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杰 《中国军转民》2012,(10):23-27
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拥有航空母舰的只有9个,航母的数量也只有20艘。很多人一定惊奇,为什么数量会这么少?其中美国有11艘,满载排水量均在9万吨以上(舰龄最老的"企业"号也达93970吨),占了20艘当中的55%,所以美国的航母力量在  相似文献   

2.
林炎 《当代海军》2008,(2):16-17
当地时间2007年12月17日12时5分,美国夏威夷上空传来一声巨响。这声巨晌意味着,日本首次海基弹道导弹拦截试验获得了成功。日本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在海上拦截弹道导弹的国家。可以说,这是美国发起的导弹防御系统的一步重要进展。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发展史上具  相似文献   

3.
1947年美蒋对日政策战略转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到1947年,在对日问题上,麦克阿瑟总部所采取的政策一直是“防止”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复活。但1947年,美国一改对日本的压制,开始对日本的扶持,以便把日本作为“反共”堡垒。具体措施有:允许日本财阀、法西斯团体、地方势力存在,镇压日本人民的民主运动,取消赔偿计划,保存日本军事工业,重新武装日本,成立7.5万人的自卫队等。有趣的是,美国扶持的对象是二战中美国的敌人———日本法西斯的旧人(除反美的极右翼主义分子之外)。蒋介石随后在对日政策上,也发生了与美一致的转变。许多二战日本战犯被减刑、释放,有的甚至以后还…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日本轴心国的全面失败而宣告结束。近来相关媒体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16DDH直升机母舰的报道很多,如果该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将使日本拥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并不是在某一天成长起来的,其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发展历程。一、奠定基础时期(1948—1957) 日本战败后,美国按照《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  相似文献   

5.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二战中给美国带来巨大麻烦的日本潜艇技术和日本最早的潜艇居然都来自美国。日本的潜艇部队在二战时期号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可是日本在潜艇的研制方面却大大晚于英、美等国。  相似文献   

6.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19):14-15
冷战时期,美国驻日盟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表示:“日本是装在瓶子里的魔鬼,而我们(美军)是这只瓶子上的瓶塞。”这一比喻用在日本的核武器研发上也恰如其分:日本这个“魔鬼”一直跃跃欲试,试图制造核武器,而由于受到本国的核政策这一“瓶塞”的影响,一直未能得逞。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核武器研发这个“魔鬼”又成为日本国内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2,(21):48-50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共造成数千名美国士兵伤亡,美国遂向日本正式宣战。此后,在美国生活居住的日裔也成为此次偷袭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8.
日本安倍新内阁强化自卫队力量建设,配合美国的新国防战略,将日本的安全力量紧紧地绑在美国亚太战略的车轮上,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一个非常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军事步子迈得比经济快。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在军事方面的重大突破接二连三,先是一举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接着迅速就出兵伊拉克问题作出决定,再有就是拍板定调参加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现在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举动:在反导问题上将从纯粹的防御走向主动进攻!具体说就是,即使从日本或者邻近日本空域飞经的导弹目标不是日本是美国,那么日本也将主动出击,消灭一切飞经日本上空的导弹!这一决策最重大的象征意义是,日本已经从所谓的纯粹防御恢复二战期间“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  相似文献   

10.
"长岛"号是美国海军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它开创了护航航母这一独特的舰种,继"长岛"号之后,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124艘护航航母,这些轻型、廉价但是颇为实用的舰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长岛"号原名"莫麦克梅尔"号,于1939年7月7日开工,当时是一  相似文献   

11.
闻舞 《环球军事》2013,(6):10-12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在不断向周边国家挑衅的同时,也喊出了日本可以说不,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政治大国,而非美国的附庸。之所以这些狂热的右翼分子有这种思想,基础就是日本已经拥有了一支规模在亚洲数一数二,装备性能优异的军事力量——日本自卫队。这些脑子发烧的家伙认为,有了自卫队,日本就可以摆脱完全听从美国的窘境,走自己的路,霸人家的田,占尽天下便宜。那么日本自卫队离了美国能成吗?  相似文献   

12.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投降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主要盟国的代表出席签字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华北民兵》2004,(9):54-55
日本步美国后尘,也重弹“中国威胁论”,居心显然很险恶;一贯追随美国的菲律宾在伊拉克提前撤军,打了美国一个“闷棍”,使美国哭笑不得;美国军演、邀请台军上航母训练,都是冲着中国,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朝鲜研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也许是被大国逼得无奈之举,“州官能放大火,百姓也就会点小灯”;印度筹划成立太空司令部,提醒世人面对未来的“星球大战”,各国要未雨先备伞。  相似文献   

14.
据外电报道,随着日本军备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军事大国,在某些特定领域,日本的军事实力与美国持平甚至有所超出。这说明,经过战后五十多年的“不懈追求”,日本终于得遂所愿,成了世界军事实力排行榜上的“亚军”。  相似文献   

15.
美国,这个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出于全球战略上的考虑,在世界各地建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在亚太地区,美国也一直长期保持着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在东亚地区,美军进行兵力部署的主要阵地是驻日美军基地,冷战时期曾起着遏制苏联,保护日本、韩国、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霸主”地位的作用。冷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南海问题出现了颇具强烈战略内涵的新动向。不但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主权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域外国家也不断加大介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亚太世纪”,这一观点已为多数人接受。这不仅是体现在经济意义上,也体现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意义上。在美国《防务新闻》看来,这一地区也是全球海军规模扩张最快的地区,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作为战略利器的航母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从美国、印度、泰国大小各异的航母,到日本、韩国近年服役的准航母,掀起一股亚太航母热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出身于武士家庭深受美国信赖的吉田茂先后五次组建内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事安全思想与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美国对日本军事安全思想的塑造是其重要原因。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究美国对吉田茂时期日本军事安全重塑的过程与成败,有助于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运用观念重塑机制,分析了美国能够对吉田茂时期日本军事安全思想进行塑造的四个条件,即实力后盾、服从动力、内在土壤、隔离异见,探究了吉田茂内阁“轻武装”“日美共同防卫”“防卫力量渐增”等构成了日本战后军事安全思想的核心理念。凭借稳固的权力关系结构,美国成功拉拢日本作为自己东亚遏制苏联的基地,把美国的权力意志灌输给了日本,使得田茂内阁在军事安全思想上与美国实现了观念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日本决定突破法律限制,计划在3年时间内建成一个导弹防御系统。为此,日本防卫厅要求把下一个财政年度的导弹防御预算增加到12亿美元。这笔预算是日本1999~2003年导弹防御研究总费用的9倍。日本政府的这一系列决定标志其导弹防御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往标榜仅仅限于与美国合作开发导弹防御技术,转向与美国合作、自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新阶段。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发展亦步亦趋阶段日本的导弹防御计划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参加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研究。当时,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日本也不甘落后,经过一番讨价还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舰队在1942年进行的中途岛海战是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契机,美国及其盟国一举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开始了对日本的攻势作战行动。其间,美国及其盟国主动进攻,发动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日水雷战。尤其是后期美国大规模使用B-29“超空堡垒”重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饿死作战”的布雷计划,使日本及其控制海域真正成为了一片“死海”,大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