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带好大学生士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武 《国防》2010,(8):11-12
随着征兵制度调整改革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进入军营。2009年,部队征召地方大学生达十多万,这无疑为我军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也给部队管理教育带来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军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兵员素质结构,缓解了兵员文化素质低与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的矛盾,为部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大学生士兵独有的特点,也给部队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加强新形势下部队人才建设,各级特别是部队基层,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士兵的教育培养,不断激发他们投身部队建设的潜能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开放意识的大学生士兵大规模进入军营,势必与我军当前的军营文化产生不容忽视的碰撞。怎样利用好当前的军营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士兵?军营文化建设又会因此而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无疑对部队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目光聚焦军营,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前所未有的“参军热”。随着大学生士兵数量的逐年增多、在部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部队教育管理理念、模式也应积极顺应“时代、使命、人文”需求,及时求变求新,提高教育管理针对性、实效性,促使大学生士兵更快融入部队,更好成长、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士兵群体应运而生。这一群体的出现,给多彩的军营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必将对从根本上优化兵员队伍素质结构、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新一批大学生士兵已经应征人伍,开始了全新的新兵生活。结合“大学生士兵如何更好地适应军营生活”这一调研课题,笔者通过听取介绍、新兵座谈、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新兵,都怀揣各种梦想走进军营。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有的大学生新兵面对困难不退缩、忠诚使命不言悔,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士兵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一蹶不振,黯然离去。作为一名大学生干部,我也曾经历过大学生到部队后的种种困惑,也曾多次下部队与大学生士兵促膝谈心,聆听他们的心路历程。我认为,既然选择了从军路,无论苦与乐、泪与笑、退与进,就必须坚强面对。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生士兵特点做好适应部队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士兵对火热的军营生活充满幻想,面对现实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应帮助他们适应部队的"单调"生活;大学生士兵来自环境相对宽松的校园,形成了较为散漫的行为方式,应帮助他们习惯部队的严格管理;大学生士兵知识丰富年龄偏大,容易产生与其他士兵的距离,应帮助他们协调好人际关系;大学生士兵成长愿望强烈,与义务服兵役的职责有差距,应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理想到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和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笔从戎,在军营里当起了普通一兵,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通过集体座谈,单独交流、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驻京十二个基层单位125名大学生士兵进行了调查。他(她)们分别毕业于全国各地方高校,有芜湖安师大,四川外语学院,吉林工业大学等等。由于部队干部编制限制,这些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只能以士兵的身份加入部队这个群体,实现自己的绿色军营梦。然而,当前各级对大学生干部普遍比较关注而对大学生士兵关注较少,事实上,每年全军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远远超过大学生干部。总体感觉,大学生士兵给部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部队各级领导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要从总体上解决问题,还任重道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寻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兵员成分的更新,一大批高学历士兵和特长兵涌入军营。这部分人才资源给部队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单位却没有很好的发挥这部分人才的优势,使一大批优秀士兵人才被埋没,造成人才紧缺与人才流失并存的现象。士兵是军队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开掘士兵中的人才资源,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机关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修正视角,向士兵群体要人才在有的单位,常听领导同志发出人才难觅、人才难留的感叹。原因何在?概括起来主要是三种视角偏差造成的。①选才上的“仰视”。在有的领导意识里,人才都来自上边,热衷于到外面请,到上边要…  相似文献   

10.
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士兵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士兵大量走入军营,如何教育管理好大学生士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深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部队每年都要送老迎新,今年新兵陆续步入军营。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每个青年士兵尽快地适应部队,完成由老百姓向军人的转变?重视新兵心理保健,是摆在部队各级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新兵心理是注重新兵心理保健的前提。部队的新兵多为十八九岁的青年人,无论是生理...  相似文献   

12.
驻疆某部针对新兵初入军营时好奇、紧张和对部队各种规章制度难以适应的实际,认真制定新兵教育训练计划,合理安排生活,让新兵入营如到家,充分感受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以帮助新兵早日完成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士兵的转变,迈好入营第一步。经过短暂的新兵营生活的磨练,广大新战士迅速完成了角色和身分转型。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们针对大学生新兵数量增多的实际,对部队所属近600名现役大学生士兵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胡主席关于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要高度重视、探索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在摸清大学生士兵现状的同时,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新兵入伍训练和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干部政策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跨入部队的大门,为部队的建设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他们在认同自身身份时出现了危机和混乱。“面向对象”管理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改进方法。只要在措施上真正能够以人为本,地方入伍干部的军营适应问题必将有一个良好的改观。  相似文献   

15.
周长青 《政工学刊》2013,(11):37-3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兵员成分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近年来,“打工族”、“炒股族”、“学历族”等不断涌入军营,独生子女兵、离异或单亲家庭兵、经历复杂兵、大学生士兵等明显增多。复杂的兵员成分在给部队增添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带兵人带来了全新的考验,尤其是面对那些刚刚步入军营的新战友,如何带领他们迈好军旅第一步至关重要。笔者就调查得到的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认为要想搞好新兵的管理,应突出“爱”、“严”、“育”三个字。  相似文献   

16.
73806部队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趋势,大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军营”的部队建设管理理念,用先进文化提高官兵素质,塑造部队形象,夯实思想根基;用文化氛围陶冶官兵情操,鼓舞部队士气,强化  相似文献   

17.
现役军官的素质对预备役部队的全面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备役部队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等均与现役部队有所不同,提高预备役部队现役军官的素质,应着眼特点。一是思想观念要由相对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现役部队军官的活动范围基本限于军营。预备役部队工作涉及面广,现役军官应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士兵在进入军营进行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造成角色转换中的目标障碍、适应障碍和情感交流障碍等问题,需要通过增强教育引导、搭建成才桥梁、营造良好氛围、实施"柔性管理"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士兵找准角色定位,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以良好的状态适应部队的新环境、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直招士官、大学生士兵不断成为军队建设发展的新兴力量,尤其是近几年扩大了大学生入伍的比例,兵员素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官兵的文化期待呈现出高品位多元化的特点,提升军营文化的思想品位和艺术格调,增强军营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经成为军营文化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跨入军营,需要尽快适应全新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适应军营的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深入组织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校学习十余载,长期接受地方校园文化的熏陶,到部队后,他们将迎来军营文化的洗礼。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地方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时尚现代,地方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后往往期望一种较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而军营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