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5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关于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等文件。其中尤以新条约令世人所关注。《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的内容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只有短短的5款。条约规定在2012年12月31日前,各方实战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总  相似文献   

2.
彭彰年 《国防》2002,(8):29-31
2002年5月23日~26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俄罗斯进行了上任以来的首度访问,除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外,双方还发表了《美俄新关系联合宣言》、《美俄反恐声明》等一系列协议和声明。俄美关系又经历了一次大的调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路曲折,分合演绎 自冷战结束,俄罗斯便开始了融入西方的进程。十几年,俄美关系一路曲折走来。从90年代初一段短暂的“蜜月”到90年代中后期的“冷和平”直至今日美俄新的战略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李寒 《中国军转民》2023,(18):59-60
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分别从军队情监侦力量、民间卫星商业公司和网络空间领域构建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对乌军展开了广泛的技术情报支援行动,不仅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美国布局全球情报网络的重要一环。全面系统地研究俄乌冲突中美对乌技术情报支援行动,能对我军遂行具体作战行动提供有益借鉴,还对我在与美情报斗争中扩大对美情报来源、实现对美情报制衡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欣 《现代军事》2010,(1):22-25
近年来,美俄关系经历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又一次大动荡。以美俄对抗为大背景的俄格战争标志着两国矛盾的新高峰。此后一年多来.美俄双方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你来我往.特别是围绕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这一计划.两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不少人眼里.美俄之间已大有开启新冷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邵骏 《国防科技》2004,(8):54-57
“巴达利亚”和“阿特拉比亚”发生激烈冲突的背景,联合国授权俄美两军实施联合防御行动,对入侵第三国的行动实施反击。这是代号为“托尔高-2004”的俄美首次首长-司令部联合军事演习中的一幕。前些时日,俄罗斯军报《红星报》等媒体就这一演习进行了深度报道,全程揭秘。一、俄美联合挽救阿特拉比亚5月17日至22日,俄罗斯与美国两国军队在俄久负盛名的诸兵种合成军事学院(原伏龙芝军事学院)举行了首次首长-司令部联合军事演习。俄美双方非常重视此次演习,俄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尼古拉·科尔米利采夫大将和美驻欧洲陆军司令Б.Б.贝尔将军…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美、俄高峰会议期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在10年内把美国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减少到1700-2200枚之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给予积极响应,表示准备把俄罗斯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削减三分之二。美、俄首脑的新近承诺无疑是核裁军进程上的大事。世人在看到大幅度削减核武器的曙光的同时,也不禁产生疑问:在一系列根本矛盾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之前,仅仅依靠单边承诺果真能够实现实质性的核裁军吗?  相似文献   

7.
由于美国和俄罗斯航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基本代表了世界最新战机发展方向,加上中国周边许多国家不断与美国、俄罗斯进行武器贸易往来,使美俄两国新型战机不仅部署在美俄基地,而且还不断部署在中国周边其他国家的基地里。因此,中国周边国家新型战机部署,基本代表21世纪新一代飞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董露  陈兢 《现代军事》2008,(3):37-39
近一段时间,围绕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一事,美、俄之间的对抗不断升级。俄总统普京严厉批评美国此举将把欧洲变成”火药桶”,并以频繁试射新型导弹、威胁要在欧盟“后院”部署核力量向美发出挑战。在双方多轮协商,包括2007年10月的“2+2”战略安全会谈末取得进展的情况下,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索洛夫佐夫向美发出了退出《中导条约》的警告:而美国作为回应,则在次日进行了末段拦截俄制“飞毛腿”导弹的防御试验。  相似文献   

9.
美国、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强国。这里,介绍一下2003年美俄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一些发展概况。 继续削减和改进核武器的同时,新型核武器成为发展热点 去年,美俄对其核战略进行了调整,继续缩小核武器部署规模,在提高现役导弹核武器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核武器。 美、俄战略核武器数量稳步削减 2003年3月6日和5月14日,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和俄美关于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宣言,以及关于中东问题、反恐合作等6项声明。这些文件的签署表明,俄美正在谋求建立新的战略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对维系俄美之间的战略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并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俄美双方关于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宣言则宣称,俄美两国相互视为敌人和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初期,美俄关系曾经有过短暂而一厢情愿的“热恋期”。然而,随着美国推行“防俄、限俄”政策,俄对美的幻想破灭,逐渐与美拉开了距离。1996年,美俄之间矛盾进一步增多,磨擦进一步加剧。美对俄施加压力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北约东扩。前不久,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在2000年实施东扩计划,美国国会决定给予匈牙利、波兰、捷克三国6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为其加入北约做准备。二是美国为在俄罗斯周边建立一个遏制与平衡体系,竭力向独联体渗透。不仅乌克兰成为美对外援助的第四大受援国,而且还取消对哈萨克斯坦等六个前苏联国家的武器禁运。由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球军事》2010,(1):5-5
“我们已经得知美俄两国总统就尽早缔结削减核武器条约所作出的承诺……美俄拥有世界上95%的核武器,俄美削减战略武器是全球裁减军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鼓励美国与俄罗斯快速完成谈判。这(美俄签署新条约)将是裁减军备事业的一大成就。” ——法国外交部2009年12月7日敦促美国与俄罗斯尽快就削减战略武器达成新条约。  相似文献   

13.
崀山 《宁夏科技》2001,(4):88-91
2月27日,继美国逮捕汉森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以牙还牙,以非法拥有毒品为由,逮捕了美国留学生约翰·爱德华·托宾,并指出他有间谍背景。这既是俄罗斯对美国逮捕汉森的报复,也意味着俄美两国之间新一轮间谍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尉已三次成功发射X-37B宅天飞机,累计在轨时间已经超过1年。这引发俄罗斯的极大关注,部分俄军事专家将其视为美国构建太空霸权的标志,许认为:X37B不但会威胁俄卫星安全,甚至可能会向太空运送天基反导武器,进而威胁到俄国家安全;为此,俄必须发展空天飞机,以抓转在太空领域的军事劣势。  相似文献   

15.
李庆功 《环球军事》2008,(23):18-19
从地缘战略上看,拉美地区可谓是美国的“后院”,而原苏东地区则可谓是俄罗斯的“前庭”。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的“前庭”肆意围剿,急欲吞并,而俄罗斯则在坚决捍卫其“前庭”的同时,一举包抄到美国的“后院”,闹得美国不得不“瞻前”而“顾后”。这场“前庭后院”争夺战以美攻俄守开打,现已转为美俄互有攻守,而且正愈演愈烈,日趋尖锐化、白热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8月,美韩展开系列军演。军演过程中俄罗斯战机进入军演区域.增加了美俄对峙因素。2010年俄日岛争动作频出.直接涉及到亚太地区的俄美关系,美国曾做出表态示,必要时协防日本。近期,美俄先进武器装备不断亮相亚太,一批先进武器或部署或销售到亚太一些国家,使得美俄围绕亚太军事存的角逐趋于激烈。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05,(3):4-4
在美俄首脑会议举行期间,美国国务卿赖斯与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2月24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签署了《关于加强控制便携式防空武器系统合作协议》,以防止肩扛式导弹落入怖分子或犯罪分子手中,进而威胁国际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18.
国防要闻     
美俄签署控制肩扛式防空导弹协议在美俄首脑会议举行期间,美国国务卿赖斯与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2月24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签署了《关于加强控制便携式防空武器系统合作协议》,以防止肩扛式导弹落入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手中,进而威胁国际航空安全。美俄双方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签署协议的目的之一是促进销毁便携式防空武器系统。根据该协议,美俄两国还将交换有关肩扛式导弹销售与扩散到第三国的信息。公报同时认为,协议的签署是俄美两国战略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美军举行“施里弗-3”太空战模拟演习2005年2月5日-11日,美军…  相似文献   

19.
1月31日,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菜尔上将访问越南。2月2日,布莱尔在河内宣布,美国有意同越南建立更密切的军事关系。他向越方表达了美军希望与越南达成一项让美军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的安排,以便让美军的战舰停靠和支援美军在东南亚的行动。去年10月,俄罗斯政府宣布,俄无偿使用金兰湾的协议将在2004年期满后自动失效。这一动向为美租川金兰湾提供了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加紧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罗斯为了捍卫其大国地位,重振军事强国雄风,保持对美国的核威慑,亦不断加大在对付NMD方面的投入与研究。按照俄美两国政府的发展计划,2006年将是俄美导弹与反导系统"短兵相接"关键 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