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增强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的机动性与灵活性,美军研究工作实验室此前一直在为美军士兵的"凯夫拉"防护用具系列研制一种全新的重量更轻、使用更方便的新型防弹衣--"液体装甲",以使整套护具更加轻便灵活。据从事这一研发项目的官员称,一旦这种新型的"液体装甲"防弹衣研制成功并装备给美军士兵,那么美军士兵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在跑动过程当中将会非常灵便,不会妨碍他们快速行进以及准确瞄准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彰  杨斌 《环球军事》2004,(7):28-29
美军目标部队是一支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针对任何敌人所进行的任何作战中取得胜利”的部队,是美军在“未来作战中保持最高优势地位”的保证。为了使目标部队“能够在行动开始后的96个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美军将C-130运输机与C-17运输机作为其目标部队的双翼,采取灵活多样的进入方式,构成了覆盖全球、安全可靠的作战力量投送网络。  相似文献   

3.
美军提出达成"全谱优势"的目标,力争夺取制信息权。"全谱优势"的真正含义是,美军要在所有军事行动中占据优势。这些军事行动包括:战略威慑态势的保持、战区内军事参与和军事存在、使用战略部队和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冲突、大规模战区战争、地区冲突和小规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大规模局部战争表明,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美军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杀手锏。但美军也发现了这种武器存在着飞行路线固定、目标识别能力弱、任务规划时间长、不能打击运动目标、价格昂贵等缺点。美国海军认为,必须增强“战斧”巡航导弹的灵活反应能力,将这种战略武器转变成能够攻击战术目标的武器。经过反复论证,终于研制出了适应新世纪战争要求的“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并于2002年8月23日和11月10日成功的进行了“战  相似文献   

5.
美军著名军事专家弗兰克·霍夫曼对美军所面临复杂而不定威胁的研判,对世界典型战例的研究,特别是对美军当前"两场战争"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战争"理论."混合战争"理论所提倡的"多战争、多行动、多战线、多任务"的指导思想,将引发美军战争、战略理念的深刻变革,全面推进美军建设转型.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21世纪,美军转型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灵活的、以网络为中心的部队,能够在前沿部署态势下迅速采取军事行动,制止冲突、遏制并挫败对手。其中“,以网络为中心的部队”就是要求美军在未来作战中实现网络中心战(NCW),即把信息时代的发展成果应用于军事作战领域,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实现美军在全球所有作战层面的信息共享。在战术层面,网络中心战可以作如下理解:一个作战平台上的传感器为另一个作战平台上的武器提供目标信息,为达成战术目的而创建战术网络;作战平台既可以是卫星,也可以是有人或无人驾驶的车辆、飞机、舰船等。而美军的…  相似文献   

7.
军队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团队凝聚力上。打造与强化凝聚力,对美军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美军持续推行的"多样性"政策要求军队接纳不同种族、性别、信仰、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群体,人员的复杂性构成了对团队凝聚力建设的挑战,需要美军采取相应的措施。美军团队凝聚力建设的重点包括渗透平等理念、树立超级身份以及强调目标意识与任务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蒋健林 《国防》2012,(8):72-73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就整顿军纪向美军士兵"训话",他告诫士兵"一张(涉及美军丑闻的)图片只要几秒钟就能够迅速成为头条国际新闻","那些头条新闻能够影响我们正执行的任务,使战友面临风险,打击士气,有损我们的国际形象,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他呼吁军队应施行"最高行为标准",要求士兵遵守纪律,注重操守,以挽回美军近年来因丑闻而损毁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成  石全  赵湘 《国防科技》2011,32(6):63-68
文章研究了美军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期间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的状况,指出了各历史阶段美军在目标毁伤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对海湾战争后美军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在组织机构、条令条例和评估训练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刚 《国防科技》2005,(5):37-43
无人驾驶飞机亦称无人驾驶飞行器(简称无人机),是由无线电摇控或自身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机。美军的目标是将无人驾驶和远程控制技术装备到部队。到2010财年,美军三分之一的纵深打击作战飞机将是无人驾驶飞行器。无人机缘何深受美军宠爱无人机之所以深受美军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几点如下:首先,无人机适应美军战场“零伤亡”要求。美国一方面要推行全球霸权,教训或改造“无赖”国家,进行反恐怖战争,另一方面要担心由于人员伤亡过多引起国内的反战情绪,因此在战争中追求“零伤亡”。然而,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11.
8月2日,驻韩美军第2师所属第2旅的3600名官兵在韩国京畿道的东豆川美军基地参加出征仪式,开赴伊拉克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返回韩国。此举标志着驻韩美军裁军工作正式开始。 "这次调遣是五角大楼作出的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12.
闻新芳 《环球军事》2004,(23):56-57
五角大楼正试图建立自己的互联网--用于未来战争的"军事万维网"。目标是为所有美军指挥官提供实时的战场全景--一个"上帝眼中的战斗场面"。五角大楼把这个网络叫作"全球信息格栅",简称GIG。预计完成这个宏伟计划需要20年时间,花费数千亿美元建造网络和附属设施。空军的官员彼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刘虎 《环球军事》2004,(20):38-39
数字化部队和目标部队是美军上世纪末先后提出的新概念,从数字化部队到目标部队标志着美国陆军实现全面军事转变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美军实现向作战效能跨越性发展的具体举措。由于数字化部队和目标部队这两个概念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容易让人混淆不清,不利于把握美军实现军事转型  相似文献   

14.
精确后勤与伊拉克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保障体现了较强的“精确性”。这要求我军后勤必须加快信息化后勤建设,把“精确后勤”作为发展目标,尽早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兵马未动,特工先行。作战前,能够多方获取敌方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美军为达成作战企图,采取了多种侦察手段,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主要手段有: 侦察卫星牢牢锁定 战前,美军将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一些美国侦察卫星对准敌方,始终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不断拍摄敌方地面重要目标的景像,窃听通信内容,并将信息数据实时传  相似文献   

16.
成梁 《世界军事》2022,(1):92-95
据外媒报道,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代号为"远射"(Long Shot)的新概念无人机项目预研.按美军宣传,该项目旨在开发一款新型无人战斗机,该机可由有人机携带并投放,还配有空对空导弹,具备较强的自主空战能力,可显著扩大战机的作战范围,因此被美军寄予厚望.那么,这个颇受美军重视的"远射"项目,...  相似文献   

17.
王振星 《环球军事》2011,(17):50-51
6月中旬,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林恩签署并发布了美军《作战能源战略》,详细阐述了“作战能源”的内涵,明确了美军作战能源建设的目标和实现途径。该战略是美军首个关于作战能源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美军未来作战能源的使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瞄准技术: 地面移动目标的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美军现有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已基本具备了精确打击地面静止和固定目标的能力,但是打击地面移动目标的能力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美军把打击移动目标作为提高作战能力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积极发展网络瞄准技术。  相似文献   

19.
训练是美军太空力量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针对美军太空力量的训练目标、领导机构、训练内容3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采用系统分析法,在分析美军太空力量训练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其陆、海、空所属太空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研究了美军太空力量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归纳提炼了美军太空力量作战训练的特点。美军以实战能力为目标,通过专业性演习、作战试验、联合训练等形式,对单个人员和太空力量进行全面施训,并通过实战锤炼完善了太空作战理论,加速了太空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20.
1日至2日晨,美英联军从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向巴格达推进。3日,美军抵达巴格达机场外围。6日,俄罗斯大使和随从人员在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向叙利亚撤出的路上被袭击。7日,美军再次突入巴格达。8日,美军再次出动坦克、大炮和战机对巴格达市中心的一些目标发起攻击,双方战斗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政府机构区。9日,美军控制巴格达东区,部分城区出现混乱。1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目前伊拉克已经没有一个正在实施有效控制的政府。13日,美军称已进入萨达姆的故乡提克里特。15日,美军称主要军事活动已结束。16日,美军在伊拉克北部与伊方仍有零星冲突。17日,伊拉克南部部分油田工人开始复工;巴格达民众自动组织起来维持社会治安。18日,巴格达群众集会要求美英军撤离。21日,美军当局通过电台公布建立伊拉克新政府的三个阶段。24日,中、朝、美三方代表就朝鲜半岛核危机在京会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