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潺潺流淌的子牙河畔,矗立着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一平津战役纪念馆。它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浓缩了平津战役恢宏的壮观场面。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对赢得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对尔后解决国民党残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25日,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河北省隆化县委、县政府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万人纪念大会,深切缅怀这位舍身报国的英雄。大会宣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杨尚昆的题词是:“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50周  相似文献   

3.
四野出身的炮1师,历次战斗威震敌胆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大规模进攻作战的需要,东北人民解放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了炮兵建设,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纵队,统一指挥与管理所属炮兵部队.四野炮兵第1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前身是延安炮校,1948年组建为炮兵第1师.他们用在东北战场上缴获的美制新式火炮装备起来,加上我东北军民自制的各种火炮,装备既新又配套,主要是野炮和榴弹炮,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威力强.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指挥灵活,作风过硬,技术精,打得准,弹不虚发,在辽沈、平津战役胜利中战功卓著.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太原、大同、安阳、新乡四个孤立的城市和绥远的董其武部.中央军委决定调参加平津战役的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欠炮兵第1团)西进参加解放太原战役,与前线原有部队会攻太原.  相似文献   

4.
回溯当年,隆化之战告捷,硝烟还没散尽,晋察冀辽军区程子华司令员去战地视察战果。来到隆化中学,见有一伙战士在哭泣。打了胜仗怎么还哭鼻子?近前一问,原来是他们的班长董存瑞舍身炸敌堡,清理战场时只找到他脚上穿的一只鞋子。董存瑞的英雄壮举深深刻印在这些战士的心坎上。他们所在的6连奉命攻克国民党守军的核心阵地——隆化中学。战斗打响,爆破组长董存瑞带领战友连续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原以为扫清了敌人的主要火力点,突击队发起冲锋,不料敌军一座隐蔽  相似文献   

5.
65年前,在解放隆化县城的战斗中,一个年仅19岁的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65年来,他的生命和意志化作"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董存瑞精神,激励着他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奋勇前行。我们的军队不乏英雄。英雄的种子一旦植入官兵心中,便成为一种基因、一种血脉汩汩流淌、绵延不绝。在纪念董存瑞牺牲65周年前夕,记者走进某炮兵旅、这个孕育英雄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五丈湾出了一位“民兵爆破英雄”,他布的地雷阵使日本鬼子闻风丧胆,轻易不敢从五丈湾路过。敌人曾宣布要以牺牲100个“皇军”的代价活捉他,并在五丈湾驻扎多日进行“清剿“。他就是《地雷战》的原型人物之一,晋察冀边区的爆破大王李勇。仲夏,走进河北省阜平县五丈湾村,顶着炎炎烈日,踏访英雄足迹,聆听民兵老游击队员郑作仁讲述李勇那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仿佛又听到了地雷的爆炸声和敌人的惨叫声——  相似文献   

7.
战争年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里,第40军因其势如雷霆、动如狂飙、所向披靡的作战特点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被敌惧称为“旋风部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这支英雄劲旅参加了四保临江、夏秋冬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西追歼、解放海南和抗美援朝等许多著名战役战斗,战果显赫,  相似文献   

8.
平津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斗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定都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平津战役中创造的"三种方式"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在军事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迎来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伟大事变,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掀开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华章。  相似文献   

9.
先后被军委、总政有关领导接见过的董存瑞部队现任董存瑞连指导员马文浩同志,自当兵之日起就立下了“像老班长董存瑞那样立身做事”的豪迈誓言,始终把目标锁定在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舞台、当好老班长董存瑞传人的坐标点上。先后在董存瑞班当战士、班长,在董存瑞连任排长、副连长等。老班长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不断激励着马文浩同志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为啥当兵”、“怎样做人”、“为谁服务”的答卷,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彰显。他所带的班、排、连先后被师、  相似文献   

10.
月朗风清之夜,天上辍满繁星。 广西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晒谷场上挤满了看电影的人群,银幕上正闪现着董存瑞舍身炸雕堡的形象……。紧挨母亲看电影的一个小男孩,眼脸映着星星般闪亮的泪光。他,就是童年时的莫兆钦。英雄董存瑞的壮举,从此深深地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学读书后,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无数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的  相似文献   

11.
这是尘封了42年的一段往事,是雷锋的一篇日记引导笔者专门采访了郅顺义,从而展现出一幕感人的情景……“今天我到达了海城后,上午作了一场报告,下午我和郅顺义老英雄见了面。”“老英雄抚摸着我的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亲切地问我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入伍的,同时还给我倒了一杯水。当时我的心像揣着只小兔子一样,嘣嘣直跳,有一肚子话可不知咋样说好。我听说老英雄是董存瑞的亲密战友,我的心像压不住似地要往外蹦,万分敬佩和羡慕地叫他给我讲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2.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38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简称敌军)进行的一次反击战役。这次战役,经过对西线之敌进攻、对东线之敌进攻和我军向北转移三个阶段,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敌人将战线推至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历来十分重视“人心”这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指出:“打仗的胜败,不决定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心。”(见毛泽东起草的《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在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举行的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兵员数量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徐州战略重兵集团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加上济南、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为中国入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不仅在作战指挥上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针对战略决战的特点,对军民进行政治动员的伟大实践中,同样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8,(14):38-39
20世纪50年代,有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可在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笔者前往重庆江津市采访了赫赫有名的传奇式英雄——志愿军一级英雄谭秉云。 70多岁的谭老坐在轮椅上向笔者讲述了那一段令他骄傲和自豪的战斗经历。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军趁我军后撤之际,出动大批机械化部队,企图截断我军后撤之路。情况万分危急,尚在北汉江以南的我军大部队,机关、后勤面临被“包饺子”的危险。 我7连奉命在麟蹄至自隐里公路旁的390高地上,阻击向北冒犯之敌。连里把扼守公路反击敌人坦克的任务交  相似文献   

16.
许玉可 《环球军事》2008,(23):20-22
人们不会忘记电影《地雷战》中的场景,日本鬼子进村后,推门门爆炸,掀锅盖锅台爆炸,村里村外、田间山道处处设有地雷场,搞得敌人防不胜防,大路不敢走,小道不敢行……人们也不会忘记电影《英雄儿女》中手拿爆破筒,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人们更不会忘记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举起炸药包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实际上,地雷、爆破筒、炸药包,这些在战争中常常把敌人炸得魂飞魄散的作战利器,在军事术语中统称为地雷爆破器材。  相似文献   

17.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决战的巨大胜利,其经验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作一探讨。一、依靠人民群众是后勤保障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平津战役中,人民群众在后勤保障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一,组织强有力的支前大军,及时保证前线人力。物力的需要。早在辽沈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东北人民为支援我军入关作战积极地进行准备,组织了15万民工随军远征。当我百万大军云集平津地区执行任务时,华北党政军组织了强有力的支前组织。华北、东北3o万民兵、民工…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真正的“三栖霸王花”。她空降扎进“敌”腹地,毫不胆怯;她下海潜入“敌”前沿,从不失手;她徒手制“敌”,如同老鹰抓小鸡;她射击爆破样样精通……于是,,人们称她是“迷彩女侠”、“当代花木兰”。  相似文献   

19.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陆军第40集团军军史馆,迎面墙上的七幅玻璃钢大浮雕立即映入眼帘,分别是:“爆破攻坚第一法、挺进东北第一团、诉苦教育第一课、攻克锦州第一险、北平入城第一师、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这是我们集团军战争年代创造出的‘七个第一’。”集团军军长张学锋介绍说,战争年代,南征北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特别能打仗的突出特点。先后参加了四保临江、夏秋冬三大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海南战役和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唯一一支获全“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共“五枚勋章”的英雄部队。赢得“四野一只虎”的美誉,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