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翠芬院士是我国生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分子遗传学家,但凡是喊她"院士"的必是外头人,在她的研究室里,老的小的,都喊她"老太太",还有一个昵称:"蜜蜂妈妈"。"蜜蜂妈妈"与党同龄。90年的风雨人生,她有太多的传奇。比如,她与丈夫周廷冲都是院士,夫妻院士,军中唯一;再如,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罕见。总之,她是一本厚书,页页都藏珠玑。  相似文献   

2.
闻雪友,中国工程院院士。1940年出生,196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703所工作至今,1984年6月任研究所总工程师,1992年至2000年任研究所所长。闻院士长期从事舰船/工业燃气轮机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我国多型舰用燃气轮机机组的研制负责人,后又曾组织实施多项与燃气轮机相关的大型民用工程,为我国舰用燃气轮机的发展和民用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闻院士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闻院士现任某型国产化船用燃气轮机的总设计师和"高温气冷反应实验堆"工程中我国首次研制的"闭式氦气透平压气机组"的总设计师。2007年6月,本刊记者对闻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正8月12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材料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挂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胜、彭先觉、于俊崇、李言荣受邀出任联盟专家。在当日的成立大会上,李依依院士、武胜院士、李言荣院士、于俊崇院士莅临大会,见证了联盟的成立。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罗治平等四川省、绵阳市有关领导出席成立大会。联盟首批33家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07,(9):36-37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六研究所始建于1967年9月,经过40年的发展,二○六所已拥有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前任所长王越及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名人才、现任所长张冠杰为代表的一大批雷达、通讯等电子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5.
<正>11月27日,江南工业集团隆重召开某项目启动动员大会。该项目是公司历史上最大项目,且是作为总师单位承担的最大规模项目。项目的实施既彰显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将大大提升江南在水中兵器行业的地位。该项目由江南集团作为总师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兵器某研究所等7个主要院校、研究所参与,院士作技术支撑。阵营之强,为该公司项目研发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6.
正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研讨、征集意见建议时,学术民主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关注,为此,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党委专门邀请院士做了关于学术民主的专题报告,在全所引起了广泛、热烈、深入的讨论。在新时代,真正将我所学术民主作风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创造更为宽容、自由、创新的学术环境,成为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7.
各有关单位:由李德毅、戴浩等院士和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发起,中国科协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已经民政部民函[2012]77号文批准筹备成立。为做好学会筹备工作,从即日起发展单位会员,有意作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单位会员的单位,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高旭鹏李智勇)8月12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罗治平、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省科技厅、经信委、绵阳市政府、江油市政府领导出席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李依依院士,中国工程院武胜院士、于俊崇院士、李言荣院士等专家莅临大会,与各理事单位、媒体代表共同见证了联盟的成立。联盟的成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国防科工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军事》2016,(4):2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在"军民融合"和"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精神的指引下,2011年湖南博弈飞装备新材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应运而生。研究所整合了大批先进、专业的研发团队(包括多名两院院士、"863"计划专家成员、"十一五"规划评审专家和"973"项目科学家等专家),并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结成战略合作伙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9日,空军后勤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来到西藏,对空军党委决策进行并已完工投入使用的空军高原部队供氧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回头看"。面对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带队领导,最让我担忧的是队伍中有一位"特殊队员"——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年逾古稀的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今天刚好是他74岁生日。  相似文献   

11.
【院士名片】戴浩,江苏阜宁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2年4月入伍。先后任总参某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长期从事指挥自动化总体研究和网络工程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双百人物"。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研究员戴浩院士的军旅之路,正是在不断地向上攀登中实现着自我超越。投身信息化,一去30年。他用软件数据吹响冲锋号角,用银线电波构筑胜利传奇,在充满未知的漫漫征途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程院近日公布了2009年新增院士名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某型号总设计师董春鹏脱颖而出,成为新院士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现在在自然界约有150多万种真菌,其中大多数是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但有300多种会引起人类不同的疾病,甚至引起严重的感染,如不及时诊治,会夺去人的生命。廖万清院士就是这样置身于真菌的"集中营"里,与那些人类的"索命杀手"较量比拼。廖万清说:"院士就是战士,我会一直战斗下去。"  相似文献   

14.
正杜善义,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0-198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材料科学的带头人走进生机盎然的哈工大科学园正门,沿着主干道航天路前行百余步,就可以看到国内外知名的哈工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门厅悬挂着杜善义院士亲笔书写的"崇德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主办的《现代防御技术》期刊第9届编委会于2010年10月17日在北京顺利召开。顾问于本水院士、毛二可院士,编委会主任陈定昌院士,编委石德平、江涌、罗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向"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出了"动员令",激励着两院院士和国防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嫦娥五号"、火星探测,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这两项重大研究任务,让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倍感荣幸。"如果当初不能承担风险,往后退了,恐怕就达不到现在的创新高度。"吴伟仁感慨,"我们科技工作者就是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6日,"2019年度数据链技术论坛"在武汉召开。论坛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数据链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承办,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协办。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费爱国院士,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数据链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强一研究员等,军地领导专家学者和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在绵阳组织召开了z箍缩聚变一裂变混合堆总体概念设计研究项目启动会。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领导、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孙玉发院士、总装21所邱爱慈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葛昌纯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克俭,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彭先觉院士、傅依备院士,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所党委书记谢平以及院内相关合作单位代表6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在介绍项目背景和来源、研究目标及研究能力和条件时表示,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一定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条件,严格遵守国家和院所相关规定,全力保障项目的实施,并与院内外单位广泛合作,同时也希望通过该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的聚变一裂变混合堆可行性研究和实验堆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国能源战略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备选方案,更好地服务人类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是集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国家科研机构,涉及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围绕学科布局,引进及研制了一批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试验装置,在锕系物理与化学、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氢同位素技术、腐蚀与防护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材料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形成了一支以"国家有突  相似文献   

20.
张福泽同志: 我十分荣幸地通知您,您于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特此通知,顺致祝贺。 朱光亚 1995年6月20日 是年59岁的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福泽捧着这封信,双手颤抖,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科学家终身的荣誉。而他,则是人民空军第一位当选院士的高级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