当代兵团》,我很喜欢读杂志上的"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老兵列传"等栏目,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上大学时,我曾独自背包走遍了新疆,很难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团场曾经竟是一片荒凉,几代兵团人用他们勤劳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兵团党委决定,在政策、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重点扶持、支持石河子快速发展,使之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和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形势喜人,也很逼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石河子将如何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在兵团的重点支持中不辱使命,有所作为?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很多,而我以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尽快改善石河子的投资软环境十分重要,迫在眉睫,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心语】5年间,我从一名志愿者到一名兵团人,我要感谢兵团这个火热的集体。我在兵团恋爱,我在兵团成家,我找到了一个陪着我吃面条的人,一个在我生气时会扮鬼脸的人,一个关心照顾我的人,一个陪我一起喜怒哀乐的人,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因为兵团不仅成就了我的事业,还给我带来了完满的婚姻。——王春英【故事】2013年6月6日,十师一八七团社区干部王春英与丈夫苟健朝参加了"青春梦·兵团情"西部计划10周年大学生志愿者集体婚礼,他们在声声祝福中圆了爱情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我从北京大学来到兵团石河子大学工作。两年来,随着对兵团了解的加深,我对兵团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主要是因为——兵团人保卫祖国的奉献精神令人振奋兵团的前身是解放大西北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军人为解放国土而进疆,为保卫国土而留疆。50年来,兵团人在戍守边疆、抵御外敌、平息内乱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成为新疆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中流砥柱。兵团人终生定居边疆的这种持久卫国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其他省份或其他群体所没有的。兵团人建设边疆的拼搏精神令人感动兵团人不仅在解放西北,戍边保国上成为一代优秀军人。而且在铸剑为犁,"解甲归田"的生产建设上也是新疆的开路先锋。哪里环境最艰苦,条件最恶劣,哪就有兵团人开垦的足迹。他们  相似文献   

9.
城镇建设     
正事件回顾:兵团成立初期,根据国家战略布局,适应屯垦戍边需要,在石河子垦区开荒生产,建立城市,八师、石河子市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师市合一"管理模式。进入新世纪,效仿石河子模式,兵团在2004年建立了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和阿拉尔市。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的4年间,兵团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又分别建立了北屯市、铁门关市和双河市。至此,兵团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兵团工业主要组成部分,兵团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兵团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兵团队伍、更好地发挥兵团"屯垦戍边"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机遇,兵团纺织工业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企业进一步改革、改组和改造,调整结构,促进兵团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1.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增加纺锭规模,壮大提升棉纺行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现有生产技术基础上建立石河子、阿拉尔、奎屯、五家渠、库尔勒纺织基地。"十五"末,兵团棉纺生产能力达到100万锭;2010年达到200万锭;2020年达到400万锭。在天山北坡和塔里木形成全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发展带,建成国家优质棉纱、棉布出口基地。2.在石河子和三个新建市的公路、铁路沿线团  相似文献   

12.
鲜活的教材     
正《当代兵团》是一部活的教材,使我了解到兵团的过去和现在,感知兵团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进步,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最喜欢"老兵列传"栏目,她让我了解到老一辈军垦人创业的艰辛以及他们为屯垦戍边所作的牺牲。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和繁荣,他们在艰苦险恶的  相似文献   

13.
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石河子设立了分会场。有着“诗城”美誉的新城石河子,以其独有的兵团特色,向世人奉献了一道文化盛宴。兵团人通过读好书可以进一步开阔眼界、陶冶品格、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14.
感动和骄傲     
2011年6月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一名兵团基层的政工人员,阅读《当代兵团》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当拿到新一期杂志,我都会细细品读。读"屯垦史话"时,我体会到了兵团人创业时的艰辛,为兵团人迎难而上的精神而感动。读"特别观察"时,我又由衷地为今日兵团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7.0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兵团人用血汗筑起七座城市。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双河,这七座城市都曾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七座年轻的城市如北斗七星闪烁在祖国灿若星汉的版图中。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从零到30%经历了好几百年,而兵团达到62%的城镇化率只用了60年,这是一个人间奇迹。建设石河子城时有一个经典故事:王震,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 《兵团建设》2004,(12):47-48
这是我1989年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二次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0年8月,我第一次来新疆,在石河子垦区看了农八师。这次,我在阿克苏看了农一师。你们工作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十分高兴。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兵团老一代创业者,向正在为发展兵团事业而积极奋斗的各族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他们的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7.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04,(9):46-47
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这是兵团人最早对城市的渴望。然而,要把梦想变为现实,这段历程十分艰难,兵团人几乎走了半个世纪。2004年1月19日,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三座城市在天山南北同时挂牌.兵团城镇化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兵团城镶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21%提高到现在的31%,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加速兵团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