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爹有梦     
春节前,我回老家南通休假。久违的家乡已是旧貌换新颜。人们不再追求有多少的存款,美丽、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标准,优越的生活也同孩子发生了“温室效应”。七岁的小外甥女阳阳已成为“舞林高手”,模仿梁咏琪有模有样。可“小公主”脾气大,娇气重,爱使性子,一不顺心就擦眼抹泪。到家的那一天,我问阳阳:“要舅舅送你什么礼物?”阳阳说:“送我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我的心微微一颤,继而感到现在小孩子太时尚,太娇柔。  相似文献   

2.
悄然升起的﹃电话热﹄马华锋王胜勋随着程控电话的不断普及,许多战士家中都装上了“直拨”。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通信手段,大有取代以往飞鸿传书的趋势。“电话热”的升温,为战士及时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中的可喜变化、经常与家人沟通思想带来极大方便,同时对稳定军心也起...  相似文献   

3.
1998年元月,原山东滨洲地区无棣县公安局刑警队长周娜面对记者,泪流满面地说:“我好悔呀!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入了囚犯的行列,罪有应得啊……”。 她忍辱负重地当了局长的“情妇” 1977年秋天,山城姑娘周娜毅然跟随解放军某工程学院转业干部李宏回到他的家乡——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的渤海湾畔的无棣县生活。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3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武装部刘部长家中热闹非凡,屋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恢复得咋样了?要过年了,我和区人武部的同志来看望看望你!”区委书记田向和一边向因骨折卧床的刘部长嘘寒问暖,一边招呼把带来的米、面、油等慰问品送到他家人手中。陪同慰问的区人武部政委常晓革动情地说:“田书记关心我们基层专武干部,真是到家啦!”区人武部部长郭晓华也深有感触地说:“田书记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以来,始终关心基层专武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始终对专武干部高度重视,十分厚爱。”  相似文献   

5.
悠悠故乡情     
李俊 《兵团建设》2004,(2):55-55
“豆腐花,卖豆腐花喽!”今年春节回老家探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又听到了这熟悉的叫卖声。哦,多少年了,家乡惟一没变的是那一声声亲切的叫卖声——“卖豆腐花喽……”  相似文献   

6.
“真没有想到在深圳也能参加家乡的征兵体检,真是太方便了,谢谢家乡人武部对我们打工青年的关心和照顾!”近日,在深圳务工的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年家村适龄青年欧阳小冬在该区驻深圳办事处参加完征兵初检后连声感谢。  相似文献   

7.
1994年,镇康县提出建设南伞糖厂,处理中缅合作种植的甘蔗,引导缅北边民种植甘蔗替代种植罂粟。称之为“南伞模式”。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令狐安同志指出:“南伞糖厂建设,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镇康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实施这一工程,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完成了缅北边境3万余亩甘蔗种植替代了罂粟种植。联合国禁毒署秘书长彼诺阿兰奇称赞:“这是奇迹”,“是对世界禁毒的贡献”。缅甸边民赞扬:“是中国的甜蜜事业让我们的生活甜蜜起来,共产党好!中国民兵好!”  相似文献   

8.
东平县宿城乡人武部有个好部长,他叫王忠祥。1983年初春,度过18年军旅生涯的汽车营营长王忠祥,转业回到了家乡。在县人事局办公室里,韩兰地局长亲切握着他的手,说:“忠祥同志,你的档案材料我都看了。这些年,你在边疆吃了不少苦,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关于你的工作问题,想听听你本人的意见。”“局长,我18岁当兵,在部队干了近20年。对部队生活十分留恋,您就安排我到武装部工作吧!”“这!……”韩局长面露难色,因为县武装部超编,只有新组建的张河桥乡有个位子,可那里条件  相似文献   

9.
“谁不说俺家乡好,沂蒙山区好地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沂蒙小调,过去唱的是“向往”,今天唱的是“现实”。是党的富民政策把这个“向往”变成了“现实”。农民是多数,农业是基础,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建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中央连续3年下发了3个加强“三农”建设的1号文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在革命老区山东临沂,让我们跟随春节期间返乡的外出务工民兵,感受昔日贫穷的沂蒙山区如今旧貌换新颜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大水平乡,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是元江坝子的“绿州”。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傣家群众,长期习惯于“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招待远方来客“的小农经济意识。为改变家乡这种守旧习惯、民兵连带头学科学、走科技兴农之路,经两年的努力,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走上了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我们看到了丰收的田野,我们听到了农民朋友齐夸“中央一号文件”好!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犹如久旱遇甘霖,滋润了华夏大地,我们看到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希望! 取消“三提五统”的农村税费改革自2000年试点以来.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建设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年初出台以来,究竟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给农村民兵工作带来了什么变化,让我们走进部分民兵生活中去看一看。 ——编者  相似文献   

12.
“还是毛主席家乡的人民好!”“到底是在毛主席家乡!”这是“3.24”车祸中,被抢救出来的40多名旅客发出的肺腑之言。 事情发生在湖南省韶山市永义乡白玉村余家坝。 3月24日,春雨绵绵,刚刚吃过早饭的人们,有的冒雨在田间忙春耕,有的在家料理家务。突然一声巨响,“快救人啦,车子翻到余家坝了!” 急切的呼救声惊动了周围的村民和过路行人。当人们赶到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辆由广东至常德的豪华双层卧铺车翻入了三米多深的余家坝内。情况十分危急,车内几十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初春,程二虎退伍回到了他的家乡甘肃省秦安县西川村,并担任了民兵班长。程二虎经过4年的努力,在贫困的家乡,他第一个成了万元户。程二虎家的日子好过了,但乡亲们的生活仍很贫困。他想到雷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话,心很不安,决心通过艰  相似文献   

14.
于称号无愧     
越南侵略者发射过来的炮弹,铸着野心,镀进罪恶,如爆豆,如闷雷,不时在他们神圣的家园炸响。村庄被夷,小学坍塌,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预备役炮兵战士,亲人遭涂炭,有田不能耕,正义之火,忍无可忍了!“预备——放!”反击侵略,保卫家乡。  相似文献   

15.
他叫李占西,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马铺村人,今年72岁。1947年入伍,1948年火线入党,参加过淮海、渡江、西南剿匪等战役。在大西南剿匪的一次战斗中,他凭着机智和勇敢一人俘获敌军一个排,荣立二等功。 1950年,李占西胸前挂着“淮海”、“渡江”、“剿匪”等战役的数枚金光闪闪的功勋章、纪念章回到家乡。此时此刻,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怀着建设家乡的一腔热情,投入了新的生活,并很快被任命为马铺村村长。  相似文献   

16.
朱国勇 《政工学刊》2013,(12):79-79
明朝有位书生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整天唉声叹气。他虔诚礼佛,他常想,要是能得道成佛,摆脱困苦,该有多好啊!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遇上了文殊菩萨。于是,他求文殊菩萨:“让我做你的童子吧。”文殊菩萨微笑问他:“为什么?”他说:“红尘悲苦!我早已厌倦了。”“其实红尘中,不全是悲苦,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文殊菩萨面色宁静如水,“要是成了我的童子,  相似文献   

17.
<正>70多年过去了,提起晋察冀军工,有一位在军火化工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军工技师,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他就是为人谦和、行事低调,当年曾被《晋察冀日报》多次表扬过的“模范工作者”——韦彬。韦彬,1906出生,河北肃宁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河北省易县师范学校及大名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学校停课,家乡沦陷—“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目睹山河破碎家国不宁,韦彬于1938年8月毅然参加革命,在武强县人民武装自卫总队任秘书。1939年7月韦彬调到晋察冀军区工业部,  相似文献   

18.
李三喜,不但名字充满“喜”气,生活中也是个“乐天派”。可自从2004年2 月上任沈阳军区某团炮兵营教导员后,变得整天有点“烦”。打开他任职以来记下的几本笔记,才知道他所记录和解决的“烦心事”,其实都是自找的。一共才管几个干部,就有13名干部任职超过3年!新官上任,美滋滋地打开花名册,李三喜马上觉得刚泡好的茶水有点苦。  相似文献   

19.
1987年,李泉龙从新疆某部退伍回到原籍江苏省吴江县芦墟镇,安排在镇水泥预制厂工作。他看到家乡经济腾飞,村民生活富裕,非常高兴。可是细心的泉龙也发现村里一部份农民外出搞运输或经商,使大片上质不人好的农田荒芜了。民以食为天。怎么能让粮田荒废呢!泉龙决心承包这一片土地。  相似文献   

20.
“洪湖水哟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一曲女声独唱《洪湖水,浪打浪》随着歌剧《洪湖赤卫队》唱遍大江南北。韩英、刘闯等英雄人物的形象也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