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胜似骨肉情     
基干民兵廖仁根,在江西南丰太源乡寨里村方圆几十里,只要相识,谁不夸他是个难得的好后生。别看小廖年轻,但做得好事一筐一箩数不清。要说最令人伸出大拇指的,就算他8年如一日伺候年近80的五保老人周凤英。1981年的一天,五保老人周凤英病倒后,这位名叫仁根的小伙子默默地来到了身边,一会提来老人很少吃过的水果,一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老人的病渐渐好了,但仁根却从此没断过给老人挑水、劈柴、碾米、洗衣……  相似文献   

2.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可以是恬淡祥和的,可以是温暖雅致的,而对于河北省海兴县张凤鸣老人来说,他的夕阳生活却与一座陵园朝夕相伴!而今86岁的张风鸣老人出生于海兴县的曹庄子村。1938年,张凤鸣的大哥张鹤鸣参军走上了抗日战场。1942年,在大哥的影响下,年轻的张凤鸣就参加了革命。后来,弟弟在张凤鸣的鼓励下,也参加了革命队伍。张凤鸣先  相似文献   

3.
7月2日,怀着对老红军的无比崇敬,笔者随新疆兵团指挥部六支队官兵来到武根虎老人家里,看望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红军战士。老人虽说早已是耄耋之年,满头白发,但却显得非常精神,因患有前列腺炎,身下还挂着一个尿袋。谈起往事,老人神采飞扬的表情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1913年,武根虎出生在山西灵石县杏疙瘩村的一个姓任的贫寒农家。他排行老二,原本姓任不姓武。因为当时家里太穷,父母养活不起,很早就把他过继给了舅舅,从此跟了舅舅的姓。  相似文献   

4.
孙大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对他很是孝顺,而小儿子却多次打骂他,有一次还把他胸部的一根肋骨打断了。为此,孙大爷和人聊天时说过以后的财产不给小儿子一分钱。最近这几年,小儿子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教育下。发生转变,经常时老人嘘寒问暖,老人感到非常高兴,并明确表示原谅小儿子。不久前,孙大爷因病去世,可在分割遗产时,大儿子却说弟弟虐待过父亲,并被父亲取消了继承权,所以不能继承遗产。请问:小儿子还有继承权吗? 刘小生  相似文献   

5.
他52年前上过战场,为志愿军飞行员提供保障;他连续58年在空勤灶为飞行员服务,并参加过多次战斗和演习;他出过面点专业资料下发部队,并在75岁高龄时仍工作在空勤一线……他就是沈空某场站老军工李田。近日,记者一行有幸采访到这位老战士,听这位经过脑血栓病痛,却仍精神矍铄的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过马路遇到老人扶一把,乘车见到老人让个座,雨天碰到老人打打伞。这样的事,在我们中间并不鲜见,大多数人也都能做到。但是,要坚持几年、十几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军事科学院警卫连一班却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活动坚持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7.
他曾与雷锋在一起当兵,复员后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40多年过去了,老人一直传承着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见到贺本源老人时,他正在农五师八十四团中学和学生一起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从他那深邃的目光和动情的歌声里,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老人对战友的怀念。1959年12月31号,18岁的贺本源穿上新军装,登上了从湖北省荆州市开往沈阳的军列,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60年元旦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贺本源很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滑县小铺乡陈庄村西头有座红砖院落。这就是该村青年民兵、退伍军人李新广投资2万元自办的敬老院。 1983年,李新广退伍返乡后,贷款购买了一辆大型轿车搞客运,年收入近万元,日子过得很舒坦。去年春节前,李新广给102岁的五保老人攸松林送饭,一进门,只见老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他急忙把攸大娘抱到屋里床上。原来,攸大娘无人照料,滑倒爬不起来。他安顿好大娘,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李新广回到家对爱人张炳梅说: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共计13次国庆大阅兵中,有12次是陆军走在最前列,而唯有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是按照海、陆、空的顺序由人民海军打头阵。那么,开国大典上通过开安门广场的第一兵是谁?经过作者多方查寻,终于在新疆北部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不远的一座偏僻的小县城里,找到了这位隐居多年的神秘人物。他就是开国大典受阅第一兵——李冠英。就在即将把他的传奇故事刊发之际,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李冠英老人因病去世……悲伤之余,本刊将此文刊出,既以飨读者,亦是对老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很难想象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竟然连续5个昼夜奋战在抗洪一线;很难想象这位即将退休的将军,毅然在咆哮的洪水中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更难想象的是在战士们休息时,他却心系大堤,拖着疲惫的身体举着手电筒,一米又一米地查看堤坝、掌握汛情……他就是吉林省军区副政委梁  相似文献   

11.
蓝天之约     
蓝天总是让人生出无限的向往,人类总是想展翅于天穹之上。 初见李纯老人,第一印象就是他特有的军人气质。作为我国人民空军创建时期的一名老飞行员,他的飞行生涯长达30年,荣获过空军司令部颁发的“飞行荣誉章”等多枚。现在的他虽然年岁已高但却红光满面,说话掷地有声,做事干净利落。要说起这位  相似文献   

12.
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两个可爱的边防军人,他们看似隔得很远,心却靠得很近。包春华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的家庭遭遇不幸时,是公安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托起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那一天,团结边防派出所民警刘世光和王舒如期来到包春华家,送来了米面、水果等生活用品,同时还给包春华的孙子安乐送来了文具和书籍。家住吉林省集安市团结社区的村民包春华已年过七旬。对于包春华来说,本该是安享天伦的年纪,没想却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长子夫妻两人都因癌症而去世,次子一家伤病缠身,孙子突患重病命悬一线……在包春华生命最黑暗的日子里,集安市团结边防派出所民警刘世光和王舒的出现,让老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如今,一说起几年前的不幸和各种磨难,老人总是忍不住掉下眼泪,说是边防民警给了他温暖和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齐建峰  牛国林 《国防》2002,(6):61-61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 低矮破旧的农舍,门楣上却挂着光闪闪的五块"光荣牌",它记录着一个年逾七旬老退伍军人的报国之情.14年间,他把自己的5位亲人送入军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兵爷爷".他就是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镇元帅村农民、退伍军人黄汉正老人.  相似文献   

14.
1963年2月14日,美国政府在白宫举行盛大的授奖大典,授予航空专家冯·卡门一枚“国家科学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卓越贡献.其时,这位老科学家虽头脑依然敏捷,但双腿却因关节炎而举步维艰,所以,在他走下领奖台时,肯尼迪总统便走过去搀扶他,不想老人却推开肯尼迪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尊敬的总统阁下,您应懂得物理学的一个常识,物体只有在上升时才最需要帮助和扶持.”卡门拒扶,意在提醒总统,但也可以提醒我  相似文献   

15.
基干民兵田亨万敬养一位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川西平原广泛传播着。新春伊始,笔者来到他的家乡广汉县白里村访问了他。那是1974年隆冬的一个深夜,寒风卷地。民兵田亨万一觉醒来,听邻居家传来“嗯哟嗯哟”的呻吟声。小田明白,一定是五保老人陈宗安的胃病又犯了。他披上衣服,疾步推开陈大爷的门一看,惊呆了:老人脸色苍白,侧卧床上,双手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往外吐着血。小田急忙用平车推着老人去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6.
老娘土     
正3月,老人走到农田前,想捧起一抔泥土。儿时,他从河边拔了一棵梨树苗,栽到了院子里。第二天,树苗却枯死了。娘哄他:"给小树苗带些土,好让树活下来。土像娘一样,能让俺的娃儿慢慢长大"。他最信娘的话。一会儿,他在娘的怀里睡着了。梦中,他参军去了远方。让他实现梦想的地方叫兵团。火红的年代里,他背着钢枪,与战士们刀耕火种,开荒造田。在地窝子边上,有个上海姑娘爱上了他。几年后,他们带着娃儿回家看娘。"娘,我参军走时,你给我带了些  相似文献   

17.
我们穿着蓝色的军装去中央民族大学拜望一位独臂老人,拜望一位不是军人却被授为“南沙卫士”称号的知识分子,拜望一位刚刚从南海归来就被“肺癌”这个恶魔缠倒的考古学家。他走得太远太远,负荷得太重太重,身心感到太累太累。他就是王恒杰,是民族大学一位普通的教授。我们到时他睡着了,便坐在他那小小的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18.
走近从硝烟中过来的英雄,曾经穿过军装和正在服役的我们仰视着他;面对满身补丁显得极其普通的农民,我们却掉泪了。采访郑志国老人,我们不禁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平凡不因张扬而辉煌,辉煌不因沉默而平凡。 默默无闻的半个世纪 把我们的镜头聚焦在江苏省响水县双港乡兴太村:一位年逾古稀的农民老汉正里外忙着拌猪食、喂牲口,步伐不稳却坚实,行动缓慢但利落。他,就是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贾海涛陆续收留十位困难老人,这一善举传遍了农三师伽师总场。2月20日,笔者走进伽师总场四连职工贾海涛的家,感觉到他的家像春天般的温暖。在贾海涛家的院子里,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在晒太阳……10位与贾海涛非亲非故的老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在这里和谐生活,安度晚年。王葵今年65岁,2004年3月和老伴一起来到伽师总场,靠打工和帮人拾棉花维持生计。笔者看到王葵老人时,她正在喂羊。贾海涛养了120只羊,王葵每天都会帮他照看这些羊。王葵告诉笔者:"要不是海涛这孩子收留我和老伴,这日子还真不知怎么过呢。我们不能在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发生在河北省肥乡县的一个偏僻小村。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个现役军人的家庭。 故事的主人公——某部“优秀士兵”王志超的父亲——一个年过六旬、普普通通的老人。就是这位老人,在短短的几年里,先后经历了一子失踪、一子一女亡故的打击,却为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