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价值工程是随着现代管理学发展而开创的新型管理技术,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经济方法,通过分析产品的功能与成本的关系,力求用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实现必要功能,导出提高产品价值的有效方法。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积极引入价值工程,以最小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装备最大价值发挥,不仅是解决我军目前装备采购价格居高不下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助于我军装备采购机制的优化。一、军品价格偏高的原因分析1.价值工程在装备全寿命管理阶段应用不足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力求产品最低寿命周期成本,价值工程的应用以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为基础。由于我军原有装备管理体…  相似文献   

2.
加强军品价格管理,保证军品正常订购,是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健全价格管理制度,完善价格调控手段,建立价格信息网络,加强军代表审价环节,搞好价格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装备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装备体制和国防工业体制改革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装备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从装备价格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纵观装备价格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装备价格管理体制形成的特点及影响装备价格管理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装备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飞  钟斐艺 《国防科技》2021,42(4):117-122
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装备价格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军队目前承担的装备审价任务日趋繁重,存量不减、增量日增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给装备价格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单一来源同类装备为研究对象,借鉴《军品定价议价规则(试行)》中竞争议价和征询议价不审价的原理,从单一来源同类装备价格的形成主体、装备审价任务量、装备价格的测算方法、装备价格的形成过程以及装备价格的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在明确价格形成主体的职能权限、科学确定价格的测算方法、完善价格法律法规、建设价格数据平台、加强价格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优化单一来源同类装备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军内工厂装备修理价格普遍偏低,给工厂管理与建设带来一系列困难。如何理顺装备修理价格关系,解决装备维修费短缺与装备修理的矛盾,调动工厂的积极性,已成为军队工厂主管部门、装备修理工厂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以舰船装备修理价格问题的某些侧面,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装备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装备资产价值评估具有自身的特殊方法。装备资产价值区间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从出让方角度建立价格区间的下限,从受让方角度建立价格区间的上限,然后建立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确定装备资产等级和价格,从而构建一种基于三大基本评估方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的装备资产评估方法。“勇士”资产价值评估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该方法具有评估值更准确、装备资产出让方和受让方都认可等优点,但在评估机构、基础数据库建设、装备资产市场等方面还应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提高装备价格审核工作质量必须紧紧围绕装备价格控制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提前介入,在规划论证确定技术状态时就重视价格问题,正确处理装备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的矛盾;完善装备价格管理法规制度,统一装备价格审核标准;改革现行的装备价格管理运行机制,发挥价格管理和监督部门的作用;加强审价队伍建设,提高审价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娟 《中国军转民》2023,(15):27-29
装备审价工作是装备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装备审价工作,保证装备价格合理,提高装备价格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装备建设质量和效益。本文分析了当前装备价格审核现状,指出装备价格审核工作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报价虚高、定价不统一、数据库建设不完善、审价人才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提高装备价格审核工作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装备价格管理工作不系统、不科学、不统一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包括建立系统有效的价格法规体系、覆盖全寿命周期的价格标准体系和全军共用的价格标准平台为主要内容的装备价格标准体系,同时还应加强装备价格信息化建设、完善价格标准体系运行监督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合理制定装备价格、促进国防军工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充分肯定现行装备价格政策法规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变革现行的仅仅以劳动耗费价值为基础制定装备价格的办法,代之于按劳动耗费、战技性能、供求关系、市场行情四者的平衡关系制定装备价格,并就此作了定性、定量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