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2003年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600多人900多人次进入太空。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航天技术的关注,本世纪将成为载人航天进入太空的历史时期。航天员可以说正成为人类在太空的第一职业。  相似文献   

2.
航天(space flight)又称空间飞行,指人类借助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46年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2年岁末,又传来了“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中国人实现邀游太空的梦想已指日可待。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发表一组文章,从航天产品研制、航天发射和航天测控的不同角度,展现中国航天事业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更加灿烂的明天。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组织撰写。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23-23
“天宫一号”的发射触动了一向紧盯中国太空动向的外媒的敏感神经。美国《探索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在此之际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大步进展。《纽约时报》则这样评论:“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基金,在2077年前不会发射新的载人火箭,而俄罗斯也表示载人行动不再是其太空计划的首选。如今当美俄对太空失去积极性的时候,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航天力量。”。  相似文献   

4.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神舟"七号翟志刚太空漫步到"嫦娥"二号传回完美的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历久弥新,终获成功!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几十年来,共和国几代优秀的航天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铺就了中国人的通天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梅岭化工厂总工程师石斌正是众多优秀航天人才中的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工作动态     
《中国军转民》2013,(1):5-5
〉〉2012年12月19日零点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外国制造的卫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航天器送入浩瀚太空,航天发射实现“满堂红”。  相似文献   

6.
刘党辉  尹云霞 《国防科技》2018,39(6):008-014
快速航天发射以其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军民商快速太空进入的需求。概述了快速航天发射军用牵引、商用助推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未来军民商领域对快速航天发射的新需求。归纳了快速航天发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美军太空军事演习对快速航天发射的促进作用。基于美国在快速进入太空的需求评估、技术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快速航天发射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美国新太空战略威慑和太空霸权,为我国快速航天发射力量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指出:"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作为战斗在我国航天通信卫星事业领域的新一代航天人,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感到无比亲切,更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8.
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腾飞》     
漫漫太空路,拳拳爱国情。陈邕版画作品《腾飞》刻画了 "航天之父"钱学森,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中华科技腾飞的壮丽图卷。千年梦想一朝圆梦,从2003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开始,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作品"以刀代笔",刀法刚健有力,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凸显出一种力量之美。时空交会的画面主次分明,温情中带着感动,坚毅中透着浪漫,如幽深玄妙的太空,让观者对航天英雄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战争行动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目的,太空快速响应发射已成为重要的解决手段。总结传统航天发射场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太空快速响应活动对航天发射场的需求,从发射场建设需求体系、发射场测试能力推进、发射场改造和补充建设、天地一体测控通信体系、快速机动发射模式等提出了发射场建设发展途径,为满足太空快速响应发射场系统建设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浩瀚的太空,千百年来是人类神往的地方。然而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借助神话故事来表达美好的愿望。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把“人造地球卫星一1号”送入太空,标志着人类从此跨入航天时代。接着,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和前苏联,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把一个又一个人造卫星、航天飞船、航天飞机和航天站等航天器送入太空。截至1991年4月12日,人类向太空共发射了4000多颗航天器,进行载人航天活动140次,共244名航天员(其中15名女航员)424人次进入太空,其中12人登上月球,23人计27人次绕过月球,航天员一次飞行的最长时间达366天。 早在1961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声称:“谁控制字宙,谁就能控制地球。”前苏联出版的军事著作中曾写道:“控制空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美国和前苏联进入太空的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1983年3月23日,美国前总统里根在电视演说中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更加剧了太空中的火药味。目前,太空战已不是电影故事和幻想小说,也决不是哪位政治家或军事家凭空构想的一种战争幻境,而是高技术发展和太空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68年圣诞节前夕,一批身着厚重太空服的宇航员飞离地球。他们说,在太空中回眸地球,恰似一颗镶嵌在茫茫黑幕上的蓝宝石。“发现地球”本身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此也开启了人类进军太空、开发宇宙的崭新时代。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英国、日本、印度7个国家先后研制出近百种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航天运输系统,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器发射场,进行了6000多次航天发射。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航天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航天实力的象征之一。本刊遴选、介绍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著名航天中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来,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参与者,四川航天先后承担了箭体、舱段、伺服机构、故障处理系统、火工装置的研制生产任务。从神一到神六,布满了“四川航天造”产品。看着这些产品邀游太空,在感叹航天事业崇高和伟大的同时,这些绝少被外界提及的四川航天人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飞天之路,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呢?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是集国家政治、军事、科技实力为一体的高难度系统工程。要真正把人送入太空乃至使人长时期在太空生活,必须要突破三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近期,浩渺的太空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各军事强国纷纷斥巨资大举进军太空,太空已经成为大国军事角逐的新战场。在这场角逐中,印度航天异军突起,继去年成功进行了两项突破性航天技术试验之后,今年又成功完成了一箭多星的发射,航天实力陡然上升。一场令世人担忧的太空军备竞赛是否已经悄然逼近南亚?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技术被各主要强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尖端技术之一,有望提升航天装备可靠性、快速性和自主性,从而产生颠覆性影响。简要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态势。建立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维度,从运载火箭、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载人飞船、太空态势感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后,归纳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的趋势。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最初的陆地、海洋、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空间和外层空间,并且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利用和开发太空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我国的航天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从多方面改变着人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美国的航天飞机终于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时迎来了它的第100次发射。从而第100次地向全世界表明,航天飞机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出入太空的“雄鹰”。 一、展翅高飞上九天 在载人航天的早期,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工具是宇宙飞船。这种航天器因战功卓著而被誉为载人航天器的鼻祖。然而,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无法重复使用,不能把较大的卫星、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送入太空等。为此,人们一直盼望着能有一种象普通飞机那样的可多次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运输飞行器。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9.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入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承载着中国人对月球的憧憬和向往,穿云破雾,直奔太空。  相似文献   

20.
戚大伟 《国防科技》2021,42(6):10-14
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未能维持其在太空安全领域的优势,已不再是太空军事强国。本文首先梳理了俄罗斯太空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讨论了俄罗斯在太空安全治理和防止太空武器化方面的外交倡议,最后总结了俄罗斯太空安全政策的特征。本研究认为,自21世纪初起,俄罗斯逐渐开始复兴其太空军事力量,力图使其太空安全政策适应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不仅积极调整其航天计划,对其航天工业体系、航天机构和航天资产进行简化、整合和现代化建设,还谋求“非对称”反制策略,并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开展“太空外交倡议”,以应对美国太空武器化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同时推动禁止太空武器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