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杨波 《兵团建设》2013,(9):34-35
他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多情的土地;他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他把职工群众捧在心里,职工群众就把他举过头顶!站起来,他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他是一座丰碑。他是英雄。他用自己的行为书写活着的每一天,他离去时,人们甘愿续写他的故事,镌刻他的墓志铭……他就是四师六十七团原政委石书江。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笛声     
这笛声是七十多年前从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传出来的,是从无边无际的草地上那簇篝火旁传出来的。我知道,这笛子实际上是吹不响的。他的演奏者是一尊雕塑,雕塑是沉默的石头,没有生命,自然也没有声音。但谁都说他有生命,有声音。每一次看到这尊雕塑,我都  相似文献   

3.
当兵到阿黑吐拜克边防连,一定会经历一个特殊的"仪式",那就是由连队老兵带着过一次桥。在前往中哈22号界碑的巡逻路上,一条由哈萨克斯担流入的外流河阻住道路。苏联时期曾用石头基座铁杆桥身在河上架起一座铁桥,但随着时间推移,桥身日趋腐锈,焊点断裂。时至今日,只剩下河两岸的桥基,桥身早已沉入水中。铁桥成了断桥,巡逻的官兵为方便过河,便手搬马拉运来一堆大被阻断漫出河道,官兵在填充石头时刻意空出一部分,加上石头间的缝隙,使流水只是被减缓了流速,并不妨碍通行。但这样也给官兵带来了麻烦。雨水季节,水面漫过石头,垫出的桥  相似文献   

4.
在革命老区江西萍乡,离市区20公里的一个山头上,矗立着一座用玻璃钢精工制作,高7米的烈士塑像。塑像栩栩如生,再现出我军一位年轻指挥员,昂首挺立,驰骋拼搏战场的伟大形象。这位烈士就是秋收起义总指挥,我军最早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22岁的将领卢德铭。  相似文献   

5.
民兵文摘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赠送了贺礼。 中央人民政府赠送了一尊大型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标志形象——金色的紫荆花,端立于暖红色的花岗岩基座上。基座寓意九州方圆;环衬的长城,象征着伟大的祖国。整座雕塑昭示着香港永远繁荣昌盛。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赠送的贺礼是: 北京:景泰蓝瓶《普天同庆》一对。  相似文献   

6.
正五师八十七团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团场,三代团场人在温泉河谷一个名叫道拉达的石头滩,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终于把石头滩变成了一座军垦新镇。在八十七团向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镇华丽蜕变的过程中,团场的女职工们就像一朵朵鲜亮绽放的玫瑰,把团场装点得五彩缤纷。一株辣椒种出三元利润"我育的辣椒苗,在市场上每棵卖1元,如果种成大棚辣椒,按照去年的销售利润,每株辣椒可获利达3元!"2月20日,八十七团职工王玲说。  相似文献   

7.
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眼睛。走在美国许多城市的街头,常常会看到一些很有艺术品位的雕塑,雕塑的主人公用无声的语言,仿佛在向你诉说着什么,而美国以军事为题材的雕塑似乎更能让人从中悟出些什么。 凡是到过华盛顿的人都会去看一下这个城市最著名的两座雕塑墙——朝鲜战争纪念墙和越南战争纪念墙。 朝鲜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而且这个心结将永远存在和延伸下去。位于林肯纪念堂东北角的朝鲜战争纪念墙,是一座刻着美军阵亡将士姓名的墙。此次战争中美军官兵有5.4万多人丧夫了生命、墙上用激光刻印着的2000多张照片,就是从这些失去生命的士兵档案中挑出来的。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春日,或是淫雨菲菲的深伙,总能看到神情肃穆的美国人凝视着墙上亲人或朋友的照片。他们明白为这场违背民心民意的侵略战争,这就是所付出的代价。历史的见证让美国人进一步认清:破坏和平、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是全国的烈士县、贫困县,在这块贫脊的革命老区土地上,黄石军分区组织驻军帮助贫困山区修路建桥,植树造林,脱贫致富,树立了一座座丰碑,被当地群众誉为“爱民军分区”。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人武部,近年来可谓是好戏连台、捷报频传。仅近两年,就有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20多项重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面对一尊尊闪光的奖杯、一面面夺目的锦旗,人武部的同志自豪地说:我们之所以取得骄人成绩,是因为有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尽心管好武装工作的第一书记。"长城绵绵,挽救过哪个王朝覆灭的命运?雄关座座,烙下多少亡国之恨?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几次战争无一不告诫我们,霸权主义随时都可以把耀眼的火树银花随意栽种在任何一片想栽种的土地上。作为一方领导,就要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千年遗训铭刻在心,把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变成全社会的行动,把我们身边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好。"  相似文献   

10.
60年前,因为一个托付,一名民兵开始守护一座烈士墓,这一守就是28年。老人去世了,烈士墓由儿子继续守护,因为老人留下遗嘱:要世世代代守好烈士墓。就这样,这个特殊的民兵家庭一直默默守护着烈士墓。60年过去了,直到一位烈士的亲人被找到,这个传奇的故事才开始被传诵。1948年秋,张忠孝等5名战士在解放济南外围的战役中牺牲了。他们的遗体被送到了济南市港沟镇神武村。民兵刘修芝受委  相似文献   

11.
刘晨 《政工学刊》2006,(12):1-1
有两则名人故事很耐人寻味。一则介绍林肯的幼年经历: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地里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主人就不会把农场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天,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孩子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不长时间,我们就把它们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将它们晃动。另一则是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因为家境贫寒,他20岁辍学…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生活》2011,(10):13-14
镜头里,一张张老照片被涂上了绚丽的色彩,一身身旧军装被帅气又保暖的新军装所替代,一把把青稞面被可口又营养的饭菜"踢"出了官兵们的食谱,一座座土房子被安上太阳能的新营房请出了"历史舞台"。如今,驻藏官兵的生活过得不再是"紧巴巴、冷飕飕、苦哈哈",而是"富足足、暖和和、笑嘻嘻"。  相似文献   

13.
在茫茫海战场、港口航道,一枚小小的水雷就是一座暗堡,令各类的舰艇望而却步,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被人们称为"海上敢死队"的扫雷舰艇则是扫除这一座座暗堡、开辟海上通道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4.
绵延不断的大巴山深处,有一座孤独的小坟茔在向人们诉说着这样一个故事:陕西省西乡县钟家沟乡中心小学12岁的小学生李梅因交不够30元勤工俭学钱而自杀了。一行沉重的数字1996年4月,正是大巴山区农民插秧和采春茶的季节,也是山区学校大搞勤工俭学的季节。今年勤工俭学有别于往年,山区学校都把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驱车来到当年英勇就义的刘胡兰式女英雄杨岭梅烈士故乡——晋州市东卓宿乡南田村。走进南田村西口,就会看到一座雄伟的纪念碑,这就是"杨岭梅烈士纪念碑"。碑的前方矗立着杨岭梅烈士的塑像,塑像下洁白的基座石上,镌刻着"冀中平原刘胡兰式的女英雄——杨岭梅烈士。"这些刚健、遒劲的碑名、题词,都是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的亲笔手书。1986年3月,共青团晋县委员会,向全县青少年发出"向杨岭梅烈士学习"的号召,并组织了为烈士捐资修碑活动,  相似文献   

16.
4000年以前,人类把一种浅绿色的石头烧熔后倒进泥土做的模子里,烧制出一种能装上木柄刺杀野兽和敌人的武器,并在龟甲上刻下了它的名字——矛。当时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几千年以后——古老的矛伸向空中三维空间在扩展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海滩上,被后人称为“航空飞行之父”的莱特兄弟启动第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  相似文献   

17.
此情绵绵位于苏北大运河畔的邳县有座王杰烈士陵园。王杰,从牺牲到现在已经26个春秋,但他就象天边那颗启明星,已经深深镶嵌在人们心中! 一连数日,我奔走在王杰烈士牺牲的这片土地上,走访被王杰掩护下来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我们来到张楼乡种子站,见到了被王杰掩护下来的,已年过半百  相似文献   

18.
顾伟欣 《军事文摘》2011,(10):67-69
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陈列馆的蜡像展区内,数尊北洋水师军人的蜡像默默挺立,在这群身穿蓝白军服的蜡像中,一尊身穿红色上装,手持毛瑟步枪的蜡像特别显眼.这尊蜡像的装束是如此特别,以至于让不明真相者以为馆方放错了展品,把陆军士兵放到海军官兵群像中了.真的错了吗?当然不是——这尊蜡像身份特殊,这名装束特别的士兵属于中国第一支近代意...  相似文献   

19.
所谓立体菜地,就是在土地面积狭小情况下,以人造立柱来种菜,一般是利用房前屋后、阳台屋顶、天井晒台等处种菜,从而获得更多种植空间。这是一种简单而收效明显的实用技术。如5个立体菜柱占地仅3平方米,实际种植面积可达18平方米以上。立柱种菜产量高、周期短,可随收随种,循环种植。在多雨季节和多雨地区,可避免雨涝。干旱地区如有小型灌溉设备,也可采用。  相似文献   

20.
把石头作为战斗武器源远流长,几乎可以说跟人类的历史同样长久。早期人类在狩猎活动中就已广泛使用石头,因此将石头用于战斗是自然而然的。石头俯拾皆是,人人皆可使用,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其作用未可低估。即使热兵器问世之后,此种作战方式仍为所用,以至延续至今。阿拉伯人跟以色列警察斗争时就常常投掷石块。事至今日,每当人们谈论起古代石战,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一、中国古代石战   天然石块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用于投掷野兽,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投掷的技巧。远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中国古人类就学会打制和使用石球来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