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略反攻谢文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中国东北抗日联军迎来了极为有利的形势。从1940年实行战略转移,进入苏联远东地区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于1942年8月组建反法西斯同盟军──东北抗联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军第2方面军第88步...  相似文献   

2.
东北抗日联军余部退入苏联境内后,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分别建立北、南野营。苏德战争爆发后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并根据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接受苏方授予的"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步兵旅"番号。教导旅组建后,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在苏军帮助下进行系统的军政整训,不断派小分队返回中国东北,继续开展对日游击斗争,并在配合苏军远东战役、参加对日战略反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为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全面收复中国东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在苏联,解散在光复后的中国东北。该旅的组建和解散发生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本文仅就东北抗联几支小部队赴苏联境内开创南、北“野营”,组建东北抗联教导旅的历史情况做  相似文献   

4.
秦迪 《军事史林》2023,(3):15-22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至1940年,东北抗联遭受严重挫折,尔后大部转移到苏联境内长期整训。在此期间,抗联始终没有停止抗日斗争,而是陆续派遣小部队返回东北从事敌情侦察等小群游击活动。本文整合相关史料,对东北抗联小部队的出现与派遣,面临的敌后困境及其历史地位作一考察分析,以期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所建立的密营 ,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根据地。它是抗联游击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重要依托 ;是抗联储备战略物资 ,从事后勤补给的基地 ;是抗联安置伤病员、培训干部的后方。当然它与八路军、新四军在关内所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无法相提并论 ,但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日,吉林省敦化市"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研究会"专家学者在寒葱岭枫叶谷地区发现了大片抗联密营遗址,遗址中当年抗联战士构筑的"支"字形战壕、多处"散兵坑"及抗联战士生活区的痕迹等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全军将士在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夏云杰和李兆麟等率领下,风餐露宿,穿林海,踏雪原,从1932年开始,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10余年的敌后游击战争。抗日联军全盛时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游击区达70余县。对于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共中央和毛泽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阐述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贡献:歼灭了大量日军,延缓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动摇了日伪的殖民统治,打乱了日本企图把东北建成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的如意算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对阻止日军“北进”计划,支持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起了积极作用;抗日联军协同苏军进军东北,密切配合,为打败关东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朝鲜共产主义者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战后东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总抗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促进东北全境迅速解放创造了条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英勇奋战,历尽艰辛,坚持不懈,长期独立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与日伪军作战数万次,使日军在东北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也付出了3万余人的代价。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耀新 《军事史林》2014,(12):44-5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些抗日武装在战斗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1936年在吸收其他抗日武装的基础上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肩负着驱除日寇的伟大使命.在与强大的日本法西斯战斗的过程中,东北抗日联军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力争建设一支正规化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是极其艰苦和顽强的。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二十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仲是红军出征后南方  相似文献   

12.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用职权产党领导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人民军队,它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同日伪军进行殊死斗争.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一些爱国的有民族气节的东北军官兵和民间武装组织起来抗日,在1932年曾经形成了为数多达30万人的东北义勇军,不过这些武装基本上由旧军人和绿林来统率,没有正确的统一的政治领导,组织涣散还排斥共产党人员进入.1932年至1933年日本出动了5万兵力连同收编旧东北军建立的伪满洲国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东北义勇军基本上打垮,剩下少数人员退往关内或者苏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为东北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军长祁致中就是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很典型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关于东北联军的研究,始于1953年3月军委总参召开的战史编写工作会议。1955年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资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研究东北抗日联军的史料汇编。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东北抗日联军的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八女屹立牡丹江 无限忠贞万古传 牡丹江地区英雄辈出。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高举誓死反抗日本侵略的义旗,展开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斗争。1938年7月,发生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上的“八女投江”就是抗联将士创造的无数惊天地泣鬼神壮举中的一曲巾帼悲歌。 “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是由抗联著名领袖周保中  相似文献   

17.
张贺 《军事史林》2016,(5):39-44
一、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其武器弹药补给极其困难.抗联武器弹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原东北军遗留和伪军反正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在中国各派军阀中装备体系最齐全,涵盖海陆空,也是轻武器装备质量最好的一支.张氏父子不仅通过大规模采购西方和日本先进军备武装东北军,而且还在沈阳建有规模较大的兵工厂,基本实现陆军武器自给,甚至开始超前研制自动步枪等新武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军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出版座谈会。军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是经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9.
一话说1939年11月间,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率领一支小部队,突破日寇重围,顶着漫天风雪,穿过参天密林,辗转来到长白山区一个名叫老熊沟的地方。老熊沟是当年抗日联军的根据地,群众一见杨靖宇带着队伍又回来了,真是喜出望外,纷纷拉着抗联战士的手往自家的热炕头上让。不料,屁股还没坐热,忽然传来一阵枪声。担任警戒任务的侦察排长王虎林飞奔而来:“报告司  相似文献   

20.
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豫南特委及哈尔滨市委、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