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联合举办的"难忘激情岁月——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征文活动暂告结束。经过专家小组评选,《宏伟深远的战略决策——透析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深刻的现实启示》等5篇获一等奖,《大山深处的丰碑——杨敏达的故事》等10篇获二等奖,《难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军工企业,重庆是西南地区军工企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中重庆军工企业的发展以新建大口径炮、炮弹厂为主,重点改扩建7个常规老兵工厂,加强与一线地区军工配套厂和本市民用企业的协作。遵循"中小为主,靠山、分散、隐蔽"的国家宏观布局方针,三线建设中重庆军工企业在布局上:"大分散"与"小集中"相结合,沿江绕城呈梅花状散点分布,体现了国防工业布局的战略性与安全性原则。由于过分强调"靠山、分散、进洞",使得少数军工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重庆军工企业的发展和布局给我们的启示是,国防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应考虑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等诸因素,使军工企业尽可能地在实现国防安全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产生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孕育出了宝贵的"三线建设"精神.包括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三线建设"企业继承和发扬了"三线建设"精神,它们的军转民及相关探索与改革,在科学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老、大、难问题的困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公有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作为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三线建设给人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多多。笔者因有着数年在三线深山军工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三线建设有着更多更深的感受、认识和记忆。  相似文献   

5.
<正>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作为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三线建设给人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多多。笔者因有着数年在三线深山军工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三线建设有着更多更深的感受、认识和记忆。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援三线建设的项目既有大三线建设项目也有小三线建设项目。上海支援的大三线建设项目与小三线建设项目以及江西小三线建设项目与安徽小三线建设项目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加强这一差异性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整个三线建设历史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鉴于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作出了加强战备、调整工业布局、进行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悄悄地迈开了其坚实的步伐.时至20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被提上国家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议事日程,三线建设作为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开始为学者关注.2012年5月6日,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学者和研究生,首次就三线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的对话.日本东京大学的有关学者也提交了论文.原上海小三线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昌法、局长王志洪等三线建设亲历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5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曾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巨额投资,进行了一项浩大的战略工程——三线建设。对我国实施的这项战略工程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当前应如何搞好三线建设的调整,我国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三线建设,目前还存在意见分歧。本文试从现代战争的一些特点出发,谈点一孔之见。一、三线建设的方向和成就必须充分肯定我国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对三线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围绕三线建设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9.
正军工行业的三线建设,一方面,以"两弹一星一艇"为标志的辉煌成就奠定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的基石;另一方面,和其他行业的三线建设一样,也为改变我国东西部生产力布局,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这样评价道:中国的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进步了整整50年!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4,(7):52-52
为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和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6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承办的“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暨三线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钱海皓中将、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张翔中将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三线建设是建国后实施的战备经济建设战略。探索三线建设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为后续三线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集为数据来源,检索有关“三线建设”的有关文献427篇,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三线建设研究呈现多次爆发现象,且在2017年开始持续上升;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集中在西部开发、国民经济、三线企业、工业遗产、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口述史、三线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杨庆  周治宇 《国防科技》2018,39(3):127-130
三线建设决策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团提出并付诸实践,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相协调,坚持全局着眼与局部推进相结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当今发展军民融合战略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应正确处理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部分突破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需求和军事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始于6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为四川省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潜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三线改造,又给予四川省经济发展以直接的带动力、推动力,并使之走向外向型发展道路。由此观之,三线建设与改造对全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三线建设与改造,以进一步发挥三线军工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70年代,为积极做好抗敌全面入侵战争的准备,满足国家三线建设的急需,全军测绘部队会战完成了青藏高原测图任务,实现了全国天文大地网和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全国陆地覆盖,在中国和世界测绘史上竖立起了一座丰碑。本文对青藏高原测图会战的历史背景、组织实施、历史贡献及其启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重要的战略地位使陕西地区成为中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陕西三线建设企业具有沿陇海铁路线、沿渭河与汉江及沿秦岭山区分散布局的特点。这些三线建设企业涵盖了航天、航空、兵器、机械、冶金、化学、能源等重工业部门。其中,以航天、航空、兵器、电子、核等为主的国防工业是陕西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三线建设提高了陕西工业生产能力,奠定了陕西省工业基础,使陕西形成以机械工业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工业在内的、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分散、靠山、隐蔽”的布局方针下,陕西三线建设企业沿陇海铁路线和秦岭山区分散布局,从根本上调整了陕西工业主要依托于西安、宝鸡、咸阳等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推动了汉中、渭南、韩城、铜川等一批工业城镇兴起,带动了陕南和陕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先念长期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等职,参与制定了三线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直接领导实施了三线重点工程建设,并指导三线建设重点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是第一、第二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唯一参加了三线建设决策制定、指导实施、调整改造三个阶段全过程的重要成员,为三线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2014年5月,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5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在三线建设地区却历经翻天覆地、沧桑巨变:三线建设在内地构筑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门类齐全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和交通体系,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较为完备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内地培养了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在共和国建设史上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70年代,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为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促进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三线建设的酝酿与决策、部署与实施、调整与改造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亲自筹划和积极推动的三线建设,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极其深远。毛泽东筹划和推动三线建设不仅仅是出于备战目的,而是有着多重因素的深入思考。其内在动因主要有:立足早打、大打和打核战争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着力增强国家的战时经济生存能力和战备应急保障能力;努力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2012年5月6日在上海大学举行。三线建设是中国国防和军工建设史上的重大战略举措,规模宏大,影响深远。长期以来,由于三线建设事关国家军事战略,在一定时期内属国家机密,因此,史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尚属起步阶段。此次研讨会是首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开三线研究史先河,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