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其坚实的利益基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政治表现形式,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军人的利益有机地融合在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中,军队的使命和军人的职责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奋斗.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2007,(11):71-72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期待。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时,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针对我国社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3.
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的利益。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今天,我们在学习实践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政治上强不强、行动自觉不自觉,就是要看我们每个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不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强不强。如果只想当官而不当“公仆”,处处高人一等,凌驾于群众至上,不仅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而且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三讲”教育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利益,自觉坚持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上“讲政治”。江泽民主席说:“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自从她诞生至今,所做的一切艰苦奋斗和努力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所以,“讲政治”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维护和实现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上“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人不曾做过官,也不会做官,更没有做官的命,但时常跟官。凭直观和感受,吾以为为官者应过好“三关”。 一说“金钱关”。大凡为官者都是管啥有啥权——管人事的有人权,管财经的有财权,管物资的有物权,管部队的有兵权……种种权力,寄予了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公仆者理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切莫玩弄“权术”,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利。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秉公无私,勤政为民。这样才能永葆公仆形象不褪色。 二说“人情关”。为官者也是人,什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七师已实施了一年多的"八法工作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说明"八法工作制"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求全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进一步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报告仅"人民"二字就出现145次,充分体现出中  相似文献   

7.
树立共产党员的事业观马蛟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共产党员的事业观,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从党的利益出发对待工作,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为国家而献身。树立共产党员的事业观,是对...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的优势所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党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性的三个“一致性”,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一、执政党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保持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因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洞察这两条经验,明确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的高度统一性,这种统一发端于党和人民利益的根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最广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将革命功利主义诉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革命功利主义伦理观.一、以人民利益为本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革命功利主义的奠基石邓小平的革命功利主义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奠基在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而奋斗的宗旨基础之上.它主张,以人民利益为本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本人处处以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他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这突出体现在他集中亿万人民意志、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员的群众观,主要是指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既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也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确群众观是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每个党员经常面对和必须正确认识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私利。作为这个先进群体的一名成员,他必须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体现了我们党完整的价值观。人民及其利益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 ,在我国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坚持自己鲜明的阶级性 ,还要在此前提下 ,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的先进性、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面对涉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处理起来不认真;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贯  相似文献   

14.
李实 《政工学刊》2013,(4):65-65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些深刻而有力的话语,出自毛泽东1944年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追悼会时所做的讲话,并经整理成《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论述为人民服务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今世界有多少政党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垮台的原因尽管很复杂,但丧失人心,为人民群众所抛弃,是一个根本原因。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人民群众的利益——小到吃、喝、拉、撒、睡,大到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无不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焉有小事?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与“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潮。‘‘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与“军队国家化”的观点,违背了我军成长发展的历史逻辑,违背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违背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属性,违背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对于兵团农牧团场来说,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营造新形势下党群干群间的鱼水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团场改革发展的步伐,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除此以外,没有什么自己特殊的利益。为此,党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每一个党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 ,并在不同时期赋予其新的内容 ,使党的利益观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在新时期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挑战。坚持共产党人的利益观 ,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奉献与索取、政绩观与群众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从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对马列主义建党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这一发展的重要表现 ,就是在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新思路 ;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的前提下 ,提出了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理念。这对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7,(11):98-9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党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