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3月22日,巴顿麾下的第3集团军突破莱茵河。德国腹地暴露无遗。舆论认为,欧洲战场的胜利已成定案,德军防线崩溃指日可待。就在这个时候,第4装甲师史密斯师长收到了一份巴顿亲自签发的密令,命令他立即组成一支小型援救部队,快速夺取德军防线纵深60公里处汉姆堡的OFLAGXⅢ-B战俘营。但德军大势已去是一回事,命令一支孤军深入德军战线后方,再折返回来是另一回事。鲍姆特遣队数日之内,美军就组织起一支特遣队,包括第4师37装甲团的两个连和第10装甲步兵营部分人员,共计11名军官、282名士兵,指挥官由巴顿亲自指定的鲍姆上尉担任,故该特遣…  相似文献   

2.
泰石 《环球军事》2004,(15):15-19
1944年10月30日凌晨,法国孚日山区,爱德华·格伊军士感到这次可能是挺不过去了。一周前,他所在的美第36步兵师141团1营中伏,275人被德军团团围住。29日深夜派出的36人联络小队只活着回来了5个人。这支素以善战闻名的部队现有了一个新绰号——“失踪的营”!透过晨雾,绝望的格伊隐约看见了数个灰影正朝他摸来。令他感到惊奇的是,出现在他面前的既不是德国人,也不是常见的美国兵,而是黄面孔的亚洲人。格伊没有看错,在过去数日内,美第36师442团级战斗队以伤亡800人的代价拼死突破了德军精锐部队的包围圈。这支部队全部由日裔美国兵组成!本文追述的正是二战史上这支最特殊的美军部队的传奇征战历程。  相似文献   

3.
1941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胶着状态,盟军的海军高级将领们为“如何削弱德军的海战潜力”伤透了脑筋,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接到谍报部门的密报——因德国农业欠收,德军面临严重的越冬食品供给困难,德国当局不得不将千方百计收集起来的数  相似文献   

4.
电疗机:让德军战机晕头转向 1940年6月,德国空军在距伦敦不到100公里的加来地区部署了大量轰炸机。英国人意识到德军已经把伦敦定为了下一个空袭目标。不久,英国情报部门获知,德军已经拥有了某种辅助轰炸机发现目标的无线电设备,这也意味着德国人完全有能力发动夜袭。  相似文献   

5.
通常,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被认为是"德国装甲兵之父"和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似乎德军装甲作战理论的发展和装甲部队建设都是古德里安一人之功.这种观点在国内广为流传,许多文章言之凿凿,不少德军军迷也往往把古德里安作为偶像.  相似文献   

6.
1941年 5月,法西斯德国在希腊克里特岛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空降战役。在这次空降战役中,德军共出动各种飞机 1300多架,先后空降 2.5万人。虽然德军最终夺取了克里特岛,但损失伞兵 1.4万余人,各种飞机 220多架。惨重的损失不仅使德空降兵的元气大伤,而且改变了德军对空降兵作用的认识,此后,德军在战争中再也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   德军克里特岛空降战役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鉴和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未来空降战役的组织和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爱琴海的门户,也是西欧到…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空军对德国战略目标的轰炸,摧毁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破坏了希特勒整个战争计划,直接、间接地支援了各个战役方向的作战行动,对整个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认真研究美英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对于加强我国空军建设和运用,做好反空袭的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美英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打乱了德军统帅部总体战略指导,使德军把本来主要用于进攻作战的兵力转用于防御作战,大大减弱了主要战役方向进攻作战的能力1943年6月,美、英对德国战略轰炸的第一个目标是德国主要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8.
1940年5月间,法国北部贝蒂纳的拉皮涅特小镇外围,英国远征军正朝敦克尔刻败退,德军紧紧追赶。5名德军士兵躲在农场的一堵矮墙后面暂避英军后卫部队的火力。突然间,德军带队军士惨叫一声倒地毙命,一枝羽箭洞穿军土前胸!德国士兵惊恐万分,转眼间,周遭枪声迫近,剩余的德国士兵来不及放枪就追随军士而去。一时间,英军长箭退追兵的消息不胫而走。用弓箭打机械化战争,德军指挥官斥之为太离谱。但对于射出这一箭的英军上尉杰克·丘吉尔而言,战争从来就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9.
兴登堡防线德国兴登堡防线全长近200公里,是一次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防御工事。1916年德军在与协约国英、法联军争夺凡尔登要塞中损失惨重,伤亡达百余万人。有鉴于此,新上任的德军司令兴登堡元帅决定在西线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德国人花了两年时间修筑兴登堡防线:纵横交错的铁桩和铁丝网组成的障碍,深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德军的“海狼”潜艇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对付德军潜艇神出鬼没的攻击,英美等同盟国在大西洋海战中运用了大量的兵力,其中出动的反潜舰艇有5500艘,小艇有2万艘,并有大批装备雷达的飞机来进行反潜作战。盟军投入这场反潜战斗的人员总数加起来有几百万人。与德国投入的兵力相比,当时英美为对付德国一艘潜艇,竟动用了多达25艘舰艇和  相似文献   

11.
从巴尔干半岛到兴都库什山,德国共部署了9000名士兵德国2007年的国防预算草案将国防预算增加了4.8亿欧元德军的新型装备将大幅提高德国武装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杨得兴 《环球军事》2008,(12):22-23
1914年8月26日,德国轻巡洋舰“马格德堡”号在芬兰湾触礁沉没,俄国海军在其残骸中找到一份密码本,随后将复制品交给英国海军部,英国迅速掌握德军通信密码。后来,德军虽多次更改密码,但始终使用的是原密码体系,由此英国能破译德国海军的密码电报并获得其机密的海图坐标,从而掌握德军作战动向。  相似文献   

13.
在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军在立陶宛境内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军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向这辆坦克开火。炮弹在在坦克周围爆炸,其中有两发炮弹直接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联邦国防军是西方国家最具有政治色彩的军队。德军将其在军队中开展的政治教育工作称作“精神领导”。德军认为 :“不在居民和军人中间开展广泛的精神领导工作 ,就不可能建成英勇善战和纪律严明的军队”。正是由于联邦国防军非常重视军队的“精神领导” ,才使德军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具体讲 ,德军的“精神领导”有以下特点。一、成立了专门的“精神领导”机构德军为保证精神领导工作顺利进行 ,上自联邦议会、国防部 ,下至基层分队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和成员。在联邦议会 ,设有一名军队监察委员负责监督侵犯军人基本权利的事件 ,总结…  相似文献   

15.
突发奇想 1915年2月,德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潜艇偷袭作战。德军潜艇像海狼一样吞噬着行驶在大海上的各种船只,当年就击沉协约国船只431艘。 面对不可一世的德军潜艇部队,英国人伤透了脑筋。由于受当时技术力量的限制,皇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很难发现在水下活动的潜艇。水面舰艇在明处,德国潜艇在暗处,英国人自然防不胜防。英舰频频遭受潜艇袭击的事实使皇家海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给予还击,只是苦于想不出什么高招来。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坎世界大战中,苏联13号潜艇创造了奇迹,一次出航就干掉德军两艘大型舰船,消灭敌人一个整师,成了水下明星。1945年1月底,苏联得到重要情报,德国在波兰的但泽港建造和修理了许多潜艇。于是苏联便派遣13号潜艇,在艇长亚历山大·马里涅斯科率领下向但泽港驶去。苏联潜艇的海上活动严重地威胁着德国法西斯的海上运输。德军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旨在加强对付潜艇的防御的措施,动用了大量的反潜艇设备在交通线上进行搜索,来专  相似文献   

17.
1944年12月,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盟军已经横扫了整个法国北方,冲到了德国边境。此时的美军乐观地认为:战争将在1945年初结束。然而,没有人想到希特勒正酝酿一场绝地反击。12月16日拂晓,阿登反击战爆发,美军措手不及,战线被德军装甲部队很快撕开,后继部队冲向美军腹地,正面战线眼看就要被突破。但在进攻中,德军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没有在第一时间占领巴斯通小镇。等到德军高层真正开始重视时,它已被美军空降兵占领。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三集团中期旗帜(卫国战争期间,1941-1950)几乎是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军不宣而战开入波兰东部,按斯大林的本意,不能让德军推进到苏联边境上,必须在苏联领土与德军战线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为此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从未臣服帝俄的北布科维  相似文献   

19.
读懂闪击战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腾 《军事史林》2010,(2):37-39
二战结束已经65年了,但德军横扫欧洲的历史仍然令人记忆深刻:1个月吞并波兰,43天打败法国,1天占领丹麦,2个月征服挪威,3个月兵临莫斯科城下。德军赢得这些辉煌的战果,“闪击战”理论功不可没。闪击战从诞生开始德国人就赋予它一个光鲜的外表,滚滚的铁流,惊人的速度,因而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德军先进的战术和强大的力量。波兰人用马刀迎战坦克的战例,常被用来证明德军当时的强大和先进,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德军的装甲力量并非压倒式的,  相似文献   

20.
止步不前的日耳曼人1914年下半年,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卢森堡、比利时,历经比利时至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边境交战"、阿登地区遭遇战、桑布尔河战役、蒙斯战役,以德军的胜利和协约国军队的总撤退告终,但在随后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由于伤亡过大而全线退却。至此,双方在西线经过3个半月互有胜负的战斗,彼此停留在长达700公里的筑垒阵地前。在整个西线,德军面对协约国由铁丝网、障碍物、堑壕、交通壕、混凝土、饥枪火力构成的绵亘防线,进攻速度锐减。此际,德军急于想打破僵局,速战速决,以摆脱拼消耗的态势。这是因为,德国一开始便在战略上立足于速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