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流星余迹信道的特点,在分析LDPC编译码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在流星余迹通信(MBC)中使用基于条件矩阵的LDPC编码,使其适应流星信道特点,提高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种LDPC编码较RS码和Mackay随机构造的LDPC编码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流星余迹通信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短波远距离通信方式,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很有发展前途,目前已进入实际应用。本文简单介绍有关流星余迹通信的几个问题,供读者参考。一、什么是流星余迹通信晴朗无月的夜晚(尤其在夏季),人们凝视天空,可以看到飞驰而过、瞬间即逝的流星。平均每小时用肉眼可以观察到2~20个流星。实际上,这仅仅是少数体积较大的流星,只是流星总数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每天进入大气层且能产生有效电离余迹的流星多达几十亿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中期,国外进行了第一批军用固定台站式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的全面试验,面到七十年代末期就已建立了140个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线路全长约15万公里。其中100个系统是军用的,40个系统是商用的,但后者在必要时也可转为军用。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中期,国外进行了第一批军用固定台站式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的全面试验,而到七十年代末期就已建立了140个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线路全长约15万公里。其中100个系统是军用的,40个系统是商用的,但后者在必要时也可转为军用。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流层散射通信已用于各级部队指挥军队和控制兵器。国外专家认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由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终端站和中间站的配置极为分散,且受核爆炸的影响很小,因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可提供优质多路的长途保密通信,而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流星突发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特别强调对军用至为重要的一些系统特性(反截获、抗干扰、核顽存性和加密考虑)。利用流星突发过程的随机模型,导出了平均通过率(throughput)和平均等待时间的表示式。在一些军事应用(从无人值守传感器的数据收集到传真)中,这些方程式可用来估计几种流星突发通信系统的期望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代高频通信的特征在于充分开拓高频媒质的长处,尽量减少高频媒质的弱点对通信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从总结高频媒质的优缺点开始,根据 HF 通信多维最佳化和通信窗口的概念,指出了提高高频通信质量的途径,即最大程度地扩展通信窗口的尺寸而使通信窗口和干扰窗口完全重合的可能性达到最小。特别指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实时信道估值(RTCE)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在整个通信时间内,找到不与干扰窗口全部重合的通信窗口。文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近年来各国生产的采用 RTCE 技术的现代高频自适应通信系统,着重介绍了这些系统的特点及作者建议的使用场合。最后本文仍从高频媒质多维最佳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未来高频通信的结构。为了更有效地使用高频媒质,未来的高频通信系统将是一种采用 RTCE 技术、全自动控制、具有高可靠 EOW 的自适应突发系统。为了有效地利用偶发 E 层传播和利用流星余迹,应展宽使用的波段,未来的高频自适应突发通信系统的波段复盖,应包括 HF 和流星余迹通信所使用的波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即开始试验将人造地球卫星用于军事目的。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军用卫星已经成为美军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军方目前使用的军用卫星有“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tsatcom”、“特高频后继星(UFO)”、“军事星(Milstar”、“租赁星(Leasat)”和“卫星数据系统(SDS)”等。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美国空军负责部署的一种全球性战略通信卫星网,用于美国战略和战术作战通信。目前使用的是DSCS Ⅲ型卫  相似文献   

8.
军事通信系统是未来战争中遭受敌打击的首要目标。为了保障作战指挥,维系各军兵种问的协同通信,研制和建立具有抗侦察、抗干扰和抗摧毁能力的军事通信系统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光孤子通信、蓝绿光通信、流星余迹通信、中微子通信和混沌通信等新型通信手段将在未来战争中大显神通。  相似文献   

9.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大名大家已是耳熟能详,无论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军参联会主席甚至说:如果没有GPS系统的支持,美军甚至连一场战斗都无法取胜,更谈不上打赢一场战争了。GPS军用信号历来只为美国及其盟国所使用,而其他国家只能使用精度很低的民用信号,但是今年5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却  相似文献   

10.
许黎明  陈栋 《现代军事》2008,(10):50-51
将民用/商用电子系统用于军品制造可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军用系统的成本,而且采用民用标准的系统也便于未来的维护与升级,因此民品军用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例如,在军事领域,民用GPS设备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嵌入关键的军用设备或系统。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民用标准制造的产品并不能完全适应特殊的军用环境。美国海军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舰艇雷达的微波辐射会造成民用标准GPS部件的损毁。这提醒我们,在研制军用电子产品时,不能简单地采用民用标准,而必须考虑系统军事应用的具体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装备在未来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国防产业领域建立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军民结合是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的最直接渠道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方成为民用商业信息技术的最大用户,从计算机智能终端、便携式电脑,到数据库软件和网络,无所不包。美军武器装备充分证明,大量的民用技术都赶在了军用技术的前面。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最初由美国军方发明和建立,但是最初的GPS接收设备庞大而昂贵,即使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也无力装备足够的GPS接收设备,然而,近年来民用GPS接收设备普及,一部民用GPS接收机外加一个电子地图只有手机那么大,并且非常便宜,伊拉克战争中成为美军士兵的“标准配置”。曾有人指出…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未来的通信设备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反干扰能力,但目前仍在发展的象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等通信系统仍不具有反干扰性能。作为一种过渡,美国及联邦海军对其AN/WSC—3电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跳频功能。美国海军还应用了空军的Have Quick反干扰技术改进了机载AN/ARC—180及舰载WSC—3电台。此外,E—Systems公司、Roekwell公司提供一些先进的反干扰通信设备,英国和澳大利亚海军研制了一种跳频通信设备。给现有的无线通信设备增加跳频单元可使其具有反干扰能力。 AN/WSC—3(V)是七十年代初为海军通信卫星(Flt—SatCom)系统研制的舰载/潜艇用通信分系统,时隔几年,“Whiskey—3”系统由于结构设计合理,易于更换模块而成为标准的海军视距(LOS)无线电台。七十年代末以来,WSC—3得以不断改进并被用于各种场合,当海军寻求解决反干扰问题时,显然应该选用这种电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通信系统抗毁性的讨论,探讨了抗毁性一词的定义和一般概念;接着指出:提高通信系统的抗毁性,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战术和战略问题,应首先把它放在敌、我双方整个国力、军力对比的基础上来制订政策和措施。文章列举了威胁通信系统生存的各种毁灭性攻击环境和一般防御原则,对8种抗毁的陆地通信手段——地下电缆载波系统、光缆系统、地下无线电系统、毫米波、流星余迹散射、大气激光、卫信通信、自适应短波通信的抗毁性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对提高抗毁性有重要意义的互通性概念和若干网络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4.
“民参军”的潜力和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流从军备竞赛转向包括经济实力和高技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任务。除美国以外,主要西方国家军费开支锐减,国防任务驱动的研发经费逐年递减。新军事变革呼唤信息化与机械化的有机结合,模糊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趋向合一,而且一些领域民用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军用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形势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借用民用技术生产军用产品,以满足国防任务的研发需求。在美军信息化建设中,民用技术转为军用(以下简称“民转军”)就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民用技术,特别…  相似文献   

15.
1 序言 七十年代初,美军总结了侵越战争和侵阿电子战的经验,认识到三军联合作战C~3系统(通信、指挥和控制)及其组成部分CNI(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的重要性。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和定位报告系统(PLRS)是美国近20年努力研制成功的高科技电子工程系统产品,用以构成综合通信导航和认别(ICNI)系统,它们在海湾战争这一场真正的空地一体战中证实了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军用能信卫星竞飞天宫 今年以来,一些国家竞相发射军用通信卫星。 2月8日,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Sicral)”升空。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该星载有9台特高频(UHF,300兆赫~3吉赫)、超高频(SHF,3~30吉赫)和极高频(EHF,30~300吉赫)转发器,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他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能进行移动点波束覆盖,是欧洲第一颗具有极高频通信能力的卫星,并且是欧洲首颗与美国卫星进行相互通信(除极高频波段外)的卫星。卫星具有自动采集频段内数据和星上数据处理功能,大大增强了通信的灵活性。由这颗卫星,一个设在罗马近郊的地面监控中心和一些地面、舰船及机载终端等组成的通信系统,可在本国领土和国外维和部队之间传输图像、声音和数据,只要掌握密码即可同派往国外的任何一艘舰船、飞机或士兵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的战略思想。1956年,毛泽东主席任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的两套生产技术,要有两套设备,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以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国家计委会同军工生产部门提出了《关于在和平时期发挥国防工业的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民用产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无人机在军用、民用等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载荷是无人机完成特定重要任务的必要设备,对载荷设备的选型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无人机载荷选型以及载荷试验过程复杂、试验周期长、试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分发服务通信技术的无人机任务载荷综合仿真平台.该平台以载荷仿真为主体,同时结合任务仿真、通信仿...  相似文献   

19.
天基信息网(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是卫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综合、高效利用卫星资源的新思路。美国在认真总结40年军用卫星研制、使用的过程中条块分割的教训后,推出了综合利用军用卫星信息的“全球国防信息网”(GDIN);欧空局正在委托意大利空间公司进行通信系统(ESYS)和地球观测系统(MDA)的集成化论证;俄罗斯也在论证通信和监视合一的“多功能卫星通信与卫星远程地球监视系统”(ROSTELESA了)。什么是天基信息网,它在军事上又有什么用途呢?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在长途干线通信与军事部门,微波系统的应用传统上是和高昂的费用相联系的。微波系统中的设备生产批量小且通常大部分是应用户定制的特殊部件。随着卫星直播系统在民用家庭电视和专用业务服务中发展,新的微波产品市场已经出现。只要其价格能够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微波产品的数量就可以和诸如摄像机,小型计算机等其它电子产品相媲美。可以预期,一旦低成本的微波系统成为可能,那么不论在民用还是军用方面,微波产品都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