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寿硕  覃卓敏 《国防》2004,(8):23-23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 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晓伟 《国防》2004,(8):21-22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能秋  谢乐婢  李清 《国防》2004,(8):26-27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商庆平 《国防》2004,(8):24-24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 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汉波 《国防》2004,(8):19-21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智 《国防》2005,(4):29-30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我国也确立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而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重点就是要按照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因为,民兵是国家“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战时首批动员对象。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事制度,建立民兵组织和组建预备役部队,是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作为美国在亚洲战略防御支撑点的韩国,一直处于美军的保护之下,并且通过美国的大力援助,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发展。韩国为了能够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的既定目标与任务(其中之一是加强本国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军事经济地位),将武装力量的建设放到了中心位置。近10年来,韩国根据军队发展《818计划》,努力加强本国的国防实力。  相似文献   

9.
陈炳德 《国防》2008,(10):4-8
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后备力量建设非常重视,胡锦涛主席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和机制,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增大国防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当前,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的新一轮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在精简现役部队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成为各国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的超级军事大国,也是公认的军事法制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在美国独立后2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军事法制对美国武装力量基础的奠定,以及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军事法律制度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握特点规律,努力加强现代条件下执勤处突能力建设,确保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2.
民兵、预备役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党中央、中央军委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以民兵、预备役为主体的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强调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自觉适应战争发展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3.
孙汉波 《国防》2004,(8):19-21
仗怎么打,武装力量就怎么建.信息化战争是各种作战力量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因此,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实行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九汉 《国防》2007,(3):45-47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行军地双重领导,是我国武装力量体制的一个突出特征.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必须认真落实军地双重领导制度.地方各级政府与军事机关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形成强大合力,努力抓好预备役部队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夏创业  张洪宽  孙世扬 《国防》2009,(12):63-63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力量的共同使命。军事训练是生成、巩固和提高武装力量遂行任务能力的基本途径。推进民兵应急分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关键在于狠抓军事训练落实,努力提升军事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国光 《国防》2005,(7):39-40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是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之相适应,必须实行国家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而现役部队防空力量和民兵、预备役部队防空力量自身的一体化建设,又是实现整个国家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本文仅就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防空力量一体化建设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民兵、预备役部队防空力量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民兵、预备役部队防空力量一体化建设涉及军地诸多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搞好。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可能担负的任务,以及我国国情、军情,我认为,民兵、预备役部队防空力量…  相似文献   

17.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未来作战要求,加快军事训练转型,以真抓实备努力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中兴 《国防》2005,(6):49-51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必须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自觉适应“两场”需要,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把民兵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充分认清民兵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民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兵是我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民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任重道远,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着眼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的国防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后备力量作为武装力量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也在同步加大。目前,县级以上军事指挥机构均建立了可视作战指挥中心(含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基层单位(乡镇武装部、民兵各类分队)几乎是空白。几年来,尽管各  相似文献   

20.
朱启 《国防》2005,(1):23-24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际形势,立足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近几年,各级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适应“两场”需要,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但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一些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国防力量结构,现役武装力量在精干中求强、后备力量在互补中求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既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