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肖岩 《环球军事》2009,(12):58-59
他曾是苏联总参情报局驻比利时情报站站长,也是当时苏联驻外情报站最年轻的站长;他蹲过盖世太保的监狱,但却在监狱里把盖世太保反颠覆科的头目策反了;二战结束后,他因“叛国罪”而坐牢,在历经45年的申诉后,终于在1991年等到了全面平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前的将近50年里,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对核武器的恐惧中。这柄能够摧毁整个人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高悬在了欧洲的海洋上。所幸,核大战不仅没有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对核武器的态度都有了更大的克制。然而。随着俄国与北约紧张关系的加深,双方对核武器的态度都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将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海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和反应堆的出现不但使潜艇摆脱了"只是可下潜的艇"的尴尬境地,还拥有了极大的作战威力。可是苏联军队将核武器作为主力武器,认为"海军不可能是核战争的主力",这一观点让苏联更加忽视海军的建设。然而50年代,以美国航母机动舰队为主的西方海军在苏联周边海域频繁游弋,显示武力,这使苏联军队  相似文献   

4.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9,(24):26-27
美国有一句俗语,“上帝创造了人,塞缪尔·柯尔特使他们平等。”大意是说塞缪尔·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让穷人和富人站在了同一条线上。核武器,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柯尔特。屈指算来,距离苏联试验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有60年历史了'那么苏联是如何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与美国平起平坐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现在整整过去了半个世纪,在研究设计原子弹的初期,我们手头只有一个苏联专家口头提供的教学模型。对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照抄苏联人给的这个教学模型交上去,响了就算成功完成任务了;另一个是把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工作当成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来做,研究原子弹的整个动作过程和运动规律要研究明白苏联的这个教学模型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它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本专题要谈的是近几年美国核弹头发展的主要动向,涉及到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维护库存核弹头的安全可靠,美国于1993年开始开展核弹头“库存管理计划”(SSP),以便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采用计算机模拟、流体动力学试验、次临界试验和周期性拆除视察等手段,监督和监视库存核弹头的性能。迄今的15年里,该计划有效应用于对核弹头安全可靠性的评估与预测,发现了部分库存弹头型号存在的隐患,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和试验数据,加深了对核弹头基础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的计算机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SSP计划虽然也出现了经费和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得到了美国科学界的积极评价和基本肯定。二是,美国从未放弃研制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特别是在2001年推出“新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概念,提出了研发钻地核武器和其他先进核武器特别是“可靠替换弹头”(RRW),以及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的计划。“可靠替换弹头”增大了核武器设计参数的佘量,即使在设计和加工时出现小的偏差,也能可靠地爆炸;而核武器综合设施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可快速设计、生产、维护和储存核武器。美国认为,“可靠替换弹头”和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相结合,就能使自己保持最小规模的核武库并有可能避免进行核试验,从而实现核战略转型的目的。三是,在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布什政府认为,通过《条约》的前一段工作,已达到了主要核国家暂停核试验的目的,并已经能够通过核查技术手段监督和威慑其他国家可能进行的秘密核试验,批约已经没有了现实紧迫性。另一方面,暂时不批约可以为美国研发新型核武器和检验现有弹头的安全可靠性而进行核试验留有佘地和退路。布什政府把恢复核试验的准备时间从前届政府确定的24~36个月缩短为18个月,为一旦需要就迅速恢复核试验做好了准备。以上“三足鼎立”支撑起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库存管理计划”维护和保障着美国现有核弹头的性能;“可靠替换弹头”被设想为美国未来的核武器;而在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自己准备恢复核试验,可谓是机关算尽。  相似文献   

7.
<正>1945年8月,苏联开始实施研制核武器的“核计划”。不久,随着冷战爆发,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间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为打破美国核垄断,重塑战略均势,苏联在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同时,又投入巨资建立起庞大的核工业生产体系,在伏尔加河、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布局了完整的核武器科研、设计、实验和生产设施。  相似文献   

8.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一位代号为“亚历克斯”的间谍向美国中央情报周提供了一份“王牌”战略情报,透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问题上的底牌,促使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最终,泱泱大国苏联丢尽了脸面。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只好卑躬屈膝地彻底向美国妥协,不得不同意下令拆除全部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狼狈的一幕在苏联历史上留下堪称最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加紧发展核武器。当时苏联在常规武器尤其是坦克数量上占有极大的优势,于是美国开发了多种火炮发射的核武器,以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1.
《政工学刊》2008,(5):63-6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武器试验,世界上反对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它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审议大会。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条约承认5个核大国拥有的核武器,并规定有核国家不得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相似文献   

12.
杨永志 《环球军事》2008,(16):56-57
和杜日阔布等苏联著名王牌飞行员相比,飞行员艾夫根尼·尼古拉耶维奇·斯捷潘诺夫上校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从另一些方面来说,斯捷潘诺夫绝对是幸运女神的“宠儿”。他曾两次对敌机实簏自杀性攻击都幸运生还;被敢机击落也能侥幸脱逃;他的许多战友和朋友在苏联“大肃反”运动中含冤死去。而他则安然无恙。他的经历不仅充满了幸运与传奇,更是苏联空军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3.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09,(24):52-53
有核国家的战略威慑多借助核武器战备值班这一形式得以体现。50年前,苏联核导弹开始战备值班,揭开了美苏两国核武直接对抗的序幕。而3年之后便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1959年苏联核导弹开始战备值班这一事件不管怎么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仔细考察这段历史,可以看到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第一枚原子弹虽然早在1952年10月试验成功,但是英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直到1956年之后才逐步形成。这一时期,英国的核威慑力量一直由英国空军承担。由于苏联核技术及其运载系统的飞速发展,促使美国、英国和法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核武器运载系统,要求这种运载系统不仅要对所携带的核武器的重量加以限制,而且还将要取代当时所有第一代核威慑力量所依赖的运载飞机。  相似文献   

15.
周义 《国防科技》2002,(3):33-36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核武器最多与核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但是“山姆大叔”并不满足目前的绝对优势。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为了继续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在进一步大搞国防导弹防御系统(NMD)、加紧太空战准备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核武器,并要继续保持其在核武器研发领域的全面优势。  相似文献   

16.
序言 1983年3月,里根总统提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我们将不再依赖核武器来防止核冲突。这样,他提出了上述计划和挑战。如果人们把自由地无忧无虑地生活理解成他们的安全不是依靠美国报复性的瞬时威胁来制止苏联攻击的话,那么我们能在苏联战略弹道导弹到达我们自己的国土或我们盟国的国土以前拦截和摧毁它们吗?  相似文献   

17.
在加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时间表上,法国排位第四,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于1960年2月13日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2月14日,法国电视台播放了这次在法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实况纪录片。但国内观众看了后并没有受到“巨大鼓舞”,因为电视上没有显示出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强烈闪光和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只有一股稀薄的烟雾冲上青天,历时约2分钟。法国政府十分重视核武器的研制。法国总统认为,核武器是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和影响力的重要资本,发展核武器是确保法国重新在国际上取得应有地位的手段。美国、苏联和英国在50年代初期已分别成功爆炸了各自的第一颗氢弹。  相似文献   

18.
春秋末年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指不经交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现代核潜艇堪称实现孙子这一战略思想最理想的威慑武器。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通晓古代兵书战策,研究过“孙子兵法”。50代他提出了核武器战略  相似文献   

19.
核物理学的进展所导致的核武器的开发成功是20世纪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尽管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研制并装备了总数达5万件左右的核武器,但核武器技术至今仍是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话说从头,美国陆军研制原子大炮的初衷其实不是对付苏联人,而是“对付”美国空军。1947年,美国空军从陆军中独立出来之后,因其垄断核武器投射工具,地位如日中天,着实让陆军眼红。为了夺回昔日的权势地位,美国陆军也打起了核武器的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