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K50鱼雷简介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5,27(4):32-32
MK50鱼雷是美国水面舰艇和飞机上用的高性能水下武器,1992年10月授权用于舰队。它是为取代MK46而研制的,原用于对付快速深潜双壳体的苏联核潜艇威胁。相对于MK46,MK50已增加了射程,更加复杂的反对抗措施逻辑、更大杀伤力、速度、深度和续航力。主要技术进步包括一个存储化学能的推进系统。另一技术进步是武器战术信号处理都是软件驱动的。为提高MK50在浅水区域性能,1990年代中期进行MK50软件块程序升级。1996年引入了MK50Block升级1。在2002年引入可靠性升级。长:9.5英尺直径:12.75英寸重:800磅推进:存储化学能推进系统制导:主/被动声…  相似文献   

2.
MK48鱼雷简介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5,27(4):97-97
MK48重型鱼雷只由潜艇使用并在攻潜中作为反潜武器部署,在战略导弹潜艇中作为主要防御武器。此外,该鱼雷已由3个同盟国家采购。海军还开发了MK485型ADCAP鱼雷。该鱼雷取代MK484型鱼雷,1990年批准全力生产。在海军史上,在反抗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中,ADCAP比任何其它潜艇发射的鱼雷速度都快而且精度都高。它是重型声导鱼雷,有复杂声呐。全数字制导和控制系统,数字融合系统和推进改进。其数字制导系统容许重复改进以便通过软件升级反抗不断发展的威胁。1996年,最新的ADCAP鱼雷交付海军。为改进未来性能,正在对现有ADCAP存储库作几…  相似文献   

3.
美国MK46鱼雷     
一、研制背景MK46鱼雷是美国继 MK43和 MK44鱼雷之后的第三代小型反潜鱼雷。1950年开始研制的MK43鱼雷,于1951年服役,它是美国第一代小型反潜鱼雷,也是鱼雷史上第一型最小的鱼雷,为小型鱼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因技术性能较低,如航速15节,与常规潜艇速度相当,难以打击潜艇。为此,1952年美国开  相似文献   

4.
目前,美国海军的鱼雷发展原则是以高效费比方式逐步改进鱼雷,而不轻易设计全新一级鱼雷。通过把不同鱼雷的最佳和最可靠的技术部件组合成一种新雷,就能以最低的费用使鱼雷性能得到重大改进。在鱼雷升级改进中,美国海军严格按照制造-试验-制造的方针,并在所有重要海域进行发射试验,以确保鱼雷能有效地作战使用。MK 48-6AT正是遵循上述原则从MK 48-6型派生而成的、具有先进技术的新重型鱼雷。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世界上研制的鱼雷型号(含改进型)总数已超过了300种,其中美国就有87型之多。在这众多的鱼雷型号中,美国的MK46、MK48鱼雷表现突出。MK46为轻型反潜鱼雷,共计生产了5万余条;MK48为重型鱼雷,大约生产了6千条。这两型鱼雷都已成为了美国鱼雷研制,生产的通用标准,并竞相被北约等西方国家购买和仿制,是鱼雷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据Jane’s Navy Imernationa1999年2月报道,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Adelaide级FFG7导弹护卫舰即将升级。合同价格为10亿澳元(6亿美元)。其中包括舰壳声呐、水雷和障碍物避碰能力、Mar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用于改进的海麻雀)、MK75 76mm火炮、MK92 Mod5反潜鱼雷。雷达包括AN/SPS—55,AN/SPS—49A(V)。  相似文献   

7.
据JDW1999年2月17日报道,澳大利亚防御部队正打算购买新式轻型鱼雷和重型鱼雷,价值可高达8.415亿澳元(5.5亿美元)。 新式反潜战鱼雷将取代或增强目前使用的MK46的各种改型。新式鱼雷将装备一系列平台和护卫舰、直升机和海上巡逻艇。  相似文献   

8.
1957年装备美国海军的 MK 37鱼雷,作为潜射鱼雷,原来有四个型号,其中0型与3型是非线导的双速制、主被动声自导大型电动力鱼雷;1型与2型为线导加末端声自导电动力鱼雷。而3型鱼雷是0型鱼雷的改进型,2型鱼雷是1型鱼雷的改进型。按照最初的设计要求,MK 37鱼雷是一种两用武器(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艇),但实际证明,其声自导系统不能满足攻击水面舰艇的要求。因此,多年来该雷一直作为攻潜武器使用。到60年代末期,随着核潜艇的发展,MK 37鱼雷已不能满足要求。美国根据它的现有设备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对抗方法难以有效对抗尾流自导鱼雷这一问题,籍由悬浮式深弹拦截原理、在分析尾流自导鱼雷可能航向范围的基础上,建立悬浮式深弹作战使用等模型,对悬浮式深弹在水面舰艇规避尾流自导鱼雷中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悬浮式深弹能有效地拦截尾流自导鱼雷,从而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研究成果为研制新型反鱼雷装备、改进现有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对抗鱼雷攻击时决策基准点的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面舰艇对抗鱼雷攻击过程中,探测器材所探测到的鱼雷信息是模糊信息情况时无法确定对抗决策的问题,提出了决策基准点的概念,并给出了在水面舰艇采用规避措施或采用规避措施并同时结合使用火箭深弹对抗鱼雷攻击时的决策基准点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MK46鱼雷海水泵定子内轮廓曲线进行了理论及设计分析。其中对定子内轮廓曲线方程形式进行了推导确定,进而给出了该曲线是由一条圆弧、正弦曲线和阿基米德螺线组合而成。文中还对叶片与定子内廓之间脱空及自锁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美国MK46-5型鱼雷的发射弹道,建立了迭代法求解模型,将鱼雷入水后的弹道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综合考虑了该鱼雷发射后的各种误差,采用迭代的方法求解其转角,进而求解出一次搜索主航向、自导开机距离及直航搜索距离等射击诸元,采用迭代的方法进行求解,射击参数的解算不仅提高了精确度,而且易于系统工程上实现.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其作战作用问题打下了基础,对提高水面舰艇反潜防御能力和生存概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SUT鱼雷是战后德国研制的第二代重型电动线导鱼雷。SUT鱼雷于1980年服役,随着209型潜艇的出口而在多个国家海军中"落户",现在早已停产。与209型潜艇相同的是,SUT鱼雷也仅用于出口,德国海军从未装备。尽管从基本性能数据上看,SUT鱼雷与MK48、"旗鱼"等大型热动力鱼雷存在差距,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信息化海战的特点和对鱼雷的要求,提出了在信息化海战条件下鱼雷应该具备的一些战术和技术能力,如在网络体系中及时可靠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强的对抗能力、先进的导航定位能力、远程的水声通信能力等,并对鱼雷航程和航速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型鱼雷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反鱼雷深弹武器是水面舰艇对抗鱼雷的一种新的反鱼雷武器,由它组成的鱼雷防御系统可以拦截潜艇发射的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及尾流自导鱼雷.根据其作战使用特点,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其基本思想,具体实现过程,并应用实例加以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击末弹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防对抗单一目标的模拟仿真,利用力学与现代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防对抗单一目标的弹道设计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并以此建立了鱼雷导引弹道段、平行航向弹道段和程序弹道段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鱼雷攻击末弹道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蜘蛛”反鱼雷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装备尖端的抗干扰设备,变得越来越聪明, 能有效地对抗软杀伤反鱼雷措施,从而成功地对舰艇实施攻击。此外,浅水复杂的水声环境,使舰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时间也更短。为应付现代鱼雷的威胁,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了“海蜘蛛”(SEASPIDER)反鱼雷鱼雷。“海蜘蛛”直径210毫米,长2260毫米,重115千克,采用主/被动自导,自导作用距离数百米,水下航程1000米,速度小于50节,可在潜艇工作深度内使用。雷上声呐具有主动、被动及拦截作战模式,水平和垂直视界范围大,采用多普勒处理的主动探测。战雷头采用全方位爆炸,以便更好地拦截迂回的鱼雷,1枚“海蜘蛛”能对抗1枚鱼  相似文献   

18.
反鱼雷武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鱼雷武器对抗中反鱼雷鱼雷武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系统预警与反应技术、制导技术、拦截弹道导引律、引战配合技术和总体技术;并对我国的反鱼雷鱼雷武器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5,27(3):56-56
据JDW2005年2月9日报道,英国皇家海军(RN)23型HMS西敏斯护卫舰已成为装备2170声呐水面舰艇鱼雷防护(SSTD)系统的第一艘RN战舰。为满足工作人员要求而采购的(海)7573,SSTD是一种反冲的软杀伤鱼雷防御系统,它将探测、分类和定位鱼雷,系统地向指挥员阐述战术建议,使能有效地部署消耗性的声对抗措施。Ultra电子公司是该计划的主承包商,在2002年8月由防御采办机构鱼雷对抗措施综合工程办授予一项价值5100万英镑(9400万美元)的合同进行论证和生产。大约65艘RN和皇家舰队辅助船,其中包括航母、两栖舰、驱逐舰、护卫舰、油船和补给舰,已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难题,从舰艇尾流特性出发分析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工作原理。针对尾流自导鱼雷的特点,在尾流自导鱼雷对抗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尾流自导鱼雷的报警定位、指挥决策和对抗实施方法,研究成果对提高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作战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