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模拟与谋略     
美军有人认为:在未来的20—30年以后,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美国军队,在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上,将更多地采用虚拟现实”模拟技术等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训练方式。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它可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逼真地呈现出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突出特点是:形象、直观、方便、灵活和接近实战。使用该系统可以在一个模拟系统上演练同一个想定,可以在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与不同的作战对象之间模拟不同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新军事技术成群涌现、新军事理论暗下交锋,战争形态演变、作战样式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幅度显著增大.人民解放军审视自身军事技术、军事理论与现代战争发展的差距,开始把研究战争的视角投向未来,把运筹战争的方式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设计.从1983年开始,以《解放军报》开设的"未来战场设计""超越型"研究专栏为代表,全军掀起了设计未来战争研究的热潮.通过早期的未来战争设计研究,人民解放军对未来战争环境变化、作战力量发展及战法更新进行超前预测,创新思维方式,加快转变过时的战争观念,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战争视野,推动了军事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燃料空气弹到温压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先后研制了型号繁多的燃料空气弹(FuelAir Explosive,FAE),陆续装备了部队,并在70年代越南、80年代阿富汗、90年代海湾和车臣的多次战争中使用,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除美国、俄罗斯外,还有英国、  相似文献   

4.
纪元 《军事历史》2021,(4):104-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一体化联合打击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形态.在此背景下,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先后参与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大规模局部战争,奠定了其在当代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运用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反潜作战能力日益提高,国际战略格局的改变要求潜艇能完成更广泛的作战任务,这使曾在以往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潜艇面临巨大挑战,它必须采用哪些新技术才能继续在21世纪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依赖空气的动力技术与安静高效推进技术核推进技术核推进装置能够满足潜艇水下持续  相似文献   

6.
东华  海军 《国防科技》2002,(2):53-57
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由于枪炮、飞机和坦克大量装备部队,引发了军事革命,宣告人类由冷兵器时代步入热兵器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核技术的发展和导弹技术在战场上的使用,昭示着热核兵器时代的降临,随之产生了核战略和核威慑理论。随着信息技术、隐身技术和远程精确打击技术的快速发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拉开了信息战的帷幕。在这次战争中,各种高精尖武器纷纷亮相,其中首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在战场上的风头也日渐强劲。特别是无人机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中大量使用无人机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不过,作为另一个军事强国,俄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也非常重视无人机的作战使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相似文献   

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巡航导弹问世以来,其技术不断成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兵器家庭的重要成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中,巡航导弹出尽了风头:美国在空袭利比亚的战争中,其“鱼叉”式巡航导弹曾刺中了利比亚数艘苏制“冥河”式导弹驱逐艇;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军队使用法制“飞鱼”导弹,一举摧毁了英国拥有强大火力的“谢菲尔  相似文献   

9.
翁华明 《国防科技》2005,(11):62-64
精确保障是由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并且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检验,获得了巨大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两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战争中,装备精确保障通过精细而准确的规划、建设和运用保障资源,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行动提供准确数量和高质量的物质技术保障,使装备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快速、高效,以最大的限度提高保障工作的效费比。一、精确保障的内涵及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武器装备实现了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导致了武器装备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军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结束之时,有什么重大突破的话,一个显著的发展就是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充当了"主角".几乎在20世纪90年代短短的10年间,精确制导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就以迅猛的、全方位的(陆、海、空)姿态占据了战争舞台.也就是在这10年间,拥有远程精确打击技术的美国,其战机、战舰和地面武器发射(或投掷)的精确制导导弹(如巡航导弹)、炮弹、炸弹在单位时间内打击和摧毁敌方目标的能力成倍地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军在对外军事行动中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作战主要包括强制性心理作战和宣传性心理作战两种样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以高强度的舆论宣传战为基础,以萨达姆为首要攻击目标,以立体心理攻势为主要途径,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美军心理战攻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伊拉克战争中不难看出,美军心理战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后,美苏冷战已进入白热化,原子弹、氢弹亚阵以待,全世界笼罩在核恐怖的阴影之中。在北冰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快就开始了。1954年,美国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人想到了利用北冰洋进行水下核袭击的有利条件。1958年,美国海军首次在北冰洋水下进行核潜艇穿越  相似文献   

13.
微小型武器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小型武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先进工业国家开始发展的新概念武器,它不但在基础理论、设计、制造与计量测试技术等方面是革命性创新,而且对21世纪战争的模式将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基于微米、纳米、微机电系统技术发展起来的微小型武器技术的内涵是:根据微小型武器特殊功能和特性,应用微机电系统(MEMS)、计算机、感知、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软、硬件接口,综合集成为微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理论与实践,已经延续90年。其核心理论是毛泽东奠定、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的"战争全局"论。它来自战争实践,并在战争中得到检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因而是科学的理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学者引入了西方的"战斗主体"论,发生了第一支支流;20世纪90年代初,自产了"军事斗争全局"论,发生了第二支支流,三极分立的理论格局初步形成。两股理论支流的共同特征是去"战争全局"论,形成了30多年的战略概念"偏航史",背离了战争规律。2014年,习近平发表《关于战争指导问题》,继承了毛泽东的"战争全局"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为我军的战略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更是指引战略概念"迷航"走出误区的"航标"。本文论述了战略概念偏航史的发生、发展、运作的过程及其影响与根源,并呼吁重塑"战争全局"论的传统历史。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美国与恐怖主义者的战争终于全面展开,在海湾战争中表现突出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将再度在这场反恐怖战争中担当重任。成立目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苏联势力逐渐伸入中东,直接威胁美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军事技术革命的兴起昭告世人:21世纪的战场,将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战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数字战”正悄然来临。所谓“数字战”,就是指在数字化的战场环境中,敌对双方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武器与其他武器系统的综合运用,争夺信息优势并形成战术、战略的优势,以达到一定战争目的的战争形态。有的专家已经把20世纪末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称为未来“数字战”的雏形。而“数字战”的出现,又离不开以下4个支柱:  相似文献   

17.
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次较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中制导武器使用的特点,阐述在现役武器系统发射平台不变的情况下,为其开发设计制导弹丸的研制过程中,怎样合理的选用试验用弹,以达到生产出高效费比的制导武器。  相似文献   

18.
黄淑娟 《国防》2005,(4):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战争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战争这一崭新的战争形态,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弄清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影响,就成为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准备问题的前提条件。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要求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国防领域,各种反应灵敏、速度快、杀伤力极高的武器装备不断投入信息化战场。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9.
军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在战争双方都在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战争胜利的情况下,必然牵动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未来战争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趁势。  相似文献   

20.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0):64-65
在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间谍机构“阿勃维尔”就已开始派遣大量间谍渗透进入大洋彼岸的美国,或招募德籍美国公民,从事各种情报搜集及阴谋破坏行动。这种做法一直持续贯穿了整个战争。总的来说,德国间谍的破坏行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特别是在美国卷入战争前,但也曾遭遇重大失败。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十大德国纳粹间谍及其阴谋破坏活动是如何被抓获和侦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