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千里迢迢来到这遥远的地方,一个使命在心中激荡:兵团需要我!新疆需要我!我要去援疆!——摘自援疆干部、原兵团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田百春诗歌《我们来援疆》2013年3月20日,春分,北京大雪。这天上午,援疆干部、原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田百春的妻子梁文欣来到求是杂志社副总编朱铁志的办公室,向他谈了田百春捐献眼角膜的愿望。梁文欣离开后,朱铁志有些感伤,但他怎么也没料到,没等到办理好捐献眼角  相似文献   

2.
对援疆省市的感激之情要如何表达,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从人们心中生长、流淌、绽放的感恩之情一样浓烈"兵团群众感恩党,家家户户住新房,天山南北风光好,雪莲花儿朵朵香……"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在兵团各师、团传唱。"党中央英明决策凝聚力量,10个对口支援省市正在援建一个崭新的兵团。"一台《兵团人不会忘记》大型文艺晚会,向援疆省市表达了兵团干部职工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各对口支援省市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13,(3):32
2011年7月,王军作为江苏省检察机关第一批援疆队伍中的一员,来到了四师霍城垦区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一职,开始了他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忆起刚到这里时的情景,王军感慨地说:"来到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兵团人  相似文献   

4.
杨波 《兵团建设》2013,(17):10-11
一个个新模式、新举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批批民生项目增进了团结和友谊;一项项产业援疆增强了"造血功能";一批批援疆干部拼搏奉献,受到了兵团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2010年春,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10个对口援疆省市密集进疆,汇聚兵团;中央部委纷纷出台援疆举措,中央企  相似文献   

5.
姜蒙 《兵团建设》2013,(20):12-13
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经济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都需要人才作保障。浙江省台州市在一师、阿拉尔市落实智力援疆项目71个,提供支持资金4489万元;辽宁省实施干部人才援助"双百"工程,为兵团培训干部人才1800余人次,组织1837名兵团各级干部赴内地培训,21名兵团各级干部到辽宁省挂职锻炼。3年来,十个对口援疆省市按照急需、紧缺的原则,与兵团各受援师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方  相似文献   

6.
黄斌 《兵团建设》2013,(9):38-39
科技援疆作为对口支援新疆"五大机制"之一,为兵团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兵团发展新的活力源泉。2010年以来,兵团自筹资金设立科技援疆专项,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兵团经费4.5亿元,组织实施科技援疆项目120项,兵团科技援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依托科技援疆,形成合力推进局面兵团高度重视科技援疆工作,认真贯  相似文献   

7.
马军权 《兵团建设》2013,(13):30-31
自2012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担负起援建十三师的任务。3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科学援疆、真情援疆、全面援疆、务实援疆"的理念,紧紧围绕兵团"三化"建设需要,将援疆项目向民生倾斜,解决受援地职工群众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南省全方位、多层次的援建工作,为十三师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兵团城镇化建设是淮安对口援疆工作的重心。我们要继续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全力建设安居工程,让七师广大职工群众圆了楼房梦!"江苏省淮安市对口支援七师指挥组副组长、七师卫生局副局长朱海军满怀信心地说。2010年8月,江苏省淮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朱海军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兵团人的感恩情怀、带着对援疆事业的忠诚,从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内地发达地区来到大西北的兵团七师。  相似文献   

9.
情系兵团     
正"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倏忽间我来到祖国的西陲、美丽的新疆近三年了。一个人的工作履程短暂而有限,但有一段披风沥沙、屯垦戍边的生命体验,无疑是一种荣幸和财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此时此刻心潮难平,过往历历一拥而上……初识兵团2011年11月,我受组织委派,踏上援疆之路。新疆,那时对我来说,尚是一个心底并不陌生、想来又很遥远的地方。一下如特写镜头推到眼前、立马便要投身其中的时候,心中仍不免泛起游子离乡心跳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山西省对口支援六师、五家渠市。在三晋大地,火热的援疆潮跨越千山万水,在六师、五家渠市激情奔涌。借势援疆,六师、五家渠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经济结构加快转变,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六师与山西省,是前有渊源、后有援建,路长长、情深深。"谈起援疆工作,山西省援疆干部、五家渠市副市长田兵说道。抗日战争时期,六师的前身部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和十六团,始终顽强地战斗在山西省太行山地区。最终,这支英雄部队来到祖国边陲的  相似文献   

11.
咱们的兵团     
“三年援疆路,一生兵团情。”这是第一批由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到兵团工作的援疆干部们的共同心声。3年来,援疆干部热爱兵团、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在兵团各条战绩上发挥了巨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受到兵团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援疆干部来兵团工作。他们的到来,既给兵团工作增添了活力,也使兵团人更好地履行屯垦成边使命增加了信心和勇气。中央选派干部到边疆工作这一举措,必将会在兵团的发展史上写下特殊的篇章。为此,本期“本刊专稿”栏目特编发援疆干部许柏林在兵团第一批援疆干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和本刊记者撰写的首批援兵团干部业绩综述文章,以此共忆共勉,以此共颂“咱们的兵团”!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湖北父老乡亲: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从荆楚大地来到天山脚下,从长江之滨来到赛里木湖畔,不觉巳近两年。援疆岁月因你们的支持、关爱和理解而精彩!农五师也称红星之旅,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她的前身红二十五军就诞生在湖北。世纪轮回,我们118名湖北援疆干部,踏上了农五师这片热土,感受到兵团人的豪迈热情,领略了他们战天斗地的"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3.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4.
他从江苏省淮安市来到兵团,将农七师当作第二故乡,立足岗位,扎实奉献,诠释了精彩的援疆人生;他关注学校发展,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奔走促成内地企业家为农七师高级中学捐款40万元……他就是江苏省清江中学的援疆教师郑宏伟。进疆后,郑宏伟被分配在农七师高级中学。走上援疆岗位后郑宏伟迅速进入角色,主动承担起了3个班的物理课教学。日常工作中,他坚持三个原则:备课不充分不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15.
援建标志     
《兵团建设》2012,(9):34
各对口支援省市在全面落实对口援疆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扩大支援范围,加大支援力度,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援疆工作新格局。标志—湖北速度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和农五师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层全覆盖、有限与无限相结合、单方援助和发展互动相结合"的援疆工作机制,实现了省与师、市与团、部门与部门、系统与系统对接,形成了湖北省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全方位推进经济援疆、干部援疆、  相似文献   

16.
如今,当二师三十一团职工品尝着清香宜人的罗布麻茶时,总会想起为罗布麻茶进入内地市场作出巨大贡献的援疆干部狄增建。在三十一团职工心中,他不愧为团场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两地友谊的"使者"!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时光追溯到2010年12月,狄增建作为第六批援疆干部,带着对援疆事业的热爱,从经济发达的石家庄市,来到经济相对落后的三十一团任副团长,分管团场民政、社区以及招商引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我最引以为豪就是别人说我是兵团人。"这是江苏省淮安市在农七师的援疆干部冯维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两年来,冯维芹积极融入对口援建工作中,始终把自己视为兵团、农七师的一员,足迹遍布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各个工地,用心、用真情、用实际行动为援疆事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各对口支援省市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兵团各受援师团"造血"功能的重要任务,用心援疆、真情援疆,并不断扩大援助范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援疆新格局,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苑     
正兵团召开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8月8日,兵团召开第四批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总结3年来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援疆干部,并对下一步援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援疆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中谋划部署,编制好援疆规划。各受援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援疆干部的优势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任实职、给实权、负实责。(邱海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培养的一名干部,就要到边疆最需要的地方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句朴素的话语,却包含着河北省援疆干部、二师二十七团副团长孙廷华的博大援疆情怀。两年前,孙廷华带着对边疆的热爱和对援疆事业的忠诚,从千里之外的河北省廊坊市来到了二十七团天河镇,开始了他的援建梦想。初到二十七团,团场的啤酒花、辣椒等产业发展,让这个援疆干部有了很多想法。作为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团长,孙廷华认为,自己不仅要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