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4.
我当爸爸了。眼前这个闭着双眼,蹬着小腿直号的小家伙就是我儿子。小家伙显然难以接受已离开母亲“温暖港湾”这一事实,挥舞着小拳头抗议着。  相似文献   

5.
《当代海军》2005,(9):F0013
不论怎样,当中国泰州“战舰与城市”论坛暨征文总结表彰大会落下帷幕时,当握别最后一批客人离开泰州时,我、我们的工作人员几天来绷紧的神经,这才松了下来,这才感觉倘佯在“水兵母亲城”的怀抱是如此地温暖和惬意。就像我们在《战舰与城市》征文作品集的后记中写到的那样,仅靠我们《当代海军》杂志社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而这次盛会的圆满成功,首功应归于我们的“水兵母亲城”。对“水兵母亲城”有真正的印象,是在去年泰州举行的纪念海军成立55周年活动上,那一次我有幸接触了“水兵母亲城”中的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城里最大的官——中共泰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很庆幸,每年的"母亲节",我都能从电视、报纸、广播甚至同事的闲聊中得到提醒,但惭愧的是这个日子却没有一次是自己记着的。多年来,母亲的节日就这幺被我这个女儿当成了一种形式,像作业一样被动地完成着。虽然我从来没有像母亲为我准备生日那样用心地为她过一次节,然而母亲却总是那么满足,仅仅一声问候,也总能在她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母亲曾经是一名女民兵,是在2017年我从事基层专武工作以后。那天,我和母亲坐在客厅里,听母亲讲她那难忘的岁月。1974年6月,母亲年满18岁,经过推荐,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女民兵。那时的民兵,每天劳动之余,要在野外进行艰苦的军事课目训练。村子后面的打麦场就是民兵的训练场,母亲和另外3名女民兵从训练队列开始,擒敌、战术、体能样样过关。  相似文献   

8.
一位远道而来的母亲就要离开部队了。由于是晚上12点多钟的火车,为不影响战士们休息,她没有将出发的时间告诉任何人。等部队吹过了熄灯号,她留下了一张纸条,悄悄地走出了临时招待所。 没走多远,突然,她听到一声铿锵有力的口令: “向战士的好妈妈敬礼——” 透过夜色,母亲惊奇地发现:在通往营门的道路旁,屹立着  相似文献   

9.
珍爱家书     
家是我栖息的港湾,而远离家园永远温馨似梦的东西,便是那带有泥土芳香味的一封封厚厚的家书 离开家的日子,我们背着空空的行囊,走出母亲目光那最后一道风景。军营在我们面前是直线加方块的旋律,没有清清小溪,没有那一  相似文献   

10.
搭档     
老谷转业了,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知道他离开部队是早晚的事,但我依然吃惊。老谷叫谷冬生,是我共事三年的搭档。其貌不扬,长我六岁,性格像《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我习惯叫他老谷。老谷来自山西朔州的农村,兄妹四个与母亲相依为命。姐姐和妹妹都不满17岁就嫁人了,为了供弟弟上学,他32岁才娶了本村的鲁大姑娘做媳妇,34岁有了儿子,先天性心脏病,我给起名叫"轱辘"(谷鲁的谐音)。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4日是我父亲刘志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离开人世已经67年多了,去世时还不满33周岁。父亲参加革命后与家人离多聚少,只是在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4岁的我与母亲到了陕甘根据地,才与父亲相处了两年多时间。当时,父亲也是经常率领红军出外打仗,有时我与母亲也随军转移,颠簸在马背上。生活的艰苦不在话下,我半岁的小弟弟因医生投错药而夭折,让人心痛。还没过一个月,我父亲参加指挥的劳山战役刚刚结束,他就被“左”倾分子“肃反”关押起来,还挖了土坑,准备活埋。母亲也被打入劳改队,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幸而中共中央制止了…  相似文献   

12.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13.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手     
读过许多赞颂母亲的作品,读到情深处,便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那双满是老茧和裂痕的手。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滇东北农村妇女。70年代,为多拿工分,母亲与生产队里的男劳力挖一样的田地、挑一样的担、干一样的活。农忙时,上工的钟声一响,母亲就放下手中的家务忙着下地,我们兄妹常常要等到天黑,母亲才收工回来,这时母亲的双手就在火炉边不停地忙碌着,不大一会,我们就闻到了  相似文献   

15.
礼物     
岁月不知疲倦地流逝,琥珀色的往事里有一份真情,悠远而又绵长,永远永远在心中流淌。那年冬天很冷,整个城市笼罩在萧瑟和苍凉之中。一天晚上,我照例在灯下苦读,偶然瞥见桌上的日历,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了。“腊月二十”,我猛然记得明天就是母亲的生日。记忆中,母亲的生日往往...  相似文献   

16.
郭龙曾 《华北民兵》2004,(10):58-59
应征入伍,我离开了母亲,来到距家千里的军营。驻地与故乡这段长长的距离,被母亲无尽的思念填满。也许是心灵感应,也许是自己长大了,母亲愈是极力压抑对我的牵挂和思念,我愈是更深刻地感觉到愧疚。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视线     
吴宪 《国防》2004,(8):62-62
不在母亲的身边有四五年了,虽说当兵在外离家几千里远,可我依然走不出母亲的视线。那么幽长,那么深邃,让人清醒,也让人心醉。母亲的视线是盏灯,陪着我的孤影四方流浪,为我守候着成长的喜悦,替我驱走泥泞的徘徊。那么明亮,那么透彻,不让我犹豫,不让我哭泣,更不让我甘为人后。母亲说,走路的时候,别往两边看,我点着头。向前看时,那是母亲的一只眼睛,鼓励我前行;向后看时,那是母亲的另一只眼睛,不让我害怕。于是我拍落满身的尘土,又挺起了身子,站成笔挺的人字。母亲的视线是张帆,在水云之间无私地和着柔情的风把我送远,让我顺天上之水采撷瑶池荷…  相似文献   

18.
“六一”前夕,河南省新野县深河铺镇杨陕集村烈士母亲王凤兰,当选为第二届“感动河南十佳母亲”第一名,同时,作为河南省唯一候选人,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全国“英雄母亲”评选。十余年来,以她的大爱,无言地感动着中原大地。带着哥哥出嫁成了一名军嫂5月27日,当笔者慕名见到王凤兰时,与我的想象中的形象有很大反差,这使我心里不由自主地萌生出一种感动,眼  相似文献   

19.
一位同事愁眉不展,问起缘由才知道,他出生不足两月,母亲就丢下他与人私奔,是奶奶把他养大的。现在母亲得了癌症将要离开人世,很想见儿子一面,他开始执意不见的同时,心里也纠结:当年母亲丢下自己,是她绝情,不近人意,可眼下亲生母亲离世前想见一面,自己却不能满足,不是和当年母亲一样绝情吗?他最终去了医院。在走出病房的思索中,他渐渐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客人就是接纳自己,容得下形形色色的人,就是在内心深处悦纳了一个又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20.
边关急,吃水难 战士戍边不回还 今朝铁甲重出战 不让边塞变楼兰 我叫李国安,是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我1961年入伍,在内蒙古生活了34个春秋,走遍了大漠荒原。我亲眼看到:一些地区沙进人退,水干草枯,草原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大地的眼睛”——湖泊,正逐渐消失。由于缺水,许多群众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因为这个“水”而步履维艰。 我4岁时失去父亲,是母亲把我拉扯大的。我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