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吉林省敦化市委、市政府创新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连续3年位屠全省县级市第三名.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市、全国卫生城等荣誉称号。敦化驻军各部队牢记我军宗旨,用真情和汗水为建设“第二故乡”而无私奉献,在敖东大地树起了一座座拥致爱民的丰碑。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研究探讨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的抗日斗争,对1933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状况、抗日斗争活动及其作用和影响以及所遭受的损失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3.
1939年10月至1941年春,胶东军民在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举行了东海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粉碎了胶东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解放了昆嵛山,巩固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1939年春,伪军张宗援部,在顽军刘桂堂部的配合下,向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妄图一举消灭成长中的抗日武装,毁灭刚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在胶东东部,自1938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西上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地方势力趁抗日力量暂时薄弱之机,借抗日之名,行鱼肉百姓、残害抗日军民之实,不时制造反共磨擦。1939年4月24日,文登保安团王兴仁部包围西南台村,将中共文登县委军事部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东北的抗日前沿阵地上,活跃着一支英勇的国际纵队——韩国抗日武装。他们蒙受亡国灭种之耻辱,肩负抗日复国之重担,英勇战斗,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为世界特别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1931年以前,东北韩侨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复国的军事活动;1931年以后,中韩实现联合抗日,予日本侵略者以更大打击。本文以1931年为界,对东北韩侨1931年前后的抗日军事活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7军的前身是由胶东地区几支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在文登县天福山领导抗日武装起义,以1935年“一一·四”暴动保留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翌年春,又有“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等一批抗日武装成立。1938年9月,第3军与第3支队奉命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2月改隶山东纵队建制),司令员高锦纯,政委宋澄,副司令员吴克华。支队辖六个团7000余  相似文献   

6.
《华北民兵》2005,(2):57-5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华北敌后创造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曾被毛主席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0月到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中央北方局以胶北岳区党委等领导机关部分驻在阜平。  相似文献   

7.
中篇:分散转移,度过困难时期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也是兵工生产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从1941年开始,将其侵华主力转向敌后抗日军民,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而处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则纷纷向日军投降,调转枪口,进犯抗日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新四军被迫在抗日和反顽两条战线上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加  相似文献   

8.
张耀新 《军事史林》2014,(12):44-5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干部到东北,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些抗日武装在战斗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1936年在吸收其他抗日武装的基础上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肩负着驱除日寇的伟大使命.在与强大的日本法西斯战斗的过程中,东北抗日联军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力争建设一支正规化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9.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略反攻谢文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中国东北抗日联军迎来了极为有利的形势。从1940年实行战略转移,进入苏联远东地区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于1942年8月组建反法西斯同盟军──东北抗联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军第2方面军第88步...  相似文献   

11.
1940年夏季,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皖南事变后,公粮征收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税收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各阶层合理负担公粮,华中抗日根据地政府每年夏秋两季征粮前都修订公粮征收条例,调整征收政策.虽然在1941年春后,华中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顽围攻,有些地区居民的公粮负担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并没有使根据地居民负担过重.华中抗日根据地公粮征收,不仅满足了当地的军需民食,动员了根据地居民积极抗战,而且扩大了中共在华中乡村地区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37年8月,党的洛川会议之后,我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地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和敌人后方,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同时,派出大批党和军队的干部,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成立工、农、青、妇、儿童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和民兵、自卫队等群众武装组织,随后又建言了各级抗日民主  相似文献   

14.
1936年2月党中央、中央军委组织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历时三个月的东征,对于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扩大红军、发展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为以后出师华北进行抗日奠定了基础,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为此,我们就东征的有关问题作些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日军虽暂时未对华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加紧侵略战争准备。为应对战争危机,广东中共组织恢复重建后,决定以统战为基础,筹建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随后,广州、东莞、惠阳、博县、增城、宝安、中山、番禺、顺德、南海、新会、开平、开恩等地及潮汕地区,均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抗日自卫队、先锋队等群众抗日武装,为而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界关于东北联军的研究,始于1953年3月军委总参召开的战史编写工作会议。1955年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资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研究东北抗日联军的史料汇编。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东北抗日联军的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由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展》,于2017年12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览共分"序篇""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创立""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艰难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再度发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附录"七个部分,用近6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首次在山东境外展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斗争历史,体现了山东  相似文献   

18.
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豫南特委及哈尔滨市委、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沦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到处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烽火。义勇军、救国军、大刀会等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东北的抗日武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日军大规模讨伐下,相继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几支抗日武装仍顽强地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中共东北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兵力3万余人。  相似文献   

20.
秦迪 《军事史林》2023,(3):15-22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至1940年,东北抗联遭受严重挫折,尔后大部转移到苏联境内长期整训。在此期间,抗联始终没有停止抗日斗争,而是陆续派遣小部队返回东北从事敌情侦察等小群游击活动。本文整合相关史料,对东北抗联小部队的出现与派遣,面临的敌后困境及其历史地位作一考察分析,以期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