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壮哉!香港人     
“五四”爱国运动与香港人抵制日货行动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主要参战国的英国为了维护其在远东的殖民利益,决定借助日本的力量,削弱德国在远东的实力。1914年8月4日,英国驻日本大使格林求见日本外务大臣加藤高明,提出如果战事波及远东,希望日本能够在香港和威海卫受到德国袭击时给予援助。7日,他又向日本政府送交英国政府的照会,希望日本舰队在中国海攻击德国舰队。  相似文献   

2.
1943年1月12~25日,美英两国元首在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现名达尔贝达)会面(还有法国戴高乐参加),讨论在欧洲战场打败德国的军事行动,对太平洋及远东方面的军事行动也作了具体安排,决定一旦打败了德国,就立即向日本发动全面攻势。会后,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敦促德、日、意3国无条件投降的讲演。他说:“我和丘吉尔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威慑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就是要让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  相似文献   

3.
王涛 《现代军事》2008,(8):55-59
近来,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对其核武库进行现代化升级,至少在2050年之前继续保留核武器。能够对波谲云诡的未来战略安全环境做出必要反应,是英国保留核武器的第一要旨。本文认为,英国保留核武器的另一根本原因是维持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其的信任度,为英国与美国一起参与军事干涉主义行动铺平道路,从而确保美英关系的延续和英国的长期安全。对于这一看似并无直接关系实则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及英美两国日益宽泛的核关系,英国在其官方宣示中避而不谈。目前,英国议会与非政府组织正试图将“三叉戟”现代化升级项目进一步公开化,但目前看来。这一努力将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4.
黟远 《军事史林》2014,(11):F0002-F0002
中国远征军是第二次世界犬战期间,中国为抗击日本对中国云南和友邻缅甸的入侵,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打通史迪威公路这一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国际交通线,出兵滇缅与美英盟军协同作战而组建的一支特殊的部队。  相似文献   

5.
由于充满对抗的作战要求和英国政府有关军事装备项目的决定,英国的反潜战能力开始削弱,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在英国国内不断提高。英国政府和国防工业官员由此表现出的担忧,已经超过了他们对英国政府去年取消猎迷MRA4海上巡逻机项目一事的忧虑。  相似文献   

6.
徐焰  少将 《国防》2013,(7):75-77
进入1940年夏季,中国抗日战争仍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法西斯德国横扫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因自顾不暇急于在远东对日妥协,不愿支持中国抗战。日本利用这一有利国际形势,派兵进入越南,并同国民党当局在香港进行秘密谈判,条件是重庆当局承认伪"满洲国"、与南京汪精卫政府合作,从而换取日本从关内基本撤军(却仍要保留几个沿海要点)。中国进行的艰苦抗战,这时确实面临着中途而废的危险。当然,随后国际形势很快发生变化,美国因在太  相似文献   

7.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与美英在亚洲的霸权进行全面较量的起点,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开始形成。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咄咄逼人的争霸行动,在当时已经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美国等国却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这种绥靖政策加速了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世界大战的爆发,断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吞并了西太平洋德属马绍尔、马里亚纳、加罗林群岛,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扩大为约4800公里。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美英居世界第3位,一跃成为世界新兴海上强权,使远东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世界海军限制军备条约使日美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1923年,日本继1918年之后,对《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作了第二次修改,正式将美国定为第一假想敌国。此后,日本海军据此制订了对美作战的详细计划,并疯狂扩军备战。为了应付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10.
1909年英国海军部基于德国海军快速扩建的现实威胁和相关情报,向政府和社会发出了严厉预警,掀起了“海军恐慌”。在“海军恐慌”到来之前,英国海军部已经将德国视为“海上首要敌人”,但英国政府内部总体上对此并不认同,而是倾向于同德国谈判、协商解决海上矛盾,并限制海军军费的飞速上升。但“海军恐慌”发生后,英国海军部对德国海军扩建的威胁认知,在英国内阁、议会和社会中迅速扩散蔓延,引发了内阁和议会在建造主力舰数量问题上的严重分裂与博弈。最终英国政府接受了将德国海军扩建作为其妄图挑战英国海上主导权和谋求欧洲霸权的铁证,德国由此被标记为英国的首要甚至唯一敌人。英国对德国威胁整体认知的转变,对一战前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为管控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苏、英、法五大国为首的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浴血奋战,苏德战场经过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两次战略决战,苏联完全掌握丁战争的主动权;欧洲西战场美英也改变了过去按兵不动的策略,采取了局部反攻的积极行动,最后击溃德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在亚洲战场,日本的顽强抵抗给美英军队造成了重  相似文献   

13.
"先欧后亚"是二战时期美英同盟国制订的先打败德国后对付日本的大战略,中外学者还有"欧洲第一"、"德国第一"、"先德后日’等说法.抗战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先欧后亚’战略力持反对意见,而中国共产党人则对此表示赞成.这种态度上的差异实际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战略视野.  相似文献   

14.
薛林群 《国防科技》2003,(12):49-5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在收到英国拒绝“和平建议”的回信后,便决定凭借其强大的空军实力,通过战略轰炸并辅以政治诱降来征服英国。尽管当时英国的空军实力远远弱于德国,但最终挫败了德国的狂轰滥炸。究其原因,富具特色的民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实行的是国家与地方、公共与个人相结合的民防建设方针,力求做到:建立有效的战略预警系统,为民防的动员与实施争取主动;中央政府对民防建设投入一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是美、英、荷、澳等国与日本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烈的一场海上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长期的战前准备,而美英等国则是在战争准备相对不足。面临德日法西斯两线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卷入战争的,作为这场战争中与日本进行对抗的主要国家美国,由于其战前战略筹划并不完善,以致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遭到惨败,但是美军在战争爆发后能够面对现实。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战略上的关系是,一方面既有一串政治军事同盟条约,另一方面又有剧烈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深刻危机。这里反映出它们的战略目的,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而特殊性恰恰是最本质的方面。本文着重对它们的特殊性作一剖析。德、意、日发动战争的共同性是,扩大侵略,瓜分世界。它们为此而先后签订的条约有:1936年10月25日,德、意签订的被墨索里尼称作“柏林——罗马轴心”的正式协定。这个协定的中心内容是,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德、意两国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9日,英国新上台的保守党政府首相大卫·卡梅伦发布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卫英国——防务与安全战略审查》报告,这是继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防务战略审查》后,时隔12年再次较全面地阐述新威胁环境下国防能力发展和三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光复和接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文告规定,由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全部归还中国,远东盟军司令部决定台湾由中国接收。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下令成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命原陆军大学校长陈仪为台湾首任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0月25日,陈仪在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台湾同胞热烈庆祝台湾光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祝贺台湾重新回归祖国。陈仪接管台湾后,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驻日占领军为何胎死腹中?赵波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了促今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决定,为彻底铲除军国主义,粉碎日本企图征服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狂妄野心,实现战后日本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目标,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盟国军队将对日...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是美、英、荷、澳等国与日本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烈的一场海上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长期的战前准备,而美英等国则是在战争准备相对不足,面临德日法西斯两线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卷入战争的,作为这场战争中与日本进行对抗的主要国家美国,由于其战前战略筹划并不完善,以致在太平洋战争之初遭到惨败,但是美军在战争爆发后能够面对现实,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指导,结果较快地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最终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