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08,(21):19-19
据《泰晤士报》10月6日报道,作为007的缔造者,大家对英国悬念小说大师伊恩·弗莱明的名字可谓耳熟能详。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英国军情六处(M16)处于分崩离析的危险境地时,是弗莱明拯救了这个老牌情报机构。  相似文献   

2.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5):64-65
说起英国谍报部门,大部分读者都会想起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和政府通信总部,这三家机构号称英国情报事业的顶梁柱,分别掌管着对内反情报、对外渗透和技术情报拦截。然而,负责对内反情报工作的机构并非军情五处一家,和它齐名的还有苏格兰场下设的政治安全保卫处。长期以来,政治安保处行事极为低调,加之影视圈总喜欢拿军情五处说事儿,把众多功劳生拉硬扯地归到军情五处身上,导致政治安保处在情报界一直都是“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3.
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文件揭示了军情5处在情报战中的一次惨败的经历。根据军情5处9月3日公布的文件,一身匈牙利“卑贱”血统的曼茨·盖特勒凭借自己的身体打入英国上层社会,并嫁给埃芬加姆郡的霍华德男爵,后因涉嫌从事情报工作被关进监狱。可是,军情5处试图继续关押这位“高度性感”的贵族夫人的想法最终宣告失败,尽管确信她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玛塔·哈里”。身无分文独闯英国玛塔·哈里的艺名叫玛格丽特·泽勒,是一个舞蹈家和有名的交际花,一战期间充当德国间谍,素有“魔女”之称,1917年因间谍罪被枪决。而曼茨·盖特勒的长相…  相似文献   

4.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4):64-65
2014年2月底,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解密了一批关于军情五处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披露了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秘密派遣一名特工,潜伏到在英国活动的纳粹间谍组织内部。这名特工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纳粹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头目,通过成功实施各种欺骗手段,诱使在英国的希特勒支持分子将大量英国秘密情报汇集到他那里。实际上,这些情报最终部落入了军情五处的手中。而且,这些隐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德国间谍至死部不知道,他们掉进了军情五处设计的圈套,一直处于对方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明不白就做了一回“双重间谍”。  相似文献   

5.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21):60-61
近年来,随着英国对华情报工作的不断发展扩大,包括军情五处、六处在内的英国情报机构出现了中文情报人才的大缺口,急需招聘大量中文人才,登录军情五处、六处的官方网站,经常可以看到醒目的大标题:“我们正在寻找、聘请具有优秀口头和书面技能的中文语言专家。请所有申请人通过英国国内网站发送自己的申请。”那么,英国情报机构招聘中文情报人员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人能够被录用?录用者又将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6.
一名双重间谍曾在二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自告奋勇要实施暗杀行动,将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置于死地,但英国军情5处却毅然拒绝了他的这番好意。  相似文献   

7.
英国日前解密一批军情5处(MI5)机密档案,其中披露了二次大战时期英国头号间谍、被誉为“天才特工”的波波夫的私生活秘闻。波波夫被誉为英国情报史上最成功的特工之一。1974年他的传奇经历被写成传记,曾为英国情报机关工作的伊恩·弗莱明更以为他为蓝本创作出詹姆士·邦德这个人物。不过,档案中最引人入胜之处并非他出生入死执行秘密任务,而是他过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周旋于众美女之间。  相似文献   

8.
谢米恰斯内曾是前苏联1961~1967年的克格勃主席,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国际事件。俄罗斯《莫斯科时报》3月16日刊载了他今年1月10日去世前披露的克格勃最大鼹鼠案内幕。 导弹危机中露马脚 对于西方情报界来说,彭科夫斯基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军情5处、6处都把他看作冷战时期最  相似文献   

9.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20):64-65
英国历史学家索菲·杰克逊在其新:书中披露,“007”的真实原型是二战期间英国空军中校尤·托马斯。据悉,托马斯是英国间谍机构——特别行动处的一名资深特工,代号“海马”和“谢莉”,盖世太保称之为“白兔”。  相似文献   

10.
去年6月以来,英国境内的恐怖主义爆炸事件接连不断。遭炸弹袭击的目标既有军情政府机构,也有普通公用设施。虽说接二连三的恐怖主义爆炸事件迄今为止还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这已经成为英国政府的心腹之患,更是北爱实现真正和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1.
现任参联会主席迈尔斯是自1982年琼斯上将退休以来担任参联会主席的第一位空军将领,他也是第一位由参联会副主席提升为参联会主席的将领,他走过了一条从特级飞行员到美军"掌门人"的不平凡的道路.布莱德雷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参联会主席,是所有参联会法定成员中的唯一的五星上将,他是1951年9月22日在其任上被授予的.  相似文献   

12.
大名鼎鼎的莱昂内尔-巴斯特-克拉比曾经是英国的海军英雄,凭借过人的本领和胆识,他获得"第一蛙人"的美誉,此外也一度有传闻说,他就是超级间谍007的原型。然而令所有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蛙人"的神秘死亡,却成为了冷战时期最大的悬案之一。11月16日,一名已退役的苏联水兵爆料说,是他干掉了"第一蛙人"克拉比。  相似文献   

13.
他曾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特别研究生,并在学院任教;他曾为军情5处效力并受到重用;他曾担任陶尔德艺术学院的院长和英国王室的艺术鉴赏顾问,并一度受封为爵士。然而,他真正的身份是背叛者。他就是绰号为“背叛术教授”的苏联间谍安东尼·布伦特。投身谍海锋芒初露1964年,军情5处终于查实了布伦特对国家犯下的一系列罪行。这些罪行暴露了英国战时安全工作上的严重问题,因此政府竭力进行掩盖,不让外界知道。在《泰晤士报》和电台采访布伦特之前,政府让他以《政府官员保密法》为依据,拒绝回答向苏联提供国家秘密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些情况早已不…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日,93岁高龄的梅利塔·诺伍德在其位于伦敦南郊的寓所中溘然长逝。在邻居的印象中,这位银发老人极其普通,领着微薄的退休金,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会做美味的苹果酱,天天阅读英国共产党的《晨星报》。然而,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太太却曾令英国军情5处名声扫地。她是克格勃安插在英国的最有价值的间谍之一。30多年来。其令英国蒙受的损失与著名的“剑桥五杰”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5.
据《卫报》4月3日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日前解密的一份档案披露了一名曾同时为苏联和英国情报部门效命的双重间谍。这名间谍名叫维克多·博戈莫列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即开始为英国军情六处效力,一干就是几十多年。据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2日解密的文件档案,苏联情报机构为将博戈莫列茨拉拢进他们的阵营,使出"离间计",使得他  相似文献   

16.
据俄媒体9月13日消息,俄海军司令部一位人士称,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马索林上将于2007年8月24日年满60岁(俄军将军服役最高年限是60岁),因达到服役年限而退役。俄军高层已任命北方舰队现任司令员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海军上将来出任新任海军司令员,而原本曾被外界一致看好的俄海军总参谋长阿布拉莫夫却"意外出局"。这一消息不仅使俄国内各界大跌眼镜,也使得这位俄海军新任掌门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环球军事》2013,(1):66-67
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曾经看过一部或多部间谍电影,阅读过不少间谍小说,但却很少有人与神秘世界的特工或间谍打过交道。因此,他们并不知道现实中的真正间谍与电影中的间谍“伯恩们”和“邦德们”有多少相近或相似的地方。这就像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一直无法接近事实,但却一直想打探清楚这个事实。近日,英国记者彼得·泰勒有幸获准采访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将带着读者一步一步走近现实世界中的“特务”,以一窥真正的间谍世界。  相似文献   

18.
美海军在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初对高层领导进行大换血,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美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和一级军士长的更换。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新掌门——唐纳德·C·温特尔“面对来自对美国的威胁,我们必须集中使用现役的所有战机打击,取得胜利,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是2006年1月3日就职的美国第74任海军部长唐纳德·C·温特尔的座右铭。正式成为美海军和陆战队的掌门人,领导美海军和陆战队,掌握超过1250亿美元的军费和管理90万人的部队,成为美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美海军部长格登·英格兰的接班人。唐纳德·C·温特尔]96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罗彻斯特大学物理系学士毕业,1970年和1972年在密歇根大学物理学硕士和博士毕业。1979年在管理政策学院的超声波清洗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苏联军事情报总局(俄文缩写TPy,中文简称“格鲁乌”)大部分退役特工从来不会写,同时也不允许写任何形式的回忆录,都对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守口如瓶,保持绝对的缄默,这是他们所从事的这个行当的职业操守.但是,西方的情报机关,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英国军情六处不仅对格鲁乌的组织结构掌握的一清二楚,且对其干部编制、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20.
194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在这家年轻的情报机构最初的运作中,英国军情六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情报组织携400年的情报经验,开始在联合行动中将宝贵的经验教授给美国同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情六处慢慢的被边缘化,成长起来的中央情报局已经不在需要这位“师傅”了,相反,“徒弟”与“师傅”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直到冷战结束以后,这种分歧才得到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