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相似文献   

3.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4.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4,(23):55-5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第129师进驻河北涉县,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是该根据地的心脏,最多时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之久。八年抗战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多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29万余人。日军视刘伯承、邓小平为“眼中钉”,多次重兵“围剿”。1943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涉县经历了抗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危险……  相似文献   

6.
1944年4月,毛泽东从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出发,决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开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第1支八路军支队挺进豫西,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20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有6个行政专署和新安虎地、宜阳、登封等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①。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遵循抗战规律,根据抗战的根本对抗性质、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特点,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人民武装三结合的武装体制。主力部队是边区的正规军,是开创和保卫根据地的支柱,肩负着主要的集中对敌作战任务。地方部队是边区从军区到各县党政机关领导下的脱离生产的、地方性的、固定的抗日子弟武装,是主力部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帮手和兵源补充力量。人民武装是边区群众广泛参与、坚持本地斗争、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主要由民兵自卫队组成,是补充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的重要源泉。通过三结合武装体制,晋察冀根据地实现了武装力量之间的流畅转化和紧密配合,实现了最广大数量群众的军事组织化,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中创造文化奇迹的人——人民摄影家沙飞甄小英抗日战争时期,到过我解放区的许多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朋友,对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惊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而当他们看到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战斗异常频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的《晋察冀画报》时,更...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摇篮.抗大二分校和抗大总校分别在1939年2月和1939年10月进驻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抗大在陈庄驻训4个多月;抗大二分校在陈庄一带驻训5年,培养了 2万多名军政干部,为前线部队培养输送了大批抗日军政人才,为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浙东、湘鄂赣、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统称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并有147个县和40余座城市。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4602次,歼灭日伪军448410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发展到刀…  相似文献   

11.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开辟和创建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按军事斗争形势,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等八个战略区。到1945年8月,华中根据地全区总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千万,主力部队31万人,武装民兵60多万人.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承担了抗击日伪军总兵力约1/4至1/3.据不完全统计,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3%;抗击伪军23…  相似文献   

12.
1941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日伪军7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主力。面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适时跳出日伪军的合围圈,使日军的合围计划彻底破产。日军恼羞成怒,遂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区“清剿”,大肆搜剿八路军,捕杀抗日群众,疯狂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9月下旬,日伪军不断合围北岳、平西地区。涞源、易县、徐水、满城4县的党政机关、游击部队和周围村庄的数万群众被迫隐蔽到狼牙山区。 狼牙山,耸立在荆轲出征刺秦王时慷慨悲歌之易水河南畔。这座大山群峰突兀连绵,壁若斧削,大沟深壑,怪石林立,宛如一群雄狮猛兽,以其险峻,雄资俯瞰着易(县)、满(城)、徐(水)、保(定)区域的山川平原。在狼牙山西边的巅崖,是数千年为远近人们所景仰的充满美妙传说的名胜一棋盘陀。在抗日战争时期,狠牙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部制高卢、,在历次反“扫荡” 中,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和附近群众常到山中  相似文献   

13.
山东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东濒黄海、渤海,西传津浦铁路,南至俄海铁路,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上交通发达,是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①1940年3月他强调指出: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②。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14.
《华北民兵》2005,(2):57-5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华北敌后创造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曾被毛主席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0月到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中央北方局以胶北岳区党委等领导机关部分驻在阜平。  相似文献   

15.
王树声大将是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抗日战争后期,他任河南军区、河南抗日军司令员,从1944年11月挺进河南(豫西)后,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非凡的胆略和精湛的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使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2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有6个行政专署和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由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展》,于2017年12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览共分"序篇""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创立""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艰难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再度发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附录"七个部分,用近6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首次在山东境外展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斗争历史,体现了山东  相似文献   

17.
东江纵隊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南地区组织和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它坚持敌后抗战,先后与日、伪、顽军作战两千多次,共歼敌1万多人。建立了拥有近4百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活动地域遍及广东的东江、北江和湘南、赣南等地的四十多个县,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湖北抗战”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光耀,张肇俊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已确定1995年9月在湖北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为迎接这次学术讨论会,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于1994年10月26日至28日...  相似文献   

19.
雷辉志 《环球军事》2014,(17):59-61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是在敌后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地的军工人员在“一无必要的生产原料(指中间性的原材料,如硫酸、硝酸、脱脂棉、酒精等),二无必要的设备装置,三无任何现代科技资料可参阅的情况下”,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边区政府、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军工人员的艰苦奋斗,硬是闯出一条就地取材、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发展军工生产的道路。8年抗战中,这些简陋的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为华北战场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重要战场。中共在上海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时调整领导抗战的工作策略和方针,组织各界群众广泛开展反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领导上海人民大力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隐蔽战线对日斗争等,成为领导上海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共领导下的上海抗战,在时间上贯穿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在地域上覆盖上海市区、近郊及郊县等地区,发挥了上海的特殊优势,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为争取上海抗战及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