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明宣宗在军事上的建树仅次于明太祖和明成祖。其军事思想在继承明太祖、成祖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形势的需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国防观上,他强调"安不忘危",主张"守备为上";在治军思想上,提出"训练有方,统驭有法";在用兵方略上,注重"兵贵神速",要求不拘古法、灵活应变以制敌。明宣宗的军事思想在明代军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海军作战指导思想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指导新中国海上军事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发展演进可分为:以"战略防御、战术进攻"实施积极的岛岸防御,以"力量前伸,积极作战"扩大当面海域控制权,以"海上破袭游击战"争夺有限海权三个阶段。它代表新中国对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力量发展的初步探索和理性思考,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战略上防御,战术上进攻;依托岛岸,机动作战;集中优势兵力,"蚂蚁啃骨头";与陆、空军协同作战;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等。它不仅回答了初建的人民海军以劣胜优等重大问题,科学指导新中国海防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更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新中国海军作战理论新领域,为之后人民海军战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技术航空兵器的广泛使用,使得空军航空兵对地作战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十分注重发展空对地作战理论,也更加强调发挥空中力量的进攻特长,"进攻"已成为空中力量运用的主导思想.针对空中进攻作战,运用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不同的航空兵兵力使用方案,根据敌防空体系对我方突击机的威胁程度,以完成突击任务等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以我方损失最小、航程最短等为目标函数的航空兵最优出动方案及我军现有作战飞机的编队模型构想.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指导思想.老子虽然认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凭借战争的手段来达到一定有限的政治目的,同时老子也强调不应该对战争进行赞扬,更不能以兵逞强,忘乎所以,而应"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所以老子对战争基本持反对和否定的态度,主张无为而治,"不以兵强天下"、"谦下"的思想,以此而建立不见干戈,安居乐业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5.
任力 《军事历史》2006,(8):58-59
"形"在此指军事实力.此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与战争胜负的关系问题,主张战争中首先要具备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的军事实力,然后寻求"敌之可胜"的有利战机.与敌作战,要先具备取胜的把握,确立取胜的优势,"先胜而后求战".提出战争指导者要能够充分评估双方的物质条件和军事实力,确立"胜兵若以镒称铢"的实力制胜思想.  相似文献   

6.
艾洁  边磊 《国防》2008,(5):72-73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学术界围绕一系列作战新概念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快速主宰"论的鼓吹者主张把战争打击的重点放在对手的意志上;目标论的支持者则提出用系统理论指导作战目标的选择;"平行作战"思想热衷于探讨取代"线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台湾将其军事战略从“攻守一体”转变为“守势防卫”;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贯彻“战略守势、战术攻势”的原则。为此,台湾军队在“十年兵力整建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将对军队进行“消肿强身”,力图以  相似文献   

8.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彭和平明隆庆二年(1568年),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奉命以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兵事。戚继光在军事训练中吸取蒙古骑兵作战的优点,编练了协同作战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辎重营。根据戚继...  相似文献   

9.
晁帅 《军事历史》2020,(1):81-85
空军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的新军种。朱德在参与领导人民空军筹备组建发展的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空军,怎样建设空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立足军事斗争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式的、强大的人民空军";立足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的实际,强调"空军能不能建设好,掌握技术是个关键";立足空军组建之初人才匮乏的实际,主张团结各方面人才"一起来建设新中国的空军";立足经费和资材不足的实际,要求空军建设必须"掌握精干政策""学会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拘泥古训,不墨守成规,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作战方针的制定,到练兵打仗,无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戚继光的水师建设和运用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水陆兼司”的抗倭作战方针倭寇来自海上,往往以沿海岛屿为基地,进行登陆袭扰。那么,对倭作战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针,才能克敌制胜呢?当时,有的人主张歼敌于海上,认为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有的则认为“固海岸为不易之定策”,主张歼敌于登陆之际;有的主张更全面一些,认为“海防之要唯有三策:出海会哨,毋使入港者,得上策;循塘距守,毋使登岸者,得中策:出水列阵,毋使近城者,得下策;不得已,而至守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