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宁夏固原地区属西北“老少边穷”地区,降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典型的地域气候类型相当程度的限制了农业发展,而且农业发展呈现不稳定状态。改革开放 20年来,固原地区无论经济建设,还是农业脱贫致富成绩斐然。但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和经济能力的制约,农业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将是我们长期的重要任务。   一、农业发展成就与现状   固原地区是以旱作农业为主体的黄土丘陵地区,尽管地域和气候的不利因素长期干扰着农业发展,但从农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2.
白岔村畜牧业结构调整及草畜平衡的研究,是黄土丘陵区白岔村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研究的一部分,旨在实现“三三制”大农业目标,走农、林、牧“三结合”共同发展的道路,促进农业生态条件的改善和良性循环。从1993年起,加快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合理调整畜牧业(畜种、畜群)结构,发展草食家畜,着力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产值比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1白岔村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原理。根据农林牧结合,用地养地结合原理,贯彻“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增产粮食”反弹琵琶的方针,从黄土丘陵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实际出发,在改造…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地区春小麦高产途径刘东海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地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为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细黄土,质地中壤。气候属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气温5.8℃,年降雨量402.2mm,冬春干旱少雨,年日照时数2322.3小时,无霜期121天。发展旱作...  相似文献   

4.
要充分发挥国防建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根本途径是搞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来看,两者必须有机结合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1.经济建设决定国防建设的发展方向、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各级人武部门和民兵组织,立足当地实际,初步走出了一条川中丘陵地区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路子。目前,全市有县、乡、村三级劳武实体208个,年收入340多万元。1994年以来用于民兵建设290多万元。扶贫帮困12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动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一、把以劳养武融入当地经济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既增强以劳养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又促进当地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中心。国防动员建设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两者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虽然不同,但都不可偏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下,国防动员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首先,国防动员建设要贯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西省河曲县委、县政府和人武部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统筹结合谋发展,任务结合搞建设,两力结合求双赢,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互促共长。着眼"双重领导"抓共建,在形成共识中凝聚发展力量。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为载体,从深化认识上爱武装。制定  相似文献   

8.
经济动员组织体制建设,关系到未来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成败,进而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动员组织体制发展趋势之后,论述了加强经济动员组织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把健全组织机构作为加强新时期经济动员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把“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虚实结合”作为经济动员组织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是处理好经济动员机构的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及其与其它动员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为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做好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结合"与"纳入"这篇大文章,搭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提升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层次。  相似文献   

10.
赵俊宝  郑建明 《国防》2002,(10):47-48
国防交通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交通建设的子系统。毫无疑问,国家交通建设是国防交通建设的基本依托,它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管道和邮电通信建设诸方面,平时主要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战时则主要以满足军事经济和战争发展需求。虽然两者的根本任务和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建设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如果两者之间没有一个高效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论述很多,逐步形成了二者关系思想。文章通过历史分析,认为,邓小平在分析二者关系时,主要强调国家经济建设这个根本,军队建设首先必须服务、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在服务、服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前提下,加强军队建设。与此同时,还认为,军队战斗力的物质表现是以国家经济建设为后盾的。因此,形成了邓小平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关系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甘肃白银某陆军预备役防化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打牢基础,谋求重点突破,不断推动全面建设稳步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科学抓编组,预备役组织基础坚实可靠。每年结合形势任务协调预编区党委、政府出台指导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文件,从而使编建工作在政策层面得到有力保障;按照应急力量优先建设、备勤力量统筹建设、常规力量长期建设的思路,结合驻地经济发  相似文献   

13.
柳林  秦华  何开绪 《国防》2003,(8):61-61
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原则,以有限的投入产生国防与经济建设双重效益;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要不断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动革旧推新,保持动员活力。“军民兼容、平战结合”是我国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国家把进行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工作统筹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使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尽可能做到平时与战时相衔接,军用与民用一体化。“民为军用”是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认为,未来工业战略必须  相似文献   

14.
教研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学科建设是教研室全面建设的抓手。装备经济学科是国防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其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以建设全国一流学科为目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注重强化五力,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并促进教研室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年前进行的“三线”建设,是以战备为核心,以国防工业建设为重点的浩大工程,也是建国以来的一次国民经济、区域经济、战略安全布局、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文章把“三线”建设放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从安全、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局势,给我国国防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国防经济建设在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紧紧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国防经济建设的战略转型,实现国防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一、全面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战略转型的时代要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七师一二八团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稳压器",常抓不懈,为全团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搭建活动平台营造廉政氛围一二八团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实际,通过搭建廉政文化活动平台,多形式地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以广场文  相似文献   

18.
霍锐 《国防》2005,(6):27-28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两大战略重点,二者只有相互促进、协调一致,才能驱动国家的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一、以经济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提供充足的人、财、物和技术保障军队是人和武器的统一体,而人和武器的数量与质量及军队的编成、装备、战略和战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保障。经济条件对国防建设、军队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防现代化问题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建设才可能有充足的物质保证。其一,经济建设能够为国防建…  相似文献   

19.
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发,是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新探索。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才能适应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高龙福 《国防》2007,(6):32-33
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实体,担负着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双重任务,具有"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加强生产建设兵团国防动员建设,对于确保其有效履行肩负的重要使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清生产建设兵团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需求,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生产建设兵团国防动员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