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观夏威夷     
我们访美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太平洋中的美国第50个州——夏威夷。夏威夷之所以闻名,不只是因为它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那里有见证二战时美军屈辱史的珍珠港和现在美军最强大的美国太平洋总部。这次我们行程的主要目的是访问后者。 珍珠港:闻名遐迩 当我们到达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尚未进行正式访问之前,好客的美国人就邀请我们参观闻名遐尔的珍珠港。在美国太平洋总部一位负责人和几名军官的陪同下,我们乘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界和军方都毫不隐讳地宣布,美国的海外驻军是为了保卫美国的利益,即加强美国的安全,促进美国的经济繁荣和推动海外的民主事业。在我们看来,美国的海外驻军是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有力工具。让我  相似文献   

3.
谈美国的战略东移,离不开对美国,的几点基本估计:一、我认为美国并没有衰落,。上匕只是实力的相对下降,在未来20一30年之内仍将是唯一超级大国,这就是说我们还必须长期面对这个视我为对手的超级大国,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SSGN—邪神降临讲到美国海军就不能不讲到航母,而提到美国航母,作为中国读者我们应该注意下面这条消息: 2005年5月7日,当我们正享用黄金周最后的美妙时光时,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正驶离美国西海岸,开始向中、西太平洋地区部署,这是美国首次向西太平洋地区部署核动力航母,“小鹰”退役后,该地区将保持2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兵力。这是美国冷战时期都不曾做出的举动,美国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5.
美国积极准备使用核武器是一贯的政策。让我们回忆一下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是如何使用核武器的,就可以看清它的今天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网络已成为官兵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前沿。当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候,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非常兴奋,"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的关于“军事战略”的一份报告,而不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全貌。要想了解美国军事战略的全貌,我们必须综合解读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发表的—系列有关国家安全、国家军事等各种报告,最后才能揭示出美国军事战略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声音     
《环球军事》2012,(3):5-5
“有些人认为美国在衰落,甚至美军也在衰落,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觉得世界应该了解的是: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我们希望保持头号军事强国地位,谁都别搞错了。”——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月8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警告对手。不要对美国削减未来10年军费开支的计划作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9.
美伊开战一周年以后,美国在战后的处境又成了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理由一直以来仍然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历经数批核查人员劳而无果的长时间搜寻后,美国总统为了为战争寻找另一个借口,便把这次战争的发生归咎于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误。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国战争历史中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误多多却有证可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太平洋空军战斗力变化情况是美国战略态势的晴雨表。近年来,美国太平洋空军的实力不断增强,不仅人员和装备数量都已经超过了美国驻欧空军,而且提高了武器装备的质量。下面,日本军事专家宫本勳向我们介绍防御范围达半个地球的美国太平洋空军最新的组织、编成和实力情况。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环球军事》2013,(19):5-5
“两军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安全互信是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9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时表示,军事安全互信是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美国不是世界警察。全球到处都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没有能力去纠正每一桩事。但当我们付出适度的努力并承担适度的风险就能阻止用毒气杀害儿童的行径,进而保障我们自己的儿童,我便坚信我们应当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球军事》2013,(6):5-5
“我们认为,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有关各方的共同责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6日说,中方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核试作出必要、适度反应。“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我们准备和平地进行谈判。但是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中。”——美国副总统拜登3月4日对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亲以色列游说团体发表演讲称,美国总统奥巴马誓言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不是在“虚张声势”。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国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同时也使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紧张。 今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辉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通行证后,首次到美国进行了所谓“私人访问”。美国国务院对此辩解说,这仅仅是一次“私人访问”,“丝毫不会改变我们对台湾的政策,也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的政策”,同时反而指责说“北京反应过度”。 克林顿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到底是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是中国反应过度,还是美国做的太过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作战60周年。60年前的这一天,突如其来的打击震惊了美国也敲醒了美国人置身世外的美梦,罗斯福随即向日本宣战,美国就此加入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今,当年珍珠港内战舰沉没、血肉横飞的惨烈的画面又被好莱坞大导演花大价钱演绎了出来,而这里我们想要探讨的则是经历过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海军60年的发展历程。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二战至今,美尉海军对航空母舰及航母编队偏爱有加,其现役航母无论在  相似文献   

15.
押韵,出韵     
在本期的特别关注中,我们关注的是这样一份报告,它的名字是《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报告的发布者是美国兰德公司。报告的名字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它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未来30年中美之间可能在什么地方开战,以及美国如何应对。鉴于兰德公司的背景,我们可以把这份报告看作是美国主流观点的一种表露。在报告的开头作者明了地阐述了目前美国对中国这个对手的认识。有趣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航空大国,不仅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航空技术,而且阿未来航空科技开发领域也走在广世界的前面。最近美国相关媒体披露了美国未来重大发展的七大航空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未来航空技术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美军上尉扎卡里谢尔陪同PBS电视台记者到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一个村庄采访,惊异发现当地阿富汗居民压根儿不知道何为“9-11”,给他们看世贸大楼遭撞击的照片,他们还以为那是在喀布尔发生的事情。一番交流之后,一位阿富汗男子说:‘‘上尉说美国人是来这里帮助我们的。恐怖分子摧毁了美国一栋楼,那我们又被摧毁了多少楼啊!你们在帮助我们,帮助在哪里呢?”这一问,在场的美国人·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相似文献   

18.
美《纽约时报》文章题:《错误的时机,错误的战争》。文章说:12日发生在巴厘岛的暴行是一个警示:我们处于一场长期战争中。一年前,布什总统称这场战争为“反恐战争”,并表示美国坚决要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今天,美国以外的许多人认为,华盛顿已经失去了对这场战争的兴趣,我们寻求打一场我们能够打赢的战争,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必须打赢的战争。  相似文献   

19.
上期我们重点介绍了两栖攻击舰。作为美国非常懂得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舰种的最佳效能,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美国越发感觉用两栖攻击舰组成新的战斗群,远比航母战斗群更具效益。为此,美国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新的调整。本期我们就对美国刚刚组建成军的新的战斗群,作一全面报道。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之初,美国多次向世人声明,美军进驻中亚完全是临时性的,与中亚各国的军事合作是出于反恐怖战争的需要。目前,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政权业已垮台,阿富汗过渡政府已宣告成立,美国打击恐怖活动的头号目标本·拉登已销声匿迹,“基地”组织成员除少数仍在顽抗外,基本上是“树倒猢狲散”,美国军事行动的目标已经达到,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基本上尘埃落定。按理美国应当“见好就收”,即刻从中亚撤军,可时至今日,进驻中亚的美军却没有丝毫要走的迹象。4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将在阿富汗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完成我们的使命”。另外,美国的各军政要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声明,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结束后,美军不打算撤出中亚。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何在中亚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