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被顺利送入近地点高度170公里,远地点高度510公里,倾角为65度的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间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应用领域的试验,卫星将在轨运行27天后返回,其获取的信息和试验结果,将对我国科  相似文献   

3.
特别提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创建于1967年。40年来,从卫星的测量到圆满完成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回收,从距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实现卫星同步定点到确保6次神舟飞船的回收搜救,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星管理到成功抢救故障卫星,这个中心作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祥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五大跨越。飞向太空: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地面观测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适时作出卫星经过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可观测预报,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发射和测控人造卫星的国家。返回地面: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各测控站精确测量控制下,卫星运行三天后准确返回到国内预定回收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该中心迄今已圆满完成中国发射的24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与回收任务。同步定点: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功将卫星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飞船圆收:1999年至2005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六次"神舟"飞船测控回收任务,其中,"神舟"五号创造出飞船实际落点与计算落点仅差一点一公里、搜救人员三十秒赶到着陆现场的航天奇迹,"神舟"六号预报落点与实际落点误差只有280米。多星管理:为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执行实时测控任务由原来几年一次或一年几次到现在一年十几次,卫星长期管理任务由原来几颗到现在几十颗的转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5.
致富山海经     
中国宇航协会专家透露,我国自1987年以来进行了11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号飞船搭载试验粮油作物、蔬菜、花卉、草类、菌类、经济昆虫品种近1200个,试验可利用的变异品种达40%,已培育新品种50个,正培育新品种200多种。已经或将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王胜勇邵锡华朱伟)江西省农村2001年实施税费改革以来,整治和规范涉农收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12,(7):44-4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主要从事航天器总装,专业测试,环境试验,环境效应与评估,AIT(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地面综合保障,环境试验设备研制,环境工程研究等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是中国航天器系统集成与环境试验的核心部门,是国家级航天器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器、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系列航天器的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麟戴琳 件(7:一s(剐燕4(12) 8〔12)11(12)冬举::…器气垦翼霭翼篡黑黔:濒海战斗舰尘埃夫宁(昔冬)飞5《1)17川21(1)24川27(1)10(2)12(2)16(2)24丈2)11(3}承前启后的KOx一2级导弹驱逐舰(临河)印度一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杜朝平)核潜艇的适居性(李宪平,张义忠)封存一-舰艇复活的“咒语“(王兴军)穿浪双体船的军事应用(杨屹、程虹,李炜)美军开发未来两栖登陆艇(石蹊) “棒名“—日本第一代反潜直升机驱逐舰(杜束!平)美国海军“白鱼“号反潜核潜艇(齐耀久)丹麦海军最新战舰“阿布萨隆’‘号(王兵)乌克兰血统的美国海军海上预置船(黄冬)法国“…  相似文献   

8.
航天育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由国防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成功发射并回收。9月26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颗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的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已圆满完成从研制、出厂到发射、回收的工程任务。经农业专家审验鉴定,“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舱装载的水稻、麦类作物、玉米、棉麻纤维、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林果花卉、微生物菌种和小杂粮等9大类2020份农作物种子材料完好无损,符合交接各项技术要求。这些种子将分发到全国94个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用于研究工作,我国航天…  相似文献   

9.
嫦娥一号卫星自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以来,先后经过4次变轨,1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预定工作轨道。11月26日,它又发回第一张月面图片。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航天专家称,嫦娥一号轨道控制是中国航天测控史第一次实施,对于计算和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此次变轨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嫦娥"探月工程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实现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技术的第三个里程碑。"嫦娥"迢迢奔月之路,凝聚着的  相似文献   

10.
环球军讯     
<正>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6日1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7、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  相似文献   

11.
火木 《当代海军》2008,(4):22-23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2月20日22时26分(北京时间21日11时26分),在事前的大肆渲染和世人的注目下,美国从部署于太平洋上的“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的一枚改进型“标准-3”舰空导弹准确击落了一颗失控卫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1/3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地 空 导 弹 — —一 1、果阿(S个3)”6。一 …侧 2.根弗(SA-6)7.爱国者(XMIM-104) 3.加猩夫(SA-4)”8.警犬O。 霍克(MIM-ZS)9.盖尔德(SA-1) 5 盖德莱(SA-2) 10。甘蒙(SA-5)一 一r一一一;I一一一一o 11.吹管19.萨特克 12./J\$树(MIM-72A)20.靛青 13.RBS70 21.长剑 14.响尾蛇(R440/460)22.山猫 15.红眼睛(MIM-43A)23.罗兰特 16.阿达特 24.尾刺(XFIM-92A) 17.盖克(SA-8)25.毒蛇 …  相似文献   

14.
日本计划进行首次空间对接试验日本将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国家。技术试验卫星 ETS7由靶卫星和追踪卫星组成。今年年中,这颗卫星和美/日热带降雨测试任务卫星将由H-2运载火箭一起发射。在到达550千米高空350°倾角环形轨道后,ETS7将释放靶卫星,然后飞到离靶卫星10千米远处。在全球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10,(2):27-29
<正>时光刚刚跨过2009,国防科技工业就以响当当的业绩打造了新年的"开门红":1月11日,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达到预期目的;1月17日0时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的航天器。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先后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了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取得巨大成果。一马当先的试验卫星我国航天初期发射过多颗"实践"系列试验卫星。2012年发射的实践-9A、9B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主要用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  相似文献   

17.
国防要闻     
中国中国纳星1号在轨运行一月顺利完成试验任务截止到5月18日,于4月18日晚11点59分成功发射的纳星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个月,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试验任务。至此,根据“纳星一号”成功判据,该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圆满成功。“纳星一号”是我国微小卫星研制进程中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25公斤以下的纳型卫星,其高新技术密集、创新性强,通过它所涉及的大量前沿技术的演示与验证将极大地带动和促进航天相关技术的发展。纳型卫星质量轻,卫星的一体化设计和集成度高,体现了航天器微小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国际上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19.
士元 《国防科技》2002,(1):35-40
竞相发展呈异彩 2001年8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选择洛马航天系统公司与该实验室的航天运载器管理局下属综合航天试验分部合作,设计并制造试验卫星系统(XSS-11)微小卫星并作飞行验证。该卫星重100千克,用于对微小卫星技术作进一步开发、验证和飞行验证。合同价值为21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认识宇宙、探索新知、造福人类,是中华民族长久牵系的情结:"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发射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从实施国际宇航商业发射到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从开展月球探测到北斗及高分组网,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中国航天事业一路凯歌,硕果累累。44载"长征"路上的一次次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