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身飞机     
2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就开始在军事上探索这样一类梦想:研究出一种能使飞机不被雷达发现的装置。现在他们终于把这种装置搞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在对付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的试验中,五枚从VoughtA-7上发射的AIM-9响尾蛇导弹全部被装在波音NKC-135飞机上机载实验室内的400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所摧毁。早在1973年,美国空军武器实验室,就把地面激光器与精确定位和跟踪系统结合起来摧毁了飞行中的靶机和直升飞机。最近,该实验室又研制了一种工作在1.3微米波长的氧化碘激光器,该激光器的波长约为目前安装在KC-135飞机内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系统波长的八分之一。这种新型激光器(装置)在目标上吸收的能量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这就使激光器对防空应用具有吸引力。因此,这些激光器明显的具有军用潜力可以作为空间用的武器以击落来袭弹头,或者装备在飞机L和舰艇上来各自对付地对空或空对地导弹。激光器杀伤的光通量辐射到目标几乎  相似文献   

3.
奥萨玛·本·拉登就像一颗衰老的行星,几乎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他有时也会伺机来提醒人们他的存在。他先制作一段录像,然后在阿拉伯的电视台上秀一把,很快全世界就通过电视台和网站看到了他。  相似文献   

4.
火控文摘     
现在飞机设计的重点正在开始从寻求完善的性能转移到研制可买得起的、可维护的和可靠的武器系统。在以“宝石柱”为基础的未来航空电子系统内,只使用一套超高速集成电路片来构成一系列公共组件。然后把这些组件组合起来就可生产出种航空电子系统。本文讨论了航空电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鲁迅读书九法一、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鲁迅把书签夹在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这样,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  相似文献   

6.
“如果一个国家的命运系于虚假的战备上,他将发现自己一开始就被别人毫不留情地抛在后面。”美国空军创始人威廉·米切尔,在他的代表作《空中国防论》一书中写下的这句话,反映了这位伟大的战略家远见卓识、居安思危的崇高精神。他在和平时期潜心研究未来战争,考虑国防良策。从飞机这一新生事物中看到它们的发展前景,对过时的传统观念进行挑战,不畏艰险,并终身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7.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  相似文献   

8.
纸质媒介书本的困惑"那时全连也就一本《新华字典》,因为入伍前家里根本买不起类似的书,我拿到手里,爱不释手,便藏了起来占为己有,连里也没有发现,我于是打定主意永远不能被连里知道是我偷偷留下了那本字典,等到可以外出的时候,我徒步走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山路,到最近的镇上把它寄回家了。"那是1978年,他只是一名年轻的战士,如今,他是某军队刊物的主编,见过的书,读过的书,包括编过的书,都不计其数了,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9.
在汉口,耸立着一座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的苏联志愿飞行队队员纪念碑。碑上,日加列夫·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的名字格外醒目。日加列夫是抗日战争期间来华苏联志愿飞行队的首任负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经斯大林批准,他率领苏联志愿飞行队来华与日军作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回国后,他曾两任苏联空军司令。他的命运如同他的飞机在作战中一样“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0.
在西欧一些国家和美国,人们常常将那些战功卓著的飞机驾驶员称之为“王牌驾驶员”。要想知道这一称号的来历,还得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4月1日,法国一位名叫罗兰·加罗斯的飞行员在他的双翼飞机的螺旋桨后面安装了一挺机枪飞上了蓝天。不一会,他发现了一架德国飞机,便立即对准敌机射出一梭子弹。这一出其不意的袭击打得德国飞行员晕头转向,连人带机一下子栽入大海,开创了机对机空战的先例。加罗斯给飞机装上机枪后,仅仅在两个星期之内就击落了五架德国飞机。他的辉煌战绩轰动了报界,一时成为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被誉为“王牌驾驶员”。有人把他的胜利看作是这场战争将有利于法国的吉祥的兆头。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24日,一架小型双引擎民用飞机正飞行在距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海岸300多千米的太平洋上空。突然,飞机的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头扎进了太平洋里。所幸的是,飞机驾驶员几乎没有受伤,他紧紧地抱着飞机断裂的机翼,顽强地在海面上随波漂流。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幸运之神再次光临,一支庞大的美海军舰队出现在海上,一架军用直升机从其  相似文献   

12.
引言由于地面反射能量淹没了飞机反射的能量,使得常规脉冲雷达难以发现低空飞行的飞机。早在二次大战期间,人们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就促使人们研制多卜勒雷达,这种雷达根据飞机相对地面速度产生的多卜勒频率差分离目标信号与地杂波信号。最早的多卜勒雷达是连续波雷达,由雷锡恩公可首创,用在麻雀和霍克导弹系统上(接着被美国海军和苏联采纳)。后来,许多承包商把这些技术基础应用到多卜勒雷达上,因而后者兼有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曾煽动德国青少年起来战斗。他这样写道:“捕食的猛兽啊,眼睛里将再次发射出自由灿烂的光芒。”他不仅一直把德国青少年当作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而且还打算将他们武装起来,进行少年的“十字军”东征。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明天来自于昨天,从过去的思想变成将来可能的行动往往是为明天作准备的。大约四十年前,英国的一位军人认为,一旦与知识相结合,梦想就会变成现实。那个人——阿瑟C·克拉克/ArthurC·clarke是一位有名望的通信工程师和一位曾广泛地写过关于我们时代和21世纪的宇宙故事的作家。他最近写的书之一,2010:Odyssey Two,是一本虚构的冒险活动的书,在书中,通信、电子学和计算机在主人公和他的宇宙飞船的故事里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飞机以及它后来的发展,对苏联提出了研制一个有效的防空系统的的要求。苏联人用现成的武器(机枪和大炮)来回答新的威胁。 为使这些武器有效,苏联人研制了一种战区观察员和侦察站的系统。这些站提供预警,并把入侵飞机的消息传递给火控中心。一旦发现飞机,机枪手和炮兵指挥官就从指挥地面作  相似文献   

16.
画里话外     
跳伞新兵跳伞。老班长把他们一个个拉到舱门口,然后推出舱门。有个家伙死命抓着门边不肯跳。班长二话没说,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后面新兵大笑起来。班长怒道:"这个胆小鬼有什么可笑的?"一个新兵道:"他不是胆小鬼,是这架飞机的驾驶员。"追求一天,一个没读多少书的厂长在台上进行生产动员:"同志们,我们要各司其职,没完成指标的,将追求他们的责任!"一个女工在下面忍不住笑出了声:"是追究……"厂长听了,一脸严肃地说:"笑什么,如果你没有完成指标,我就追求你!"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著名生物物理学家M·V·伏肯斯坦教授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伪科学”的描述.他在此书中专门写了一章批判生物物理学的伪科学,除点名批评了“Z射线”、“大脑的中微子辐射”、“生物的电波通讯”以及“磁化水”等伪科学以外,还写下了他对伪科学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秦汉之际叱咤风云的抗暴英雄项羽,在少年时期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他没有把书读好,就去学剑;学了一阵,又觉得“剑,一人敌,不足学”,提出要“学万人敌”。他的叔父项梁知道后,就教他学兵法,但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了。项梁教项羽学兵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兵法中阐明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等是带兵打仗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熟谙和精通了这些,才有可能掌握“万人敌”的本领。遗憾的是,好高鹜远、见异思迁的项羽,学兵法只求  相似文献   

19.
与贵州省凤冈县人武部政委李鹏飞促膝谈心,犹如在清风晓月中捧读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让人悟出许多道理。他就像一只引颈高吭的头凤高翔在凤冈的天空。几天来,在凤冈县采访,我的脑子里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武部政委靠什么让单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唯求事业参天地 1998年元月,组织上一纸调令把李鹏飞调到凤冈县人武部任政委。李鹏飞提着一箱书刚迈进大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愕:低矮的小青瓦房,逢雨天满屋漏,遇晴  相似文献   

20.
从照片上乍看起来,42岁的英国空降兵军官伊恩·汉密尔顿和其他空降兵没有任何不同。在他去伊拉克执行任务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健壮的体形映衬在沙漠的地平线上。他穿着一身作战服,衣袖卷了起来,露出晒黑的前臂和丰满的肌肉,笑起来一脸粗糙的皱纹。但随后你会注意到他的姿态。他的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军用皮鞋形成一个优雅的角度。这几乎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