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回放     
数字Numbers 31年7月1日,美国海军两艘军舰在越南胡志明市港口靠岸,这是越战结束31年以来,首次有两艘美国军舰同时访问越南。这也是越战过后,美国军舰第3次在越南靠岸。此次访问的这两艘军舰“救援”号深海打捞与拯救舰及“爱国者”号扫雷舰曾经多次在本区域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它们将停泊在胡志明市港口至7月4日。以往,美国和越南的军事关系局限于寻找在越战失踪的美军,最近却已出现重大改善。两国2005年签署军事合作协定,内容包括扩大在越南的军事教育和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
可笑的历史见证 1962年2月,美国驻南越军援司令部正式挂牌了。越南离美国上万公里,什么原因使得大量美军背井离乡在那个亚热带丛林里浴血奋战?这是因为美国从其在全球的利益出发,认为南越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一张牌倒了,以后各张牌都会随着倒塌,因此自己必须介入越战,撑住这张牌不让它倒下。这是它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3.
《宁夏科技》2002,(12):52-52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调100名“特种部队”的官兵进入南越,从此开始了对印度支那三国的侵略战争,越、老、柬大民也开始了反对美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惨无人道的战争。在越南等印度支那人民的坚强反抗下,历经10年多的美国侵越战争打不下去了,1972年12月,美国停止了对越南的轰炸。1973年1月:美国国会作出了最后决定:“禁止再次卷入战争,停止给越战拨款。”1973年1月27日,巴黎停战协定正式签字生效。越南战争最终以美国不得不撤出印度支那而告结束。今年12月,是美国侵越战争停止轰炸越南30周年,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便引起世人的思索,也希望美国反省一下帝国政策、霸权政策、蛮横的单边主义政策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美国派军事顾问开始涉足越南战争,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全面卷入越战,决定广泛使用空军打击南越的爱国主义力量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北方)。  相似文献   

5.
1963年11月2日,南越总统吴庭艳和他的弟弟兼首席顾问吴庭儒在一场政变中被杀。此次事件成为了越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把英国拖入越战泥沼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对此,很多人虽然知道吴庭艳是在自己人发动的政变中被杀,但大多数恐怕不太清楚美国政府究竟在此次政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中央情报局在政变数周前秘密策划的事情了解不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神秘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王霄 《环球军事》2005,(1):44-45
对于大部分美国人而言,越战是痛苦不堪的经历,但丹·菲尔特汉姆是个例外。1969-1971年,菲尔特汉姆曾担任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驻南越办事处总经理。IBM公司原本在这片战乱之地并无生意可做,但美军太平洋总部"邀请"该公司的专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环球军事》2012,(12):5-5
“美国永远不应忘记越战的教训,战争的代价巨大,更会造成无辜平民的严重伤亡。战争本身并不光荣,应该受到厌弃。越战的教训包括在派出士兵参战时,应有明确目标和战略,领导人应对国民坦言战争的风险与进展,同时做好撤出部队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我们需要西方国家的信贷、粮食和技术,但我们仍将继续发展大规模军事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将实施更为大胆的对外政策,并最终取得对西方的优势。” ——勃列日涅夫(1971年在中央政治局的讲话) 尼克松的算盘 1969年1月,尼克松终于如愿以偿地入主白宫。当时的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而苏联人的战略攻势却咄咄逼人。尼克松和他的外交谋士基辛格认为,要想挽回颓势,美国必须首先求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缓和。军备谈判、贸易和投资将是这种“缓和战略”的主要武器。 苏联人对“缓和战略”欣然同意。因为这种“和平共处”可以帮助莫斯科获取急需的粮食、国外资金和西方先进技术,从而有利于改善已呈现困顿之势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苏共中央非常清楚,虽然在某些科技领域,苏联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以及新兴的微电子等领域,它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北部湾事件”是美国全面发动越战的理由。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世人既熟悉这一事件,也相信这一“史实”;然而,事实上大家都被欺骗了,世人所熟知的“北部湾事件”详情都是当时美国刻意编造的。前不久,美国历史学家艾德根据一份解密文件,揭开了1964年“北部湾事件”的真相。他指出,这是美国为扩大越南战争而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10.
1954年5月,越南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然而,越南并未实现国家统一,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越南南部成立了以吴庭艳为“总统”的“越南共和国”,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抗。台湾当局为培植和加强反共力量,积极加入援助南越行列,派出“驻越军事顾问团”,开始了长达15年的援助南越行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TMD)的设想可以追溯到里根总统当政时期,为了谋求绝对优势,同时也是为了在经济上拖垮苏联,他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SDI),也就是人们熟悉的“星球大战计划”。因为这一计划试图打破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相互“确保摧毁”从而“确保安全”的战略平衡,更有悖于1972年美苏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招致苏联的坚决反对。并且,由于技术风险高、耗用经费过多等原因,该计划受到广泛而激烈的批评。由于种种原因,在冷战结束后,这一计划被迫终止,但美国要谋求绝对优势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在经历过几次局部战争后,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感到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舰队在1942年进行的中途岛海战是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契机,美国及其盟国一举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开始了对日本的攻势作战行动。其间,美国及其盟国主动进攻,发动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日水雷战。尤其是后期美国大规模使用B-29“超空堡垒”重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饿死作战”的布雷计划,使日本及其控制海域真正成为了一片“死海”,大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  相似文献   

13.
马强  陈宇  杜亮 《环球军事》2013,(2):52-54
“纽波特纽斯”号巡洋舰(USSCA148)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重型巡洋舰,1972年参加越南战争期间,舰上一枚引信自爆引起了大火,险些葬送了这艘大型巡洋舰,经修复后又重返越战前线。“后卫-2”战役轰炸北越部队“纽波特纽斯”号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重型巡洋舰,拥有比当时其他舰艇更大的火力覆盖范围,舰炮射程18英里,发射速度为每分钟90发,炮弹重260磅,在舰炮支援作战中威力巨大。1972年4月13日,“纽波特纽斯”号巡洋舰从母港弗吉尼亚州诺福特基地出发参加越战,从5月11日开始,“纽波特纽斯”号巡洋舰使用8英寸舰炮轰炸广治省附近的北越部队掩体和部队。1972年10月,美国试图结束越南战争,在巴黎与北越进行了停火和谈。为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应对北越发动的东部攻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发起了“后卫-2”大规模轰炸战役。“纽波特纽斯”号巡洋舰上的火力是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天的准备之后,“纽波特纽斯”号开始了它自勺“后卫2”之旅。9月30日晚,“纽波特纽斯”号发射了34发8英寸炮弹和9发5英寸炮弹,完成了当天第三次轰炸任务,水手大部分进人休整状态。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舰员都能在白天或夜晚的轰炸声中睡去,但是他们对舰炮声非常敏感,可以听出炮声的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4.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先后派遣了大约340万人的部队开赴东南亚,其中260万人被直接投入越南战场,美军在南越的最高峰值达到54万多人;截至战争结束时,美军亡5.7万余人,损失飞机7000多架,耗用军费2000多亿美元。美国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却没有达成战争目的,1973年美军完全退出越南,两年后越南人民军占领西贡,越南宣告统一。一个世界头号强国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局部战争中缘何失败,历来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探析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深层原因。一、在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一理论架构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技术兵器,是指应用现代高技术研制和改造的武器装备。它最早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末,美军在“越战”中就使用了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等。由于当时投入战场的高技术兵器只有几件,加上美国“越战” 失败,尽管现代高技术兵器已初露锋芒,但并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80年代,高技术兵器正式投入战争的步伐加快。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阿军使用“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发射1枚“飞鱼”导弹将英国现代化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葬身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美军正在太平洋进行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全面调整,这是美国亚太军事力量自越战结束3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美国资深研究员理查德·哈罗伦指出,美国政府正在勾画一条海上线路,从日本海向南穿越台湾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美国将会从这条线以西的韩国撤出部分军队,而集中加强这条线以东的包括日本、关岛和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从美军发布的“太平洋司令部2017年发展计划”中可以看出,届时美军不仅不会脱离太平洋,而且会更加紧密地拥抱太平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俄罗斯海军加快了发展核潜艇的步伐。除了计划建造一种新型多功能核潜艇外,2006年3月有一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下水,另有2艘正在建造中,预计2008年服役。俄大力发展核潜艇的目的在于维持战略遏制力量,完善海基核力量构成,增强海基核力量在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的地位,以此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抗衡美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势。当前,美、俄作为世界上拥有海基战略核力量最强的国家,都在不断加强战略核力量在内的武装力量建设。那么,美、俄海基战略核力量究竟谁更强呢?总体力量:美国占优势美国海基战略核力量主要拥有“俄亥俄”级核…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那幅“凝固汽油弹女孩”的新闻照片令世人震惊不已。美国国内掀起新一轮反战浪潮,据说由此促使了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相似文献   

19.
1969年1月13日至2月5日,侵越美军及南越伪军共7000余人,在越南广义市东北的巴桑安角发动了代号为“勇敢的水手”的两栖登陆“扫荡”。这次登陆作战,是美陆、海、空三军配合,对一个半岛浅近纵深实施的立体登陆作战,西方通讯社曾大肆宣传,说其是“仁川登陆以来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巴桑安角北临朱莱,南靠广义,面积40多平方千米,居民近1万人。该地区是越南人民武装20多年的根据地,也是越南人民武装从陆地和海上对美军、南越伪军实施攻击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美军、南越伪军对该地多次进犯均遭失败。这次,美军、南越伪军趁巴黎会谈刚刚开…  相似文献   

20.
<正>1965~1968年的“滚雷”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战略轰炸之后,美国海空军参与的最艰难的战斗,美国一些对此行动的研究将它看作是典型的胜利,但也有一些研究者将它看作是典型的失败。没有哪个国家之前发动过如此长久的空中战役,而且它确实阻碍了北越对南越的行动,然而许多美国军事专家都总结“滚雷”行动无疑为一次失败,因为这个行动没有达成任何一个任务目标。美国军方吸取“滚雷”行动的教训,对训练和装备都作了重大改变,影响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后美国利用空中武力的效果,也大幅改变美国的空中战术。因此,对于这段历史,很有回顾一番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