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飞翔太空,《东方红》乐曲晌遍全球,是中国航天文化的 良好开端,它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造卫星上天了!它如日如 月,流光溢彩,放射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芒!它 是中国人的志气之星!它光鸣电唱,豪情盈宇,邀游苍穹。从 此,东方红卫星成为专有名词,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  相似文献   

2.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这首人们所熟知的《黄桥烧饼歌》,表达的是战争年代江苏黄桥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炽热之情。60多年过去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泰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大江东去,岁月流逝,这首歌一直在这片热土上传唱。  相似文献   

3.
50年前的今天,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曾被称为"国营221厂"的神秘禁区,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颗扬我国威、振奋人心的原子弹就在这里研制、总装出厂。为了它,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从四面八方奔赴金银滩,奏响的一曲曲历史壮歌,将永远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4.
<正>卫星飞驰,光耀天宇。人造卫星上天遨游,是航天技术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入轨,1970年,中国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帷幕,也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卫星。  相似文献   

5.
高分二号卫星8月1 9日成功飞天。这颗精确到1米的我国目前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将与已经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交通服务、林业调查与监测等领域"一展身手",用米级的"黄金尺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 “两弹一星”是中国共产党80年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和革命精神的充分显示,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聂荣臻、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功勋,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两个月之后,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又过了半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突破了原子弹、氢弹(以下简称"两弹")两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科技人员、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经过不懈努力,铸就了"两弹"的辉煌。大家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精神”.  相似文献   

8.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涞水县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已连续3次荣获"双拥模范县"的荣誉称号。如今,在这片红土地上,转业军人出身的该县县委书记田庆柱用一颗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火热心肠,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兴武强兵之歌。军人出身的田庆柱,对武装工作有着特殊感情。他常说:"不关心支持武装,等于自毁长城。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美国东部时间2月20日22时30分左右,美国海军从其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的"伊利湖"号巡洋舰上发射了一枚导弹,成功击中一颗失去控制的间谍卫星,成功予以摧毁。从这次试验可以看出,目前美国已经拥有日趋成熟的反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的航天器。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先后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了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取得巨大成果。一马当先的试验卫星我国航天初期发射过多颗"实践"系列试验卫星。2012年发射的实践-9A、9B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主要用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  相似文献   

12.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首柔美动人的歌曲曾经感动了很多人。抗美援朝老战士、二等功臣徐根扬在生活中不会唱歌,但却用自己半个世纪的痴情与坚守,给这首经典情歌写下了最生动的诠释——60年前,他慷慨赴朝参战,在上甘岭用最后一颗"光荣弹"炸死3名敌人,荣立二等战功;半个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一个飘洒春雨的日子,王兴禹调任济南东方红水泥厂任党委书记兼厂长。同时也担任了厂里民兵团的团长兼政委。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的东方红水泥厂像个喘着粗气的病患者步履艰难。第一季度就亏损33万元,人心波动,生产疲软,许多人为企业的现状心焦。东方红水泥厂编有一个民兵团,但有其名无其实。有人认为,和平时期抓民兵光投入没产出,是  相似文献   

14.
成功无学     
桑林峰 《政工学刊》2011,(11):75-75
放眼当下,很多人患上了成功焦虑症。如今,一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成功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捷径、年收入百万之类。"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不过是利用了人们急于成功的焦虑。渴望成功没有错,但为此焦虑就不必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式启航,从此探测火星的科学大军中有了中国航天的身影。发射成功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行星探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50年前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太空奏出《东方红》乐曲,亿万国人翘首仰望,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50年后的7月23日,"天问一号"载着中国人民的"探火情"正式  相似文献   

16.
知识可以积累,财富可以积累,经验可以积累。这些人们都知道。容易被忽略的是:风险也可以积累。虽然"福之将至"的思维方式人们普遍欢迎,"祸之将至"的思维方式受到普遍抵制,但现实并不因人们愿意,便将福气一个个推到你眼前,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愿意,就将祸水一波波远远引走。风险永远在安宁、安逸、安详、安乐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积累。这一现象,似乎还不像老子描述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7.
换个角度看“牢骚”马洪福提起"牢骚"二字,人们往往只想到它消极的一面。其实,有些"牢骚"对于改进工作是有益的。对发"牢骚"不能一概否定,领导机关听到下边有"牢骚",不妨先耐心地听一听,然后再做一番思考。"牢骚",是指人们私下里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1949年8月9日黎明时刻,前苏联在本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引起了美、英等国家的一片惊慌。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元气大伤,满目疮痍,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原子弹研制成功。由于前苏联是个封闭型国家,并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多少年来,人们无法知道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怎样造出来。许多专家做了多方猜测,也只能讲出一些点滴内容。1950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据美国麦克考密克专家判断,苏联进行的首次核试验是一颗利用核材料钚-239制成的原子弹;1950年6月,《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9.
车华  耿海军 《国防科技》2000,21(2):84-87
今年的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30周年纪念日。回顾我国40多年的航天发展史,中国人民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凭着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和风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挣脱地球引力的羁绊,飞向外层空间,是人类千百年来就有的美好愿望。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为此进行了无数次大胆而勇敢的尝试。翻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不仅是火箭的发源地,更是航天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王方定院士和他的小组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点火中子源,他也曾多次参加了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为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王方定院士回忆,1 958年8月中旬的一天,原子能所钱三强所长告诉他说所党委研究决定派他参加原子弹研制,并征求王方定的意见。王方定当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钱先生高兴地说:"我想你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