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洋 《环球军事》2013,(18):57-59
据美国官方公布,在“9·11”恐旆袭击事件后的12年间,美国共挫败了54起恐怖袭击事件。人们普遍认为,之所以能够有效制止这些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主要归功于情报搜集活动,以及依靠公民报告可疑行为等。其实,恐怖分子自身的种种失误、失策,也是原因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美国近年来挫败的九大恐怖袭击阴谋。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否衰落了?”这个问题,无疑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焦点。但答案无论与否,总是脱不开“9·11”事件以来的美国反恐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如果说,政治是骨架、经济是脉络,那么,透视“9·11”事件以来的反恐历程,无疑是美国伤筋动骨的13年。 债务危局早已成为急需扑灭的“新恐怖主义” 正如小布什总统在第一任期就职演说中的“风华正茂”一样,在上个世纪末“知识经济战略”的驱动下,到“9·11”事件前夕,美国财政可谓是“盛极一时”,国内社会经济正处在历史上的另一个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作为俄美关系“重启”的重要成果,美国部队和军用物资过境俄罗斯输往阿富汗的协议一直备受瞩目。2月25日,俄杜马通过了这一俄美经由外交管道协商达成的合作方案。自此,美军将可以通过俄罗斯国境运送士兵及物资,其标志性意义不亚于“9·11”事件后美军在莫斯科默许下进入中亚。  相似文献   

4.
顾此 《环球军事》2013,(20):40-41
9月21日11时,15名自称“索马里青年党”的武装分子突然闯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最大的购物中心西门,向人群扫射并投掷手榴弹,该事件造成240余人伤亡(其中72人死亡)。这是自1998年“基地”组织袭击驻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美国大使馆事件以来,发生在东非地区的最严重恐怖袭击,被肯尼亚官方称作是“肯尼亚的‘9·11’事件”。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6.
自阿富汗战争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一直在追捕本·拉登,但一直不见其踪影,布什总统正在为此苦恼。在美国纪念“9·11”事件两周年之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本·拉登最新活动的录像带,震惊了美国朝野。这是本·拉登过去17个月来首次公开露面。他再次警告美国“史诗”般的袭击尚未开始……  相似文献   

7.
王培志  张裔 《环球军事》2012,(15):42-43
长期以来,崇拜英雄的美国人一直将参战军人和归国战俘视为“国家英雄”,并借助媒体大力宣扬,其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受到关照。然而,不断出现的“冒牌”英雄和“冒牌”战俘却又如阴影般不期而至,困扰着美国社会。据美国媒体报道,“9·11”事件后,冒充战斗英雄或战俘招摇撞骗的“冒牌货”突然多了起来,他们往往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耀眼夺目的奖章,活跃于各种游行集会和庆祝活动之中,骗取大众的尊敬、同情和钱财。  相似文献   

8.
吴明华 《环球军事》2008,(17):36-37
“9·11”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年头,然而,阿富汗不休的战事和伊拉克难绝的恐怖袭击,让美国仍然无法摆脱“越反越恐”的尴尬局面。7年来,美国咄咄逼人的“先发制人”打击,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恐怖分子的行动,但这种大规模的全球性军事干涉也使国际恐怖主义哨然发生变化。针对反恐困局和恐怖主义的新挑战,美一些学者提出“低姿态全球战略”的反恐新思维,主张采取更为精巧、灵活的方法打击恐怖主义,力求让美国快速走出反恐困局。  相似文献   

9.
印尼曾经因为“人权问题”而遭到美国的大力制裁,但自从“9·11”后却又成为美国竭力争取的“反恐盟友”候选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幕后安排,印尼与美国的军事关系近来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变化。5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到访的印尼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后对媒体说,美国与印尼将逐步实现军事关系正常化。然而就在次日,印尼国内便又传出可能遭受新一轮恐怖袭击的消息。短短两天后,印尼中部苏拉威西岛一个农产品集市真的接连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数十人伤亡。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反恐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15日,由美国领导的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简称驻阿联军)和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巴阿边境全线关闭。9月25日,巴军又对越境进入巴基斯坦的美国侦察直升机开火,其后美巴两国地面部队还爆发小规模交火事件,致使美巴两国反恐合作陷入危机。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来,巴基斯坦—直是美国开展国际反恐战争的重要盟友,而美国也向巴方提供了高额军事援助。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世界风云变幻的人们恐都都不会忘记这两组特殊的数字——“11·9”和“9·11”。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两大对峙军事联盟中的一个退出了历史舞台,“11·9”成为冷战结束的象征而被载入史册;后一组数字同样是一个令世界战略形势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有专家把“9·11”事件称作一场“超级地震”,认为它将对世界军事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事实也恰恰如此。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举行的年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在“9·11”事件后授权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未经法庭批准的情况下对美境内居民的通信进行窃听是完全合法的,而且只要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一日不消除,他将继续授权进行这种窃听。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军方跟踪研究本·拉登“基地”组织及“9·11”事件的研究小组列举大量事实欲证明,本·拉登其实是出色的网络中心战专家。 本·拉登在实战中运用网络中心 众所周知,网络中心战是1998年1月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塞布鲁斯基海军中将和约翰·加斯特卡在题为《网络中心战:起始与未来》的论文中首次提及的概念。虽然很明显,“基地”组织并没有完备的网络中心战理论,但实际上,“9·  相似文献   

14.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1):14-15
在距2001年“9·11”事件10周年不到5个月的时候,本·拉丹于巴基斯坦一处小镇被从天而降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虽然这是一次让美国期盼已久的胜利,但美国人也知道,此次可以弹冠相庆的只是抓捕行动本身,而不是美国全球的反恐战争。应该说,倒在海豹突击队枪口下的只是本·拉丹一个人而已,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基地”恐怖分子仍然很活跃。那么继本·拉丹之后,哪些地区将会成为下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27日正式向外界介绍了他的阿富汗政策,并对该地区的潜在威胁再次做出了评估。他表示那些资助和发动“9·11”事件的恐怖分子仍将会继续发动类似袭击,造成更多人受难。  相似文献   

16.
郭华 《环球军事》2008,(23):56-57
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到80年代的“伊朗门事件”,从90年代初的“印巴核试验情报失误”再到21世纪的“9·11”事件及“情报门”事件,几十年来,以中情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系统—直为失误和丑闻所缠身。那么,谁在监督美国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行的呢?  相似文献   

17.
新“三位一体”战略出笼 美国的战略家们在“9·11”事件迫使美重新审视其战略核力量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曾赖以作为国家安全保障基础的“三位一体”核战略竟在相当大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复存在,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消失。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更加突出了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更多地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一张牌。因此,美国不断“调整”对台政策,大大突破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从而给中美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这里介绍其中几个影响较大的事件。 1、美国会炮制了含有多项反华条款的《授权法》,为发展美台官方关系创造条件。1994年4月28日,美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美国总统布什在参加竞选时直言不讳地称:“海外驻军甚多,美军力不从心。”但说归说,作归作。为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的,美国加大海外驻军的脚步并未停止。 “9·11”事件之前,美军已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五洲四海”均有美国大兵的足迹。时至今日,美军在全球的兵力部署已打破历史记录,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力量强、反应快等特点。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此。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20日将举行美国总统布什第二个任期的就职典礼。作为美国历史上第55届总统就职典礼,这是"9·11"袭击阴影笼罩下的美国迎来的第一个如此隆重的仪式。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一直宣称自己的国家处于"反恐战争时期",那么这次"战时"总统就职典礼将会有什么特色?根据美国媒体近来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