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口罩,一身隔离服,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非典”检测站,没有片刻闲暇,一颗颗汗珠滑过她疲惫的脸庞。 她就是我的母亲。 2003年3月,母亲所在的四川省广元市被定为“非典重灾区”。在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母亲,每天在火车站为南来北往的流动人口登记、测体温、观察、确诊疑似病人。母亲原本身体就不大好,超负荷的工作,使她显得更加疲惫,而且整日打交道的是极其危险的“非典”病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人,母亲也会被“隔离”起来。我在部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担心母亲,打电话劝母亲休一下假,等过了危险期再说。母亲说:“儿子,你的心情妈能理解。作为军人,你能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24日,采访空军458医院传染科的头天晚上,我竟失眠了。第二天早晨7时30分,我就赶到了医院。没想到一见传染科主任李灼亮,却被他婉言谢绝了。“谢谢,不要拍了,我们只是干了医生该干的事。”说完,李主任就匆匆更换衣服,主持早交班去了。这个医院传染科从2003年2月12日开始收治第一例“非典”病人以来 ,80多个日日夜夜,李主任和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他们共收治42名患者,现已有38石康复出院。目前,收治病人无一例  相似文献   

3.
笑谈SARS     
SARS肆虐时期,战友们聚在一起,焦点话题自然离不开“非典”两字。笔者稍加留心,收集了一“箩筐”。战友赵的女友秀的奶奶是地道的山西雁北人。一日,秀才奶奶说晚上有活动,不回家吃饭了。奶奶遂关切地问:“丫头,你整天价非非典典(疯疯癫癫)瞎跑甚哩?万一闹出个非典(疯癫)事儿,奶奶怎么向你的爹娘交待!”“奶奶,您别拿‘非典’来吓我。孙女远离‘非典’就是了。”周日,几个战友聚在一起甩老K,战士小  相似文献   

4.
国际风云2日胡锦涛应约与韩国总统卢武铉通电话。3日俄日法德领导人对我潜艇失事表示慰问。5日巴解组织布接受“路线图”计划。俄“联盟”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世卫组织公布新发现,“非典”病毒生存能力大于原先估计。7日全球新增“非典”患者数量下降。欧盟确定预防“非典”行动原则。俄将  相似文献   

5.
有晚睡晚起习惯的我,刚睡着一会,正与周公热情对话(做梦)时,突然“丁零零”的电话声划破我激情的梦乡。“喂!敬吗?我们正在抢救一名发高烧的病人,现在‘非典’传染比较厉害。万一我被传染隔离起来,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急促的电话是女友娟打的,还没怎么从睡意中清醒的我一下就急  相似文献   

6.
抗击“非典”时期,领导批评人最多也最严厉,有的批评还显得有点过火。但被批评者绝大多数都能正确对待,没有因此而产生矛盾和对立情绪。一位朋友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批评是最大的关心。”假如“非典”能让人们都明白,“批评是最大的关心”,那真要感谢“非”典。如果没有非典,在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的情况下,谁”能承认批评是最大的关心”这个人“生的基本道理呢?批评是最大的关心,有人或许对此还有异议。但细想一想,人之一生,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谁对自己批评最多,除了父母就是老师。实践证明,父母对儿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天…  相似文献   

7.
信息集锦     
《国防科技工业》2003,(6):15-18
国防科工委紧急启动抗击“非典”科研项目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国防科技工业充分发挥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产业优势,努力运用成熟的军工高科技技术为抗“非典”做贡献。继高效杀菌消毒产品和专用救护车投入防治“非典”斗争之后,国  相似文献   

8.
张才毕 《国防》2003,(7):52-53
“非典”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一些地区发生“非典”疫情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在“非典”病毒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急时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许多坚决果断的措施。当前,举国上下全力抗击“非典”的斗争正在深入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  相似文献   

9.
“非典”,仅仅几个月的工夫,现代汉语中就诞生了这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新词。这个新词并不亲切,更不温柔。它搅得多少家庭失去亲人,搅得多少人惶恐不安。一时间,人们真有点“谈‘非典’色变”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春天,非典疫魔突发而至。短短数月,我国内地25个省区受到侵袭。面对非典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果断决策,正确领导,打响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奏响了一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雄壮乐章。抗击非典的斗争再一次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场浩浩荡荡的防治“非典”的工作正在紧张而有条不紊进行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调动着一切可调用的社会资源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12.
品茗     
记得小时候,偶尔也会学大人的样子喝喝茶。但真正体会茶之妙,始于高考总复习时。 那时同学比着熬夜,我也不甘人后。只是每到深夜不免犯困,又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勇气,听说浓茶能提神,于是让妈妈买来铁观音,头昏眼涩时浓浓地沏上,三两分钟后闭上眼睛凑近杯口,只觉得醇香扑鼻,精神一爽;再喝上一口,顿觉睡意全消,下笔如有神助(也许有些心理作用)。从此奉浓茶为提神宝物。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就产生了“抗茶性”,醒脑效果大为下降,不过大学倒是考上了。 工作以后,闲暇之际手持闲书,伴一杯香茗,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此时有…  相似文献   

13.
讲 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人们总不免要大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但是倘若“下梁”不正 ,“上梁”又将如何呢 ?近日读书 ,看到一则寓言 :从前有个国家有一条名叫狂泉的河 ,人们喝了这条河里的水 ,没有一个不发疯的。惟有国王独自取井水喝 ,没有变疯。可是老百姓反说国王是疯子 ,于是一起劝国王治疗“疯病”。国王为迎合众百姓 ,只好到狂泉里喝了水 ,于是也变疯了。大家这才高兴起来。故事虽然只是则寓言 ,但如果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就不难发现其寓意之深刻。现实中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不难发现 ,确有少数干部 ,就他…  相似文献   

14.
幽默点滴     
长寿秘诀某健康专家咨询一位老态龙钟的男子:“请问,您平时吸烟吗?”“吸,每天至少两包。”男子答道。“那您喝酒吗?”“喝,平均每天一斤多。”“那您一定经常运动了?”“运动?我平时起床都懒得动弹。”“那么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长寿?我今年才32岁!”士兵与鸭子一位军官带领几百士兵准备过河,但不知河水深浅,便问河  相似文献   

15.
画里话外     
任菊香 《兵团建设》2005,(11):55-55
证据不足蚊帐里有两只蚊子,一只喝饱了肚子.另一只肚子空空。妻子让当检察官的丈夫打蚊子,丈夫一下子就打死了那只喝饱了肚子的,而对另一只迟迟不肯动手。妻子问他为何不打,丈夫说:“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6.
荒谬的“白吃”论王洪亮,孙景平某战士的日常消费令人吃惊:几十元的津贴费不几天便所剩无几,家里每月给他寄的100元钱到月底也都花个精光。他抽好烟、喝好酒,进游乐场玩高档无所不干。连队干部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就用“白吃”论极力辩解:我一没偷、二没抢、三没...  相似文献   

17.
白玉兰     
在这场“非典”阻击战中,天天与我们零距离的口罩应当成为一种精神,即“口罩精神”。  相似文献   

18.
大爱无言     
刚能记事时,我常惠小病。娘抱着我,通宵达旦地拿着木棍敲水缸:“伢,快回来啊,娘在,一路上你莫怕!”娘是在喊魂,古老的乡村就以这种方式传承着千年不熄的亲情。记工分年代,“黑五类分子”的娘从淤泥过膝的稻田赶回家,煮一小锅稀饭,喂面黄肌瘦的五个孩子,自己喝两碗清汤就往回赶。要是去晚了,娘又得戴尖帽游街罚站。  相似文献   

19.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6,(1):55-55
醉汉开会某厂午后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因中午贪杯喝多了,会议暂由副厂长主持。会议要结束的时候,副厂长唤起酣睡的厂长,问是否给大家讲几句,厂长一听请他讲话,便糊里糊涂地说:“我说,酒不再喝了,来一点儿饭好了。”众人先是一怔,继而一片哄笑。邮路邮局招考投递员。主考:“请回答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抗击“非典”斗争中,黑龙江省国防动员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我党我军宗旨不动摇,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军事机构特有的功能和优势,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投入抗“非典”斗争,为控制疫情、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抗“非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