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1914年投笔从戎.抗日期间,率部抗战,屡建殊勋.张自忠1935年4月9日授任陆军中将,时任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9年5月2日晋任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1936年以后,中国军队将官军衔等级设置为少将、中将(含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其中,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属于准二级上将,实际仍然是陆军中将,只是具有优先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的资格,佩戴上将的军衔标志,起初享受陆军中将的最高额薪俸,后来享受陆军二级上将的薪俸.  相似文献   

2.
原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究竟是不是国民党军上将,长期以来有三种不同说法。本文在认真分析有关历史资料基础上,考察国民党军的将官军衔的晋任、授任标准以及职务军衔和叙任军衔的区别以后,认为董其武不是严格意义的正式的国民党军陆军上将,而是上将职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始终认为自己相当于国民党军中将的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宁夏王"马鸿逵:负隅顽抗,终被歼灭,无奈去台,最后在美国当了寓公 马鸿逵,字少云,甘肃河州(今临夏)人,1892年出生.1910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后,长期在其父亲马福祥统率的宁夏地方军事集团供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第十一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委员长西北行营副主任等职.1936年授陆军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4.
1935年以前中国军队上将数量泛滥原因剖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末移植以日本军衔制为蓝本的现代军衔体系开始,短短二十多年,中国军队的上将军官数量多到统计不。清的地步。到1935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新的军衔制,改变了以往实行的将校尉三等九级制,将官分少将、中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比较好地控制了上将数量。本文试对1935年以前的中国军队上将数量泛滥的原因进行一番剖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牧洋 《环球军事》2014,(17):48-49
岛内媒体报道称,为配合“精粹案”实施,年底台军将官将降为292人,就在将官晋升更加困难时,8月1日,台军新晋升2名上将,“国防大学”校长邱国正调任“国防部军备副部长”、陆军司令部副司令郑德美中将调任“国防大学”校长,两人同时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由于郑德美是“总统府”侍卫长出身,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1940年德国国防军宣布设立陆军山地兵上将军衔,直至战败该军衔才被正式废止。该军衔只存在了短短的5年,先后有16位陆军高级将领被擢升为——陆军山地兵上将。  相似文献   

7.
三、上将泛滥原因 通过对在1912年到1935年间授予的陆(海)军上将、上将衔、追赠陆(海)军上将、追赠陆军上将衔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同的著作对在大陆期间的国民党军的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的人数和具体人员往往说法不一(1),互联网的有关帖子更是众说纷纭.1、邹作华、孙蔚如、马占山是否获得过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  相似文献   

9.
提起张治中和张自忠,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容易将其混淆,甚至误以为是一个人.实际上,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不同寻常的两个人物,一位是和平将军,一位是抗日名将.研究其历史就会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不仅姓氏相同,名字相近,而且都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自忠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为国捐躯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都带兵打过仗,都担任过军校校长,都有出任国民政府省主席等从政经历,都坚决主张联共抗日,都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没与共产党打过仗的人,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0.
李缘 《环球军事》2014,(5):30-31
台军“军闻社”1月15日报道称,“国防部长”严明当天先后主持李翔宙、严德发新职介绍。经马英九核定,台军上将职务调整,陆军司令李翔宙上将接任“国防部军备副部长”,现任“军备副部长”严德发七将调任陆军司令,1月16日生效。  相似文献   

11.
曾金陵上将曾金陵先后毕业于台湾“陆军官校”第39期炮兵科、三军大学战争学院1989年班、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兵学研究所1993年班。曾任台陆军第226师少将师长。1992年5月任金门防卫司令部炮指部指挥官。1997年1月任陆军总部办公室主任。1998年4月任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长。1999年1月晋升为陆军中将。1999年2月任陆军总部参谋长。2001年任第10军团司令。2004年5月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创下由军团司令直升上将的纪录。2006年2月台三军人事大调整,曾金陵调任“国防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2.
193年德国国防军宣布设立陆军装甲兵上将军衔,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该军衔也随之被废止。短短的10年当中,先后有47位陆军高级将领被擢升为陆军装甲兵上将。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战败后的德国被剥夺了拥有坦克和研制坦克的权利,其军队的总人数也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但德国人并不甘心受战胜国的宰割,他们在总结失败的教训l,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坦克和装甲部队。在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西克特的支持下,魏玛共和国国防部部队局成立了以埃里希-冯·柴希维兹为首的运输部队总监察部,由柴希维兹出任总监。  相似文献   

13.
(五)追赠二名一级上将 在国民党军军衔序列中的追赠军衔,主要适用于没有获得过国军军衔的民国先烈和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期间,曾经追赠曹锟、吴佩孚一级上将军衔,以表彰二人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而保持民族气节的义举:  相似文献   

14.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陆海空三军进行全面授衔,而且三军在服装、服饰、军衔符号、军种符号、勤务符号等外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分。上将以下军官,陆海空三军都有。也就是说,我军首次有了自己的陆军上将、海军上将和空军上将。  相似文献   

15.
1933年至1945年,纳粹德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2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12年中,却先后有26位陆军高级将领被擢升为陆军骑兵上将。  相似文献   

16.
2月2日,马英九核定主政以来台军最高阶层将领人事调整,包括参谋总长霍守业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部副部长”林镇夷升任参谋总长并晋升四星上将,陆军司令赵世璋升任“国防部副部长”、政战局长杨天啸升任陆军司令。其中,林镇夷是马英九上台后首位任用的四星上将,相关人事命令于2月5日生效。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萃     
中国开国上将:还有12位 随着中国军队一代名将、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的谢世,中国五十年代授予的57名开国上将目前还有12位。 1955年9月,中国军队首批授衔时,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之后,晋升中将2名、少将560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军1614名。 1992年5月,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离开人世。在这之前,10位大  相似文献   

18.
苏联大将录     
李鹤 《军事史林》2010,(9):34-44
英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置大将军衔的国家。194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命令,1935式军衔制的高级军衔改称将官,其中陆军设有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四级。大将与海军元帅及1943年设置的军兵种元帅同级。截至苏联解体,共有133人137次被授予或晋升大将军衔,其中31人后来晋升为苏联元帅,1人晋升为炮兵主帅。133人中最终军衔为苏联元帅的30人、炮兵主帅的1人、大将的98人、上将1人、少将1人、军衔被剥夺的2人。  相似文献   

19.
1955年9月,当中国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众多的将帅授衔之际,全军上下,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之后,又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补授、晋升少将562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从此,1600多将星便以其璀璨的光辉诞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中了,令世人瞩目,令世人敬仰,令中国人民自豪,令中华民族骄傲。  相似文献   

20.
利坚合众国史上的最高军衔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二战时期授予的陆、海、空军五星级上将,而是1976年美国建国二百周年之际,由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追授给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陆军六星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