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至1954年期间,台湾在我党军事斗争中战略地位的演变,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2月至同年底,台湾战略地位的凸显与1949年攻台设想的放弃;1949年底至1950年11月,对台战略重点地位的形成与军事战略重心向东北方向的转移;1950年11月至1954年7月,对台战略防御体系的建立与“解放台湾”任务的重新提出。本文考察了这一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借朝鲜内战爆发之机,武装干涉朝鲜,同时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割裂中国领土。为了捍卫中国的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次走上联合国讲坛,与美国代表展开了一次最激烈的面对面的交锋。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霸占台湾。1943年12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公告》中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制定各自的空间战略,推动本国外空军事化进程,外空领域军事竞争愈演愈烈,国际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宏观着眼,综述了主要军事国家的外空领域发展态势,分析了外空军事竞争对国际政治、军事、军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是千古四大名相之一 ,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政治智慧为世人广为传颂和研究。本文以诸葛亮生活与活动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以及随后的三国鼎立时期为背景 ,全面论述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智慧的形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杨帆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3,10(2):3-7
台湾经济已达到发达水平,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促统一的政策,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进入调整期,台湾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动摇,因而其经济的好转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台湾内部因素也妨碍了其经济增长,问题焦点集中在2004年选举,如果泛蓝阵营取胜、两岸经济关系会有大发展。否则,我们将面对气焰嚣张的民进党。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制定安全与发展相一致的战略,以面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美日军事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随着美日两国安全战略的调整,美日军事合作不断加强,出现了美日军事一体化加速发展态势.2005年2月,在美日"2+2"会议上,两国把台湾问题纳入美日军事同盟共同战略目标范畴.为落实美日军事合作计划,2005年10月29日两国"2+2"安全磋商委员会签署《美日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重组》协议后,2006年5月1日,两国又签署了《驻日美军部署整编最终协定》,就驻日美军的整编问题达成了最终协议,美日军事一体化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和新特点.本文旨在对美日军事一体化最新发展态势及其影响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9.
《现代军事》2007,(11)
正当陈水扁当局的"台独"冒险行径日益猖獗,特别是在当前执意发动"入联公投",挑衅大陆、制造两岸关系紧张的这样一个时间点上,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近日在网络上公布了一篇题为《台湾问题解决之后的美中关系》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重点分析了在台湾问题解决过程中以及解决之后中美关系的各种可能走向,并指出台湾问题解决的模式将极大地左右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该报告是兰德公司受美国空军委托,由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柯瑞杰博士和政策分析员戴维·什拉帕克撰写的。本刊特对该报告做一摘译,对其相关观点、论据也未加修饰,请读者审慎判读。不管该研究报告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台海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但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美中关系无论走向何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不会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引进的西方军事技术,主要有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等。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对中国军事建设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使中国的兵工建设得以起步和有所发展,使中国出现人器并重的军事思想,使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发生近代化转变。但是,西方技术引进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军事技术引进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欧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是在基督教分裂、宗教冲突的基础上爆发的。战争体现了当时欧洲主要国家法、英、丹麦、瑞典、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等的利益冲突以及地缘政治的需要。战争的持久与残酷,一方面使德意志民族陷入分裂与落后状态,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也有其积极意义:即军事上促使现代战争模式的形成;宗教上使新教与天主教和平相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通路;政治上促发了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法律上则为国际法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袁周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6(6):41-42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政治工作的价值体现在其对这场伟大变革的服务保证作用和发挥其作战功能上。为军事变革提供政治方向上的保证是其首要价值所在;为军事变革提供精神动力是其关健价值所在;为军事变革培养和造就新型军事人才是其重要价值所在;实现政治工作作战功能则是其全新价值所在。促进官兵的思想解放、实现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政治工作环境是促进军事变革中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龚泽琪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7,(4)
汉立国之初,满目疮痍。统治者吸取了秦暴政亡国历史教训,从解决社会经济与军事需要的矛盾着手。制定了罢兵归家、与民休息,轻徭薄赋、赋役简寡;以农为本,富国裕民,人皆著籍、奖励生育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克服了秦末暴政和战争造成的衰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而社会经济的进步,又给军队建设带来活力,军事经济各个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14.
清末北方军事集团,前后有两个界定:一是洋务运动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海军军事集团”;二是新政时期至北洋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新建陆军军事集团”。二者前后并没有直系的承接关系。但他们在创办军事教育方面都做出有目共睹的成就,促进了中国教育,尤其是军事科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军事集团创办并掌握教育主导权,导致教育的集团化和教育的私人化,形成中国军队派系对立,是最终促成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 1 9世纪 70年代的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 ,在 2 0世纪达到了高潮。其特点是招生取消了门第限制 ,逐步建立了近代军事教育的科学体系 ,贯彻了“中体西用”的教育宗旨 ,开展了近代化教学活动。这种教育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及军阀势力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的失败, 使得中国屈辱于帝国主义侵略近百年。造成百年惨史的历史根源,总的说是封建主义长期的腐朽统治,而其直接的历史根源,则不能不从清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政策方面去追寻。本文拟从清朝中期经济政策失误方面,探讨其对近代军事史的影响,以吸取其教训。清朝从取得政权开始,经过顺治、康熙两代半个多世纪的整治,基本上医治了明末天下大乱以来的疮痍。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是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相似文献
18.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所作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全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工作重心转入了经济建设轨道,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把握苏联历史转折的舵手是伟大领袖列宁.三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斗争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使得党和国家得以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努力实现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同时,历史的经验教训,两种对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军事斗争准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 ,政治工作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一环。应加强科学预测 ,整体设计 ,构建科学机制 ,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运行机制 ;构思科学内容和方法 ,在继承传统中改革创新 ,以增强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