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军部队响应江主席的号召, 掀起了科技大练兵的热潮。科技大练兵,既是我军训练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我军训练的一个全新课题。如今要使之深入、持久、广泛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对于民兵预备役部队来说,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对作战地域环境熟,已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此,民兵预备役部队在科技练兵中要紧密结合军地实际开展新“三打三防”训练,在未来作战中发挥好“五个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施科技兴训、科技强军,是我军根据新时代发展所作出的一项战略选择。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未来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后备兵员队伍,提高快速动员和支前遂行任务能力。当前,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大练兵必须树立“三个观念”。  相似文献   

4.
赵建中 《国防》2006,(9):1-7
胡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十分重视军事训练,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5年4月,他向全军发出了大抓军事训练的号召。今年6月召开的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胡主席又对抓好军事训练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站在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阐明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重要意义;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打赢信息化战争,提出了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从治军与治训辩证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军事训练对部队全面建设的推动作用;围绕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强调要加强军政军民联合训练和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5.
在军委、总部的号召下,一个群众性的科技大练兵的热潮不仅在部队,而且也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掀起。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科技大练兵,是国防后备力量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要把民兵科技大练兵活动扎实、有效、健康地开展下去,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选准着力点,防止  相似文献   

6.
10月13日,我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成功举行了异地同步展开的科技练兵成果汇报演示。这是自1964年大比武以来,演练层次最高、运用技术最新、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全军性大练兵。参加这次科技大练兵成果交流的既有陆军诸兵种部队,又有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的部队;既有领导机关和院校官兵,又有基层部队。演练突出了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空袭与反空袭等重点内容,深入探索了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和科技练兵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反映了全军军事理论研究、训练的最新成果。《解放军报》称:这次“科技练兵是我军训练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着眼提高我军整体作战能力推动挂钩训练深入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光 《国防》2002,(10):4-7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组成部分,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挂钩训练,增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是提高我军整体作战能力,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挂钩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开展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挂钩训练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对于提高我军整体战斗力,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确保实现“打赢”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召开的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军发出了大抓军事训练的号召,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并要求加强民兵预备役训练。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民兵预备役训练创新发展。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加强训练履行使命  相似文献   

9.
刚刚结束的军区爱军精武比武竞赛活动.是军区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重要指示而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集中反映了全区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的崭新风貌,全面展示了战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的最新成果。活动展示出来的练兵热情、训练氛围、良好作风、创新精神.对于持续掀起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热潮,积极推进全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用胡主  相似文献   

10.
贾凤山 《国防》2007,(2):33-35
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战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基础,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保证,是省军区中心工作的基本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军委江泽民主席在视察内蒙古部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向科技要训练质量,向科技要战斗力。各级领导机关要把抓训练的指导思想转到科技兴训上来,在全军迅速掀起一个群众性科技大练兵的热潮。这是适应当今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提高官兵现代军事技术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件大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要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练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训练,也要贯彻这个指导思想,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技练兵是军事训练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预备役部队怎样才能积极投入到科技练兵的热潮中去,怎样通过科技练兵真正达到提高官兵素质、增强战斗力、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目的等,这正是预备役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应该深思的问题。 就科技练兵而言,预备役部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一是日新月异的新军事理论与我军沿用多年的编制体制的矛盾;二是现代化、正规化训练指导与军地兼容、流动变化的人员体系矛盾: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训练、要求与常规武器装备的矛盾:四是现役官兵与预任预编官兵不同要求、不同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陕西省军区五级主官围绕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练兵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进行研讨。各级主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对研究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科技练兵问题,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练兵的深化不无启迪。现将部分观点摘要如下。陕西省军区司令员邱衍汉:要增强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练兵的紧迫感。当前,我国周边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各级政治机关和人武部门,紧紧围绕四川经济发展战略,着眼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政治工作新路子,坚持在练兵、用兵、强兵上下功夫,基层民兵政治教育、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经济建设、以劳养武等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民兵政治教育深入扎实。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全军民兵政治教育座谈会和全省民兵政治教育情况汇报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谈文虎 《国防》2006,(12):37-38
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下称“转型”),是胡主席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军事训练做出的战略抉择。民兵、预备役部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紧跟现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型步伐,深入研究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型。一、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转型的自觉性训练观念是引领训练变革和转型的灵魂。要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就必须强化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一)强化信息化训练观念。信息化训练是信…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烟台警备区着眼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遂行任务的能力,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练兵活动。近年来,他们积极利用作战部队前来驻训的有利时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搞好后勤保障的同时,协同作战部队进行实战背景下的实兵演练,探索出了一条民兵与作战部队协同训练的新路子,提高了民兵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杨登银  沈永生 《国防》2007,(2):39-39
预备役部队网络化训练是深化科技练兵、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组织预备役部队网络化训练,能将参训人员置身于仿真的战场环境,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益.当前,搞好预备役部队网络化训练必须重点把握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建制序列里的一支重要力量,把这支部队建设好,把这种力量发挥好,是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预备役团队的主官,李新建时时刻刻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表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意识,树立起了预备役团队主官的“标杆”形象。 当前,军区部队正在深入贯彻江主席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广大官兵一定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围绕“打赢”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解决科技练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促进“打赢”能力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李征远 《华北民兵》2005,(10):27-27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迅速推进和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应新的编制体制、新的形势任务、新的训练环境的客观实际,建立预备役部队科技练兵的内容、方法,标准新体系,保证科技练兵健康规范地深入发展,加速提高部队打赢能力,是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大渡口区委、人武部立足现有武器设备,着眼提高“打赢”能力,组织民兵高炮连开展科技练兵,探索出了一套民兵科技练兵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方法,实现了民兵“当年训练、当年形成战斗力”的目标。其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训练体系,从训练机制上主导民兵科技练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