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旦金,布依山寨一种高大葱笼的古树,它木质坚硬,造型优美,布依人常把它种在屋前,挡风遮雨,而那些布依山寨中品德高尚,为群众办好事的人,布依人也称他作“旦金”。民兵韦明龙就是这样一个带民致富的“旦金”。  相似文献   

2.
5月8日上午,贵州省军区参谋长宋良兴少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来到花溪,相认他资助返校读书两年多未见面的布依孤女褚建英,并第三次为她支付学费300元。  相似文献   

3.
民兵连长胥永光种植平菇3年总收入近10万元的喜讯,在四川高县麻柳乡村民中传颂着。人们都夸他是科学致富的标兵。去年他被聘为省科协会员。胥永光起初想靠孵小鸡致富,因不懂技术,遭到了失败。1983年他从报刊上获知生产平菇可以致富的信息,决心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从科学技术入手。他用卖猪的100多元钱,到外地学习12天平菇  相似文献   

4.
今年21岁,家住贵阳市花溪区康寨村的布依族小伙子谢超刚前年中专学校毕业后,连续两年报名参军,由于体重差几斤未能如愿。今年征兵一开始,他再次报名应征,接受祖国的挑选,他的一腔报国情在花溪河畔、布依山村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9月7日,记者从海拔1500米的农六师北塔山牧场来到平均海拔843米的奇台农场。以下是记者在一○九社区、开垦庙社区采撷到的几个小故事。联合体在一○九社区5连,记者见到了党员致富联合体的带头人胡文轩。他今年46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当记者请他说说党员致富联合体的事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新宁县宝丰园艺场场长、民兵营长田正清是一个致富奇人,他以独特的手段带领乡亲们致富,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殊荣。他的口头禅是:“致富要走创新路。”2000年,田正清外出考察时认定今后广东香芋好销售,便动员村里种植香芋。乡亲们不敢承担风险,他不厌其烦地发动民兵带头,承诺垫付所有香芋生产资金,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并宣称如生产失败补偿种植户每亩稻谷250公斤。乡亲们被他的诚心游说所打动,全村迅速发展香芋150多亩,很快成为当地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让周边的橘农走上共同致富路,他成立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经过培训的1000多名青年民兵成了致富领头雁。他投资研究脐橙套袋栽培技术成  相似文献   

7.
他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2005年,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镇一举夺魁,被县委授予“致富能手”称号。  相似文献   

8.
褚万霖这个名字被贵州省兴义地区广大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所熟知,并不因为他曾是中央军委授予的“战斗英雄”,而是因为他真真实实为国防,勤勤垦垦干工作的精神被人们所熟悉、所钦佩。如今,褚政委这个名字又在布依山寨传诵着。 1986年,褚万霖从云南边防调回贵州老家从事武装工作。去年4月,他被上级安排到晴隆县人武部任政委,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就打起背包到晴隆人武部报到。他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既然组织信任我,让我挑起这副担子,我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  相似文献   

9.
在前不久召开的江苏省南通市“一助一”活动现场会上,一个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依靠科学技术帮助群众致富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与会代表。他叫储祥琳,海安县角斜“红旗民兵团”民兵营长、养鸡专业户。 1983年,储祥琳退伍回乡后当上了村民兵营长。在与民兵、群众接触中,他了解到,村里不少人想致富,但苦于无门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揣着仅有的1000元积蓄,只身外出寻求致富门路。当获悉国家有  相似文献   

10.
地处贵州黄果树瀑布下游1.5公里处的滑石哨布依寨,是贵州西线旅游线上唯一的民族民俗露天博物馆,它以旖旎的古榕风光,独特的民族建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滑石哨布依寨位于白水河畔,总面积1.5平方公里。寨子坐北向南,依山傍水,清澈的白水河缓缓地从寨前流过。寨内挺立着11棵巨大的古榕树,远看象一座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西峡县“科技致富标兵”——生化制品厂厂长葛超,在当地家喻户晓。1985年冬,葛超从部队服役期满回到了家乡。他这个在兰州当兵的小伙子,由于受驻地农民和故乡农民艰苦生活条件的影响,退伍后决心要走出一条致富道路。1986年元月,他得到当地农行的大力支持,贷款1000元作为学习技术的费用,让他至吐郑州去学习土法提取肝素钠和土法提取胆红素的技术.他掌握了这两项技术回乡后,立即在本县原料充足的城关镇建点收购,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河南遂平县和兴乡钟庄村基干民兵钟云喜从报刊资料中得知食用菌栽培是农村致富的一条生产门路。于是,他背着干粮去确山等地参观、学习栽培技术。同时还报考农业函大学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春天,山东省东明县祥寨青年民兵朱俊成,在一家刊物上看到了一条养鹌鹑致富的信息,他喜出望外,断然定下了养鹌鹑致富的决心。当天,他就骑自行车往返35公里路到县城新华书店,买  相似文献   

14.
于春河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衙门村民兵连连长。几年来,他带领民兵科技兴农,成为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两次被军分区评为“双十佳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5.
地处川鄂接壤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沙乡中台村基干民兵向奔流,去年培育出一头重1400克的特大蒜头,被人们称为“大蒜大王”。向奔流今年十八岁,从小他就跟着父母种田种菜,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党的富民政策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他立志要选种一种高产农作物,走致富之路。一天,他从一份医学杂志上看到大蒜除有杀菌、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邻水县梁板乡清水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称赞为“致富一方的领路人”,他就是民兵连指导员秦文轩。 1997年,秦文轩被选举为该村的村主任并兼任民兵连指导员。为群众找富路,是秦文轩上任后的工作重心,秦文轩认识到:要致富,群众看干部,自己得首先富。于是,他自己开了碎石厂二个、副食品摊销店一个,同时,他为村民找技术、跑项目、筹资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省九台市其塔木镇,提到镇武装部长、长春预备役高炮旅预任副指导员张明阁,乡亲们都说他“不务正业”,有的人说:“一个搞军事的,协助部队征好兵、编好兵就行了,致富和你有什么关系啊?”可他偏不听,就是想致富,而且还要带动全镇的人都富起来。  相似文献   

18.
家养北极狐     
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乡黄桥村基干民兵陈斯斌,经过两年不懈地努力,实现了家庭饲养北极狐成功,闯出了一条致富门路。今年24岁的陈斯斌,1983年中学毕业后,一心想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为此,他订了《江苏农业科技报》等报刊,每天看报纸,寻信息。一天,陈斯斌从《江苏农业科技报》上,看到了省农科院举办畜  相似文献   

19.
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武装部长孙景超学科技、用科技,创办了科技小报,带领广大民兵走科技致富之路。小报融知识性、技术性、信息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近年来,他办了26期小报,印发近万份,提供科技致富信息350  相似文献   

20.
一部电影的启示,咱村也出了一个“刘老根”,他那高人一筹的致富思路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最贫困村引入一条致富快车道,他就是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仓房村民兵连长杜明生。 600来人的仓房村深藏于伏牛山深处,山水奇特 风景如画。然而因为交通不便,资源开发不够,两年前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