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志安 《军事史林》2008,(11):23-28
最近几年,国内许多报刊和网站都转载了一篇《“加农”重炮功垂青史——忆我军第一个重炮团的成长和战斗历程》(简称《加》文)。该文据辽宁省军区铁岭干休所兴万涛同志的回忆,描写了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的若干战斗片断。文中说:1946年冬天,东北我军炮兵第3团的干部战士,在绥芬河地区日军遗弃的重炮防御工事周围,搜集到日军败退时拆散的加农炮残体和零件,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陆军炮兵的正式称谓是“火箭兵-炮兵”。俄陆军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合成部队都编有建制的炮兵部队,依次为炮兵师、旅、团、营等。合成陆军师、旅、团的炮兵部队在战时编为炮兵群。一般来说,军区(方面军)属炮兵辖1个炮兵师、1个重炮旅、1~3个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旅(以下简称“导弹旅”);集团军属炮兵辖1个炮兵旅、1个导弹旅、1个火箭炮团;军属炮兵辖1个炮兵旅、1个导弹旅、1个火箭炮营;师  相似文献   

3.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阎锡山的晋绥军、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我八路军一部)在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防御性战役。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2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为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为战略撤退争取了时间。此役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相似文献   

4.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名日本将军踩响地雷、被炸毙命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这两名日本将军,一名是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另一名是第69师团第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前者是在浙赣会战,后者是在灵宝作战中,分别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的。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对日军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派遣16架B—25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后,其中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调遣侵华日军第13、第11军8个师团,约14万人,于同年5~8月,发动以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目标的浙赣会战。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隶属第13军,也参加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5.
全国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炮兵不断发展壮大.就火炮来源与构成而言,先后经历了日式火炮为主、日美混合、美式重炮逐渐占优三个时期.由于所处发展环境不同,东北和华东的解放军炮兵部队立足各自条件大力开展炮兵建设,成为人民解放军中两支强大的炮兵力量,其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炮兵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在1938年3至5月的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日军第十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期间究竟战死了多少人,史学界对此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日本官方资料、战时档案上记载的各种相关数据,对日军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的战死人数进行了推算,得出的结论为:濑谷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战死约五六百名,长濑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徐州会战中战死约1000名。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的长子雅可夫·约瑟夫维奇·朱加施维里于1908年生于巴库,1941年5月从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毕业后参军,不久参加卫国战争,1941年7月16日他作为第14坦克师第14榴弹炮团的炮兵连长(上尉),在距利亚斯诺沃11~12公里处陷入重围后被德军俘获.  相似文献   

9.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会战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大别山麓、鄱阳湖畔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纵横数千里。会战由中国第9战区和第5战区联合实施,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野战炮兵专业杂志《野战炮兵》1994年12月号透露,截至1994年11月止,驻世界各地的美国陆军野战炮兵部队包括:1.美国现役陆军野战炮兵部队。(1)第3、5和第18空降军等3个军炮兵,共辖7个炮兵旅,19个炮兵营;(2)12个师炮兵,共辖35个炮兵营;(3)2个团炮兵,共辖6个炮兵营;(4)1个独立炮兵旅;(5)3个独立炮兵营;(6)野战炮兵训练中心编有6个炮兵营;(7)野战炮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北岸地区在军事战略上极具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时,日军采取“两翼迂回、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会战后期,日军第10军在淞沪战场的右翼杭州湾北岸实行登陆,与从左翼迂回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淞沪守军,进攻上海和南京。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对日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未能阻敌进攻,阻击战最终陷于失败,导致淞沪战场防御阵线的完全瓦解和上海的陷落。太湖南走廊的被打通和苏浙皖边境门户洞开,造成日军从南面和西面迂回南京的态势。抗日战史上这惨痛和悲壮的一幕,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以前,驻扎在山西的清军部队只有一个新军混成旅,下辖两个步兵标(团)和骑、炮兵各一营,工兵、辎重兵各一队。当时,阎锡山任该旅第2标标统(团长)。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13.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第三战区主力,还造成兵力与时间的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因此,日军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台儿庄会战     
台儿庄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与日本浸略军在山东峰县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此次会战,国民党军队先后投入二十四个师约二十万人的兵力,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约四万人)。当时中国方面报道的战果是,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据日军自己记载的伤亡数为八千人左右),缴获步枪万余支、轻重机枪九百余挺、坦克三十余辆、炮七十余门、汽车百余辆。这是继我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也起了鼓舞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5.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相持阶段桂南会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以惨重代价取得胜利。在战役中,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发动民众破坏日军补给,保障中国军队战地后勤,协调军民关系,为部队提供情报,进行战地宣传,配合其他武装力量袭击日军,对保证战役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麓战场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依据有利地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战略意图。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单纯防御、协调作战能力差、内部派系争斗不止等弱点,限制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作为。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列宁格勒会战,是世界现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城战役。此役自1941年7月10日至1944年8月9日,历时3年余。列宁格勒是苏联西北部的战略要地,德国在发动侵苏战争时,首先把其作为夺取的目标之一。进攻列宁格勒的兵力有:德军陆军4个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群,德空军第1、第5航空队;此外还有芬兰军担任支援。为了保卫该城,苏军先后参战的兵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制造的虹桥机场事件是八一三事变的导火线,日军打响了八一三战争的第一枪。然而淞沪会战却是在中国最高统帅机关决策之下,由中国军队首先和主动地发起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在宝山长江南岸等地和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等地登陆得逞,取决其在兵力和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以及充分的作战准备,而绝非由汉奸的作用所决定。研究淞沪会战,不应回避蒋介石与淞沪会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四野出身的炮1师,历次战斗威震敌胆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大规模进攻作战的需要,东北人民解放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了炮兵建设,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纵队,统一指挥与管理所属炮兵部队.四野炮兵第1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前身是延安炮校,1948年组建为炮兵第1师.他们用在东北战场上缴获的美制新式火炮装备起来,加上我东北军民自制的各种火炮,装备既新又配套,主要是野炮和榴弹炮,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威力强.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指挥灵活,作风过硬,技术精,打得准,弹不虚发,在辽沈、平津战役胜利中战功卓著.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太原、大同、安阳、新乡四个孤立的城市和绥远的董其武部.中央军委决定调参加平津战役的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欠炮兵第1团)西进参加解放太原战役,与前线原有部队会攻太原.  相似文献   

20.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第三战区主力,还在兵力与时间的使用上造成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浙赣会战是中国以损失部分物质为代价,在战略上占优势的平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